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近日在检查GPS追踪数据的时候,发现美国旧金山区域的一只海鸥(Western Gull)竟然有过60mph的飞行记录,远超它们平时20mph的平均速度。仔细一看,发现这只海鸥在三天之内“超速”了两次,每次都是沿着高速公路,目的地都是当地的一家处理垃圾的堆肥厂。
经研究后,科学家们认定这只海鸥是搭载了两次垃圾车,前往堆肥厂大快朵颐。她们认为第一次有可能是巧合——海鸥恰巧被困在了垃圾车里。但三天之内连续两次,就很难用巧合解释了,看起来海鸥是发现这个顺风车很给力了。
科学家们将这个研究结果发表了论文,毕竟是第一次发现海鸥竟然还会搭载人类工具。之前只知道它们有时会反复光顾同一个觅食目的地,没想到它们连交通工具都自己找到了。这也许也是第一只通勤上班的海鸥吧。
说起来,我觉得我们的思想观念还有一个地方很落伍。那就是对“投降”这个概念完全彻底的妖魔化。
起因是我最近查到刘和平有一部投资巨大的电影《援军明日到达》,本来都杀青了,但说不播就不播。我很好奇,就去查了一下这部电影,才发现原来是因为电影主角,历史上真实存在的衡阳保卫战的守将方先觉曾经有投降日本的记录。
我又去查了一下,原来是衡阳保卫战中,方先觉在衡阳以劣势兵力对抗数倍于己的日军,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抗击日军四十七天,击毙敌人1.9万人,超过衡阳全部守军人数,被日方认为是八年抗战中“唯一苦难而值得纪念的攻城之战。“
此战之后,方将军因为所部伤亡过重,对日方提出有条件停战,条件包括日军不得杀害俘虏,第十军受伤官兵要得到救治。日军接受了停战要求后又撕毁协议,最终方只能无条件投降,在三个月后方获得救援回到重庆。
按这个标准来看,方无论是血战四十七天给日军造成重大伤亡,还是以保全官兵性命,不做无谓之牺牲而有条件投降,这完全无损于军人的风度和节操。实际上国民党方面确实对方先觉及第十军赞赏有加。
然而(划重点),当时延安的《解放日报》对方却大加批判,认为方投降日本,实属叛国逆贼,而国民党居然对此等人大加赞誉,可见是非不分……
那么我就想问了:你共在抗战之中到底做了什么正面贡献?是指使潘汉年去给日本人卖情报?是“蒋日我,三国志“?是起劲地在后方卖鸦片?
当然,说回”投降“观念,我们似乎完全没有意识到:一个军人只要不是主动投敌,在执行好了保家卫国之任务后,完全有权利为自己和战友、部下之生命安全以及之后继续作战的机会做打算。
”宁死不降“只能说是一种值得尊敬的个人行为,然而将其强行拔高成军人的道德底线,就是一种完全漠视人命的残暴之举。
实际上,衡量国家是否文明人道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就是:是否允许军人在战败的情况下投降。乌克兰是允许军人投降的,欧美是允许军人投降的。而且投降的军人本身并不会受到社会的歧视和迫害。与之相比,俄罗斯、朝鲜和老中都将“不能投降”作为军队的第一条铁律。军人在哪个国家被当成人看,在哪些国家被当作消耗品,一目了然。
说回来,你共为什么会对一个战绩如此辉煌的将军做如此恶评呢?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地想一下,也许是因为:一个如此善战的国民党将军如果没有及时死掉的话,在将来的内战之中,会成为他们的麻烦吧?
嘻嘻。
研究认为养宠物有助于减缓老年认知衰退,其中养猫效果最好,养狗其次 | nature pet research
这篇 nature 论文通过调查 16582 个样本的认知衰退情况,结合是否养了宠物以及养的宠物种类(猫,狗,鸟,鱼)进行了分析,发现:
养狗的人,晚年记忆衰退更慢,但在语言流畅性衰退减缓方面没有明显效果
养猫的人,晚年记忆衰退和语言流畅性衰退都变得更慢了
养鸟和鱼的人,均没有明显效果
上面提到的记忆衰退是通过 10 个单词的自由回忆测试来评估的,而语言流畅性是通过 1 分钟内列举动物名称来评估的。
总结:养猫的人,晚年更不容易痴呆... ...
我和小时候(20岁以前)最大的区别就是对所谓冒险的失去兴趣。以前无论是废弃厂房,民宅,还是深山老林,还是被盗过的古墓,我都会不顾一切地去探寻一番。到后来这种探险的观念彻底逆反了。无论传说得多么绘声绘色,令人神往,我也不会动心,尤其是跟深山和大自然有关的地方。
主要是我非常,非常不想给别人添麻烦,如果我失踪或者在深山里摔伤喊救护车,我都觉得会给家人,救援人员增添极其不必要的麻烦。甚至给医护人员添麻烦。
再者,有些无人区最好保持无人,就让它们作为野生动物最后的避风港好了,人类出现在这些地方,遗留垃圾,遗留屎尿,留下毫无必要的信息素,无疑是对野生动物的威胁和兹扰。上回哀牢山被媒体炒热我心里都咯噔一下。我甚至连滑雪都不滑。海拔越高的地方生态越脆弱,为了给那么多游客提供淡水,取暖,餐饮,还要运走那么多的人类垃圾,本来对于那些没有冬眠的动物,冬季生活已经够艰难了,整座山还要被滑雪场占用。我的冒险之心和好奇心,就让恐怖游戏和冒险小说来满足我好了。(当然了这些全都是用来要求我自己的,跟别人毫无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