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更新内容

@normanzxy 以前在微博的一亩三分地,研究“鸡贼”的著名玩家有李大眼、文三娃等等等等(三娃兄南学、平学研究等功力亦相当可观),研究不可谓不深,著述不可谓不丰。可惜十年大浪,淘走的是基石,留下的是浮沫和碎片,于是鸡贼之风日烈。能量终究守衡,本球暂时还没法玩反牛顿那么高级的技术。所以,想想杠杆那一头在哪儿、在何时、在何人身上,也颇可玩味。😎

莫鱼 转嘟

『血染的風采』這首歌的背景歷史十分戲劇性。
最初這是一首中國的軍旅歌曲,歌頌中越戰爭中的戰士,演唱者正是年輕時的第一夫人。後來1989年,當時的民運學生把這首歌的錄音帶送到香港,交給香港電台。當時的電台主持人車淑梅找到歌手王虹演唱,此曲便作為六四歌曲流傳開。
而梅艷芳當年作為非常鮮明的文藝界民主人士,亦多次翻唱此曲紀念六四,其最著名的版本是在1990年的演唱會上,一襲紅裙,鏗鏘有力地演唱。並且對編曲做了很大改編。原曲使用憂傷的傳統樂器二胡伴奏,梅版完全剔除,改成憤怒的西洋樂器貝斯伴奏。原版的演唱情緒悠揚且讚頌,梅版的演唱情緒悲壯且憤懣,是吶喊,是控訴。徹底改變了這首歌的立意,讓『共和國的旗幟下/是我們血染的風采』幾句歌詞,成為對六四中犧牲的民運人士之哀慟和對血腥鎮壓的控訴。之後的每一年香港維園六四燭光晚會,民眾都會詠唱此曲。
然而與此曲歷史同樣戲劇性的是,在簡中網路,梅艷芳版『血染的風采』恰恰被解讀成為愛國歌曲,歪曲說她是在1990年為害怕回歸的香港人鼓舞士氣,用來樹立梅姐的愛黨國人設,至今仍被許多粉絲信以為真。
#賽博燭光會
#香港流行文化閒聊

显示全部对话
莫鱼 转嘟

facebook.com/mingpaoinews/phot

明報:中小學因應《港區國安法》實施的要求,審核校內藏書。本報取得其中3間中學「下架」書單,下架數目由39至204本不等,書類廣泛,涉及中國政治文化、社會運動、文集等,包括中大前校長金耀基的學術著述、學者蔡子強與馬嶽介紹選舉制度的書、已故前中共總書記趙紫陽的「回憶錄」,以及記述六四事件及文革等書籍。多名教師稱,教育局無提供具體審書準則,他們不懂分辨書籍是否涉違法,憂慮被懲處,承認是「自我審查」
//

显示全部对话
莫鱼 转嘟

一本书与一位逝去的老人。文字很长,慎点。 

前几天在家收拾书,找出来一本英文书《Prisoner of the State: The Secret Journal of Premier Zhao Ziyang》,是香港出版的《改革历程》的英译本,而台湾出版时则用了与英文版同样的名称《国家的囚徒:赵紫阳的秘密录音》。

书是09年一出版就立刻去网上下单,而在这之前已经听到了书的缘起与付梓的过程。这本书是赵紫阳的老部下前国家出版总署署长杜导正与前纪委副书记萧洪达在92年之后,数次请赵紫阳把历史的过程还原出来,赵紫阳被软禁在家,用录音带口述实录,他彼时年纪已大,又特别严谨,怕自己记错细节,曾经恳请中共准许他查阅旧资料,被拒绝,转而恳请能够翻阅旧报纸。就是在这种条件下,他完成了整个口述实录。由于软禁有监视与盘查,录音带被藏在衣物中陆陆续续很长时间才带出来,又带出国,整理成书,赵紫阳2005年去世,2009年这本书得以问世。(插入一点点八卦福禄寿乐队的三位成员是杜导正的三胞胎孙女)。

赵紫阳是中共最被刻意忽视的领导人之一。一度政府历届总理名目里都没有他的名字和照片,后来勉强加进去他的名字,但经历语焉不详。作为一个不过是从小学起知道他的名字进而持续跟进他的踪迹的普通平民百姓,都对此愤懑不平,可以想象曾经在他身边工作的人,他的家人对于这种刻意在历史和记忆中将他抹去做法该是何种心情。他从农村基层做起,是文革后包产到户的带头人与倡导者,他是中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主导者,是中国对外关系政策的策划师,搭建起来中国加入关税贸易总协定(WTO前身)的整个架构,我们学经济贸易的都知道龙永图,又有谁知道中国入世,自此加入并受益于全球化分工的总策划师是赵紫阳呢。官方将邓小平设定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我认为他可以被称作总领导者,但总设计师的头衔本应是赵紫阳的,赵紫阳多年从农村一步步积累起来的中国微观经济实践与宏观调控的把控,他也是中国最有能力的总理。

