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更新内容

中共建政后,很有一批原先在香港锦衣玉食的明星或其子女各种各样的原因留在了大陆。

一直在想,这些人在大陆清贫世界,会不会偶尔也会想念昔日的花花世界?

支撑他们留在内地的,难道只是“主义”?

这阵看了几个视频,好像能解答答案。

红线女在49年以前的香港,早已是家喻户晓的大明星。

55年响应红色号召,和当时的夫婿马司曾回到内地发展,文革时还被小将剃光头。

毛泽东曾为其题词:活着,更活着,成为人民的红线女。

毛成为支撑她在大陆时代至死的最大动力。

尽管她跑回大陆带着一身“苏州屎”(具体可Google 红线女+黄河),尽管在文革受到批斗。

其实她在大陆的待遇丝毫不差的。

住的是广州华侨新村的别墅,那是建政后中共为统战而建的富人区(华侨新村至今仍存在,毗邻花园酒店,在传统中心区居然另辟这么一处奢华的特权区,着实令人吃惊。)

她逝世那年,她儿子马鼎盛在《锵锵三人行》透露,红线女在当时的薪水待遇,比普通人高太多太多太多。

这一定程度解开我的疑惑,红线女即便留在当时红色的内地,其待遇,其社会地位,比在香港高太多太多了。

如果她没回大陆,留在香港发展,顶多只是一线戏子,就像她同时代的白雪仙任剑辉那样,赚得足够钱财。

可是白雪仙任剑辉并不像她那样享受如此政治特权哟。

即便80年代开放,红线女也没有回到香港,而是一直留在内地。

由此可见,选择回到内地,她一刻都不曾后悔过。

红线女在香港时期的同行兼好友梁醒波的女儿梁葆貞(牛头角顺嫂)也是如此。

偶然的机会,她北上演出,铁幕降落,自此她留在内地与在香港的父亲隔别20多年。

开放后,梁醒波才得以回内地见这个女儿,以为她生活很窘迫。

梁葆貞才不觉得,她说,我是国家干部,国家养我到死,我有什么好愁苦的?

后来是梁醒波劝说她,回香港对子女教育好一点,顺嫂才心动,始于70年代末回香港。

像红线女、梁葆貞这样,年轻时见过殖民地繁华,后留在内地的人,你以为她们的生活是巨大反差吗?

真不是。在内地,特权让她们活得更滋润。

她们才不会像张爱玲一样,选择润之呢。

20131211 锵锵三人行 马鼎盛:父亲与红线女离婚 四子女一人一半
youtube.com/watch?v=UI92NmUbpu

【鑽石酒家呈獻】順嫂梁葆貞、梁智宏笑談梁醒波 | 香港81 | TVB台慶 | 何賢 | 曾麗珍 | 喇沙舊生拍攝 | 波叔115誕辰
youtube.com/watch?v=ruK6ksdkgJ

说起中国的医保规则,那真是相当恶心的一坨屎。先是分成个人账号和统筹报销账号,然后又是异地本地的使用有区别,接着还有门诊不能报住院才能报,500以下不能报往上走了才能报。

关键是这么复杂的东西,从小到大二十多年从来不会有任何官方机构和学校教你。直到你得了一次大病,在医院像个皮球一样被踢来踢去,求爷爷告奶奶地求到一个住院床位,才突然发现原来使用这个医保保护自己是要满足这么多条件的,是要拿着本子去做高数题的。

这套保险制度真就是用来恶心人的,爷自己交的钱,结果要用的时候只能当孙子。就冲着这个我也劝大家润,不要交这个傻逼医保了。

当然公务员除外,你们必须和美丽慷慨大方善良和蔼的祖国母亲锁死。谢谢。

《早春二月》截屏,第一帧是从船舱里看出去,江南已有绿意,第二帧很有“昏昏灯火话平生”的味道,从前的国产片,美工和构图真是好。

关于烹饪 

友邻说:激发烹饪热情的主要是(对他人的)奉献感。对我这样不是特别好吃的人挺适用的。

我有个特别大的特点就是对新鲜的事好奇,但一旦了解皮毛很少会去深入研究,因为世界上好玩的事太多了嘛,而时间太有限,总是不够用。我对烹饪的学习始于在德国留学,在食物上真的选择太少,对于当时中国人的收入水平来说也太贵,不得不基本全部自己动手。后来就发现只要肯花时间肯花力气,把一些基本原理弄明白,绝大部分东西都是可以自己做出来的。而且我的感觉不错,很难做得难吃。认识到这点,做到这个程度以后,我就对烹饪基本丧失兴趣了😅

