无法认同那种在云南住个小房子过上幸福生活的叙事。查了下实时空气质量AQI昆明和曲靖是Dublin的3倍。逃不开空气污染水污染卫生巾污染,吃的菜可能新鲜但是重金属超标还缺斤少两没有明码实价。邻居会一脸和气地问你家是哪里的工资多少什么时候结婚,出门找不到几个干净的公共厕所,好不容易进一个还不错的,转角遇见3个男宝+妈组合进来上厕所。更不用提基本为零的文娱活动,家里的书是申请版号的删减版,打开手机是「钱」要说「米」,「酒」要说「8+1」的短视频,省城里的少数民族歌舞是穿着崭新拼凑的「民族服饰」表达旧社会地主压迫的剧目,听一场演唱会所有歌曲都是提前报审查单位批准不允许临场变更。想来想去只能去户外游山玩水,结果要么是人山人海的荒谬网红打卡点,要么是随地小便的男游客。这种生活光随便写写就觉得很想死。
昨天在reddit上面看到一个帖子:“在动物园工作的人,你知道什么关于动物园的阴暗面?“
一个回答的开头是:”有些人很喜欢带水果给动物园的动物,但是千万不要这么做。“
哦, 大概是要科普,这样会使动物营养不均衡之类吧。
继续往下读。
“我曾经亲眼目睹,有一个人扔了一个菠萝给大猩猩。结果大猩猩拾起菠萝扔了回去,正中那人的头。力量很大,菠萝裂开了,现场一片混乱,我们赶紧叫了救护车。。。”
。。。
我还考虑了一下,大猩猩应该是喜欢吃菠萝的吧?
但是重新思考了一下,这个思路是不对的。
比如,哪怕我喜欢吃包子,但如果我坐在家里的露台上,有人向我扔一个包子,我肯定不觉得这是友好的表示。
拿起包子砸回去,确实是很有可能的。
不过大猩猩的手劲和准头都很厉害啊。
听灵异故事投稿,投稿人小时候逃学,追一个猴进了山洞,在山洞里遇到了一个慈祥的妇女,给他吃的送他回学校了,就是那种很典型的桃花源故事。
但有两个感觉很真实的细节:
那个猴在妇女身边的时候,看起来就是跟投稿人差不多年纪的男孩,很爱吃盐,就把投稿人住校带着蘸馒头吃的盐吃光了,所以投稿人出来之后,时不时会带点盐放在山里。
然后就是后来投稿人因为从小不爱学习很早就打工了,攒钱做了点生意,也不怎么回老家了,后来参加亲戚葬礼才回来一次,是开着车回来的,路上遇到一个疯疯的流浪汉,他下车查看,对方就抱住他的腿说妈妈死了,妈妈死了,他们在妈妈头上钉钉子!他弄了点吃的给他把他打发走了,结果回家越想越不对,觉得这个人就是小时候遇到的猴子,于是第二天又去了小时候迷路的那座山想看看怎么回事……这里投稿人的心态就非常真实的那种国男心态,他会觉得是那种间谍为了破坏我国龙脉打了岩钉就像电影里那样,然后又觉得自己现在也有钱了买车了牛逼了可以帮这个曾经帮过自己的妇女(精怪也好山神也好),把钉子拔出来。
结果第二天他到地方一看,那座山上竖起来许多风力发电机,巨大地矗立在那里,雪白的扇叶在空中转动……
他无能为力地站在山下默默地看着,觉得自己特别渺小。
昨天是大孩学校和老师的约会日。跟老师聊完,终于明白一点法国小学及初中前段的教学方式了:重复!
同一个知识点,四年级学一遍,五年级学一遍,初一再学一遍。
我觉得这样非常好啊。我们中人,从小就被“XX基础不打牢,以后根本学不好”的恐惧笼罩,小孩从小就各种补课,无他,就是要把这个基础打牢了,好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建高楼。然而法国人真是已经把这个问题想透了:小孩子哪有学一遍就完全学会百分百理解了呢?没事,我们多教几遍,第一遍学不会还有第二遍,第二遍学不会还有第三遍。而且这个也是符合大脑发展的,有些知识点,小孩那个时候大脑就是没发育好,死活就是学不会,那与其哭哭啼啼苦大仇深的纠缠,不如放一放,等他脑子长一点再学一次。
大孩也表示有些知识点,学到后面终于能明白之前没彻底理解的地方。
数学老师表示:他们班所有人都超爱数学,十七个人里十五个都认为数学是他们最爱的科目。感觉真是很厉害的老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