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 哪吒之魔童闹海 🌕🌕🌕🌑🌑
用几对父子关系构造的故事,各子其子、各父其父成了对抗政治阴谋的情感内核──但也导致情节到情感的简单和重复:以父母要挟子女,以子女要挟父母,人物动机几乎只剩下了保卫家人。今天正好看到,79年哪吒说的“我不连累你们”,其实是一种典型的伤痕文学。但理解成以自杀抗父的误读,恰恰显示了其叙事的复杂性:不是亲情与冰冷政治的对抗,而是亲情被异化成一种束缚。这一版哪吒的问题在于将亲情从政治中彻底提纯了。
79年出品的老电影《哪吒闹海》,被当代人理解为亲子关系纠结。其实,这是一种基于时代的误读。联系这电影出品的时代背景,可以窥知,它的真实用意,根本不是亲子关系问题,而是:展现文革时代,极权迫害对家庭亲情关系的戕害。
很多人都对哪吒自刎时那句经典台词“你的骨肉,我还给你。我不连累你”印象深刻,但很少有人知道,它的重点,不在于前半句“你的骨肉,我还给你”,而在于后半句的“我不连累你”。
这就是当代文艺史上著名的“伤痕”主题,在文革之后数年内出现的各种文学影视之中,非常普遍。几乎涵盖了文革以后,家庭亲情题材的绝大部分。
它的情节通常都是:某人遭受到非正义的权力的迫害,他的亲友因为担心受到连累,而不得不与他断绝关系,乃至于落井下石。
PS:卢新华的《伤痕》小说本身,正是这一主题(母亲被打成“反革命”,女儿与其“划清界限”,断绝关系。直到母亲被宣布“平反”,女儿回来认母,母亲已经去世,留下终身遗憾)。
为什么国人不得不对那些被宣布为“黑五类”、“国家敌人”的亲属“划清界限”,离婚、断绝关系?这并不是你国人的国民性格外坏,而是因为,极权制度下的社会管制系统,可以合理合法地给一个“坏人家属”造成最大的伤害。我们的上一辈人都知道,如果你有一个“黑五类”亲属,意味着:你可能会被调到工作条件更糟糕的岗位,可能会被赶到边远的乡村,你的孩子可能因此失去受教育的机会,甚至,你们全家可以被合理合法地公开毒打侮辱。
我再举一个例子,就是84年的越剧影片《五女拜寿》。父亲做着朝廷高官的时候,女儿女婿们拜寿送礼亲情融融;当父亲遭到奸臣迫害,丢官罢职,流落街头,女儿女婿要么畏祸不敢收留,要么干脆落井下石、出卖亲人。
看过 新·福音战士剧场版:终 🌕🌕🌕🌗🌑
看过 福音战士新剧场版:Q 🌕🌕🌕🌑🌑
《每日人物|单亲妈妈,带两个女儿住进烂尾楼》
前两天写承认所谓激女再疯也是还女性群体的一部分并且寻求共处方式比所谓激女的“割席”/“开除女籍”要艰难得多。这个idea是从之前读过的一本分析民粹主义/populism的书“跳跃”过来的。顺着这个源头又梳理了下,或许所谓激女和民粹主义者的相似点比想像更多,比如主要手段都是靠“排除/exclude”、都试图给一个边界流动且不可能清晰/porous的抽象群体(民族or女性)“明确定义”/“划清界限”并强行使之内部同质化/uniform、都很热衷于“揪出叛徒/内部肃清”(e.g.这阵子流行的女性“背刺”)……而反对它们的人也面临着相似的困境(e.g.如何include而非像那些人一样exclude。跑题:有点像UBI最难给人讲通的点在universal——不搞资格审核,给穷人发钱,也给百万富翁发同样的钱)。
感觉在这或许能带来一些跨领域的knowledge sharing和inspiration,打开更多的思路和想像。
以及推荐一下那本关于民粹主义的书,是Jan-Werner Müller 的What Is Populism,写得比较透彻而且能帮助读者在没有那么被triggered的状态下去思考这件事。
看一次转一次
编辑:因为有好多人转哦所以我就去查了一下,啊这其实是一个梗图……
真实情况其实是这个监狱推出了编程课程,然后没有一个人回来
这个应该是最开始的报道
https://ideas.ted.com/why-im-teaching-prisoners-to-code/
👇草,竟然是真的(。
https://alive.bar/@resurrection_no1/113589639695256965
韩愈鳄属(属名:Hanyusuchus)
故在2022年,他们将这些化石共同发表为新的属,即韩愈鳄属,模式种为中华韩愈鳄(Hanyusuchus sinensis)。属名得名自唐代文学家与政治家韩愈,他在潮州任刺史期间治理当地鳄患,并以《祭鳄鱼文》传世;属名后缀“suchus”转写自古希腊文的“σοῦχος”,意为“鳄鱼”。
( https://zh.wikipedia.org/zh-hans/%E9%9F%A9%E6%84%88%E9%B3%84%E5%B1%9E )
Se non è vero, è ben trova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