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存在北京角落里的“低端人口”们
近日,一位博主实地探访了北京底层人的生存现状。在博主的镜头里,有人为了省房租住在车里,有的人在废弃的船里住了一年多,有的人趴在图书馆的桌上过夜,还有的工人甚至席地而睡。
博主找到当地一位职业流浪汉“李帮主”并跟拍了李帮主的一天的生活。李帮主称,他为了节省房租,便花费25000元买了辆二手车,如今已车里住了两三年。平时,李帮主会在马驹桥打零工维持生计。当被问道什么不去找个长期的工作时,李帮主称长期工可能会遇到老板少发工资的情况,而日结工相对而言更加稳定,即使被骗了,也只是损失一天的工钱。
博主认为李帮主这样的生活算是彻底躺平了,但李帮主不这么认为,他觉得自己是彻底觉醒了,他很享受当下无拘无束的生活,他不想随波逐流,过着被安排的人生,不仅如此,无拘无束的流浪生活还让他告别了复杂的人际关系。
视频的最后,深夜的公交车里,李帮主坐在前排,朗读着他最爱的书籍,到此,影片结束。
动物摄影师SHADY ESSAM将他拍摄的原图和后期处理后的进行对比,以展示后期对照片的重要性
https://dig.chouti.com/link/41638876
#宗庆后 作为企业家怎么样我不了解。但是我可以分享一个往事。
2011年我工作的机构给大部分(只要能查到地址)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发了信,请他们在当年两会关注流动儿童平等受教育的问题,算是lobby吧。至少得到了其中三个名人的回应,其中一个是宗庆后:
他通过秘书打电话告诉我他很重视,后来在会上真的提了相关建议。
还有一个是民革中央主席周铁农,他秘书郑重其事地打电话告诉我会转交周。(我们开玩笑说还是得靠国民党。)
还有一个是网球奥运冠军晏紫,她没给我回复但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她最关注流动儿童教育问题。
我当时挺感激他们的。
不再读 365日!木吉他手的养成计划
读过 13 67 🌕🌕🌕🌗🌑
本格式的写法在社会派的氛围下其实是有些出戏的,诸如关警司多智而近妖,罪犯的超复杂犯罪,还有故事中的不同案件总有关联……看到类似设置时,总感觉和故事氛围不搭。但这种“宏观社会,微观本格”的写法,阅读感受确实很独特,不套路。
刚看到一条微博,“24公斤中西药,40公斤建曲,兑12公斤面粉,搓出来的鱼饲料一样的药丸”销售了2.1个亿。
转发有人算了算绝命毒师里老白制毒的原料与收益比,“1000加仑甲胺,做出7400磅高纯度毒品,卖了2.96亿美元。这里统共76公斤的东西搓丸子卖了2.1亿人民币。算下来,老白每公斤原料赚62万人民币,这个每公斤原料能赚276万人民币”。
查了下是日金价,1克黄金大约480元人民币。一公斤就是48万人民币。
显然,中医比贩毒、比淘金都好赚。
对一个骗子来说,面对无比宽容的监管环境,特别鼓励的中医文化,和极度庞大的韭菜群体,和千倍万倍的利润率,不穿着中医袍子出来骗人,才是不道德的,是对数千年诈骗行业的背叛。
翻译一下,这是纳瓦尔尼回答“如果你死于狱中,有什么遗言给大家”:“我遇害时的遗言非常简单:不要放弃。我要讲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你们不要放弃,如果这件事发生,如果他们决定杀我,就意味着我们无比强大。我们要利用这股力量,不要放弃。要记得我们是强大的力量,正被这些坏家伙压迫。仅仅是因为我们还不知道自己有多强大。邪恶若想获胜,只需要正义之士无所作为。所以,请不要无所作为。”
冷知识:葬礼服务的老板,因为对家老板娘的竞争耍坏,开始搞发明,咋回事?
这个问题很难形容,不过蛮好玩的。
葬礼公司的老板发现竞争公司老板娘最近找了一份工作——电话转接员。
这倒也没什么,那个年代给女人的工作不多,电话转接员就是其中之一,她每天就是接电话然后在一个板板上插洞嘛。
但是老板娘耍了个坏,但凡接到“需要葬礼服务”的电话,全都接到自家公司去。导致其他公司业绩剧烈下滑。
葬礼公司老板一气之下……
发明了电话自动转接系统。
wiki上还有这这样一句笑死我了:
According to the local Bell Telephone Company manager Herman Ritterhoff, Strowger swore to "get even" with the telephone operators and "put every last one of them out of a job."
🤣
今天看到一个说法很辛酸很真实,就是那些父母全心全意对孩子好的父母,也拿不出自己没有的东西。
其实很多父母也没有被好好爱过和尊重过,所以他们给孩子拿出的已经是最好的了,但是他们可能再努力也给不出自己没体验过的爱。
作为合格“最后一代”,不仅是肉体要终结这个可怕的循环,更要宏观上反对剥削人的大环境,微观上自己教自己怎么爱自己,如果能教会父母更好,不行就算了,但是还是要自学什么是真正的爱和尊重(其实学会了,就会天然反对那个把人当菜当矿的大环境)。
只有这样,最后一代才能真正自洽。
甚至会慢慢具有“肩起黑暗的闸门,放孩子们到光明的地方去”的潜力。
不然就是一辈子碎碎念“我命苦,我孤独,我穷,我没人爱,所以我决定不生小孩,我这样了都没报复社会,还保护了我未出生的孩子的不被生育权,哎呀我可真高尚”的、奇怪的人。
贾玲有什么个人主张先不论,至少中国的基本盘价值观真的太社达了,推崇这部电影的很多受众评论听得我都ptsd了,一口一个什么“超越自己”什么“要赢一次”,这种话听了真的浑身一激灵,太东亚太中了,中国人能不能别成天老想着赢,国家层面要赢两次,个人层面还要赢一次,上学想着赢上班想着赢,能不能提倡一个大家都不用赢的社会,能不能提倡社会变得更包容更多元更合理,而不是提倡什么「个体的变强」「成为更好的自己」,为什么要活得这么累啊,以前我还持有「胖可以,但胖到威胁健康不行」的观点,但现在我是彻底觉得不健康也没问题,不健康又如何呢,不健康就是错吗,自己发胖又不威胁别人的健康你管得着吗,肥胖不健康而死也是一种个体自由,健不健康谁说了算,谁说能活八十年就一定比活四十年好,你这么想没准宇宙规则不是这样的没准上帝不这么想,有没有可能错的是社会,错的是世界,「腱子肉就是比肥肉好」不也是一种审美霸权吗?减重和增肌就一定是「变好」,怎么听都有一股“我要当一个好同性恋”那味了,东亚社会不够进步,那不更应该多拍一些提倡社会进步而不是改变自己的电影吗,我觉得「变好变强」这套话语放在十年二十年前也许还可以,放在今天拍真的有点陈旧了,尤其是你看西方影视作品连史密斯夫妇都可以选那样的主演就更体现出东亚社会有多荒谬多压抑,就是,真的挺累的,太累了,中国人有太多事想赢、要赢了,贾玲有什么个人追求都是她的自由,很棒,为她高兴,但是影视作品真的就希望多拍一点躺平最正义的题材,就是不要变好,不要变强,不要超越自己,不向上,不积极,好活不如赖活,好死不如赖死,我不变强,我就想做自己,我的每一个阶段都好,当下就是最好
Se non è vero, è ben trova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