在德国的时候我有个很大的感慨就是,德国人几乎很少花时间在做饭上。往往站在街边喝一杯咖啡,吃两片面包夹火腿酸黄瓜,就算一顿饭。吃一顿“热的”,相当于中国人说吃一顿“好的”。听说中国人顿顿吃热的,当时的同学同事非常惊讶,觉得这样的生活太奢侈了。想想谁说不是呢,他们一顿饭顶多十分钟解决,中国人前前后后没有一两个小时很难,这每天差了多少时间?花这么多时间在做饭吃饭收拾,谁说不是一种奢侈?但反过来我们又比他们少了很多花在其他事上的时间。

我有过奉献感爆棚的时候,每天做三四个菜不重样地做了三四个月,如果不是有事中断,还可以一直继续下去。想菜单大概是最不用费力气的事。但是全部按照我的好吃标准做出来太花时间和力气了。所谓的快手菜绝大部分挺糊弄的。所以我的奉献感过去以后就很少把心思力气花在这上面,我自己对吃的要求也越来越简单。

学生时代之后,交往过的伴侣没有一个不会做菜的,只是有的和我差不多,会做但没那么爱做,有的因为爱吃,特别在国外自己做是最方便的满足口欲的方式,所以也很爱做。也有一开始不会做,后来学着做也做得不错的。

我觉得。良好的思考判断能力,决定了如何正确处理一道菜的工序,如何利用现有材料创新制作。良好的味觉和对度量衡(包括调味品、时间、火候)的感觉,决定实际操作能力。这两方面都ok的,都有能力做出不错的菜。剩下的,就是有没有奉献感,或愿不愿意把时间花在这件事上。

地图炮:99% 的所谓“N分钟”早餐/午餐/晚餐都是虚假宣传,ta们的N分钟里从来不包括准备材料和收拾厨具餐具的时间 :EveOneCat13:

说实话,在所谓的大中华区,我唯一没有遭遇过歧视的地方是台湾。

台湾,为了保持这个高素质水准,你还是跟大陆保持若即若离的位置吧…不要回来,这样会跟香港一样素质变差,形成中特仇恨式教育氛围。

虽然网上也有鬼叫的,但是人家台湾线下的社会真不会因为你说大陆普通话or粤语就会对你有不同态度。相反台湾的阿公阿婆,连年轻人都非常好。

我在高雄没钱搭车,还让我免费坐车…在垦丁跟农民婆婆一起收玉米,然后背回一麻袋农民婆婆送我的玉米(为了答谢我帮她收玉米)。台北阿姨不让我吃街边摊蛋黄酱说油脂太高了,你要注意营养均衡233。

我一辈子都会记得善良的湾人。这也就是我在台湾去了又去的原因。

虽然有窥视之嫌,但总是会被一些人在互联网角落的自言自语所吸引,那些无人回应的语句,细密纠缠的情绪,从碎片里摸索辨认出一种生活的模样,似乎遥远,但又熟悉到像是触之可及。人是那么复杂的动物啊,我爱孤独的、破碎的、痛苦的人,虽然可能永远也不会去尝试靠近,但你可以相信,某个时刻有人——哪怕是短暂地——爱过你生活里的一片狼藉。

蜘蛛在被施用不同兴奋剂后织出的网与正常网的对比

来自《我们为什么睡觉》

王司马《书剑恩仇录》插画原稿、云君(姜云行)《神雕侠侣》插画原稿,香港文化博物馆/金庸馆。

@huachuaner 我以前经常往返广州和香港,不过没买过直达的票,但是走一条很方便的路线可以分享一下:广州南坐高铁到深圳福田,地铁直接坐到福田关口(记忆里是2站),福田关口直接接着东铁线落马洲站,从此接入香港地铁网,坐到九龙塘任意转车。
总价应该是(80+2)人民币+30港币,好处是广州南到福田班次不少、全程不用出站指示很清楚、福田过关超级快(疫情前福田过关大概5-10分钟几乎不用排队)、地铁随时发车随时上,非常自由。
不知道能不能作为参考,因为以前我也顾虑直达车不够灵活还贵才一直走这条路线,因为福田关口相对其他几个关口来说是最快的,希望可以帮到你 :aru_0130:

我操,毛象也有大瓜,而且是演技瓜

挂一个骗子。长毛象@世纪末的甜点师 (被发现造假后注销了)盗别人的自拍和做饭照片。编造假身份行骗持续十年。

大多数人都会有虚荣心。我也喜欢被夸。但正常的虚荣心,会停留在只有“我”被夸的时候才会感到开心。但是骗子不一样。在盗了别人的自拍后,看到别人的脸被夸,竟然也会有强烈的吸毒一样的快感。

这不是虚荣心。

而我们拆穿这个身份和照片造假了10年+的骗子,也不是什么帮她直面她的虚荣心的温情脉脉的成长故事。这是病态。赶紧治。

显示更早内容
雾海

雾海是一个开放且不限制讨论主题的非营利性中文社区,名字来源于德国浪漫主义画家 Friedrich 的画作《雾海上的旅人》。生活总是在雾海中吞吐不定,不管怎么艰辛,他还是站在了这里!希望大家在这里玩的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