人回望历史,最难释怀,意难平的就是,如果。如果当时,如果胡耀邦能够继续做总书记赵紫阳能够继续做总理,如果当时六四采取了赵紫阳的建议能够以政府与民间对话协商的方式达成和解,我们今天会是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中国呢。历史没有如果。民间有批评他政治不成熟,言外之意就是他不懂官场生态不够敏感,我在想一个人所见终究有限,而就在有限的认知里坚持选择自己认为最正确的道路即站在人民的一边,前者那种成王败寇逻辑下的对人的评判终究是单薄又世故。也有人批评他还是为中共政权服务,有意思的是他的官方罪名正是分裂党的领导。而另一方面,过去百多年的暴力革命一再证明,推翻并不能保证再建立起来的就是完美体系的政治制度,恰恰相反,回看法国大革命,看中国推翻帝制,又推翻国民党政府,俄国十月革命,后来还有更多的比如罗马尼亚齐奥塞斯库政权等等的例子,没有一个是推倒后就能建立起来一个全新理想社会的,却都是走向极权或动荡分裂的社会,就因为成体系系统的改变需要的是各个阶层的漫长的磨合、谈判与妥协。同时,对于民众而言,更关心的不是谁夺取政权,而是社会稳定安居乐业。赵紫阳超出其他领导人的远见还在于他在80年代就看到经济体制与政治体制必须同时改革,不可能只改一个。中国现在的困境就在于此。

这是他的原罪。而他下台的导火线是他不同意对天安门镇压。我后来09年读这本书的前言的时候,才知道了更多细节。他当时完全是可以保住他的地位和待遇的,只要他肯在党内做检讨,承认自己错了。他拒绝了,从此成为了国家的囚徒,终此一生。当时读的时候真的是掩卷落泪。以前写,一个人承认自己做错是需要勇气的,而一个人能够坚守信念不为权势富贵低头,坚持不认他人逼迫自己认的错,需要的是极大的勇气。

杜导言在前言里如是记录这一段往事:

“1989 年 5 月 17 日,赵紫阳召开了紧急家庭会议。赵紫阳对家人说:“我的缓和(天安门)事态的方案没有被接受,形势会很严峻。如果矛盾激化,在历史上是说不过去的。我既然在这个位子上,就不能同意这样做。但是,这样做我坐牢也是可能的,一定会牵连你们。你们要有这个思想准备”。赵紫阳的老伴梁伯琪及孩子们 没有丝毫犹豫,一致表示支持赵紫阳在这生死荣辱关键时刻的历史性决定。
“六四”后,中共中央几次派人找赵紫阳谈话。第一次,赵紫阳的老同事王任重等几位中央要人奉命出面。王任重说,只要你能做出深刻检查,可以保留政治局委员的职务。赵紫阳拒绝了。第二次,中央几位要人说,只要你表个态,做个检查,可以保留中央委员的职务。赵紫阳又拒绝了。”

我很希望每位想要了解那段历史,以及中国改革开放起始与架构搭建的过程,和它致命的弱点与可能的良方的人,都有机会读这本书,或者更多地去了解他这个人。如果还是要以上帝视角去评判赵紫阳的话,别忘了他是摸着中国基层社会实践证明的石头,摸着人民利益至上的石头,摸着自身与家人清廉的石头,提出了十三大体制改革方案的人,也是在人这一生最为关键的时刻,选择了良知。他可能的确没有政客权谋的聪明,但我认为他有政治家的智慧。

最后,也在这里转帖他的遗言:

赵紫阳的最后遗言
1989 年我下台以后,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我对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有 了一些新的认识。过去对西方发达国家所实行的议会民主制,认为不是人民当家作主。苏联式的、社会主义国家所实行的代表大会制度,才能体现人民当家作主; 这是比西方议会制更高级的、更能体现民主的形式。事实上不是这么一回事。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所实行的民主制度,完全流于形式,不是人民当家作主,而是少数人、甚至是个人的统治。

纵观二十世纪以来世界上曾经有过的各种各样的政治制度。君主专制,德、 意的法西斯独裁,都已被历史淘汰;还有一些军人独裁政权,也是昙花一现,或日益失去了市场。虽然现在很落后的国家还不断发生这样的事情,如南美国家也常常发生军人政变,但它也慢慢变为这些国家逐步走向议会政治的短暂的插曲。 二十世纪出现的,在几十年时间里与西方议会制度相对立的所谓新兴的民主制度 ——无产阶级专政制度,在大多数国家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倒是西方的议会民主制显示了它的生命力。看来这种制度是现在能够找到的比较好的、能够体现民主、符合现代要求而又比较成熟的制度。现在还找不到比它更好的制度。
当然,这种制度也不是十全十美,它也存在很多问题。但比较来讲,只有这种制度比较符合现代文明,比较符合民意,有利于体现民主,并且是比较稳定的 一种形式。这种形式越来越显示出它的生命力。几乎所有发达国家实行的都是这 样一种议会民主制。几十年来发展比较快的新兴国家,逐步地转向议会民主制的 趋向也越来越鲜明。我想这决不是偶然的。为什么没有一个发达国家实行另外一 种制度呢?这说明一个国家要实现现代化,要实现现代的市场经济,现代文明, 它就必须实行政治体上的议会民主制。

@qinyun 身为一个两娃爸,兼熬夜汪,周末娃起得贼早,又或一早有小伙伴找上门打打闹闹,不单脑子嗡嗡,杀心(打PP)有时都起了!😂

@normanzxy 先润到漂亮国,改名李佳润,那润学一哥的地位妥妥的!😎

@yiheru @[email protected] 更多时候青少年的“谈政治”,是对某些政治人物生平、历程等等了若指掌如数家珍,并以此为傲。遇上此类“精英”,当然远之为好。

@normanzxy 此处须配合手机外放:男儿当自强!(飞鸿,飞鸿是你吗?)😎

莫鱼 转嘟

看完《時代革命》,想起19年8月份去香港看演唱會的那幾天。去前媽咪再三囑咐我不要經過遊行的地點參與遊行運動,收拾行李前朋友還開玩笑:「我都唔敢拉喼去香港,好驚俾人打。」我也只能無奈笑了笑當作應答。不知道要怎麼開口向她們解釋香港到底在經歷著什麼,港人為什麼而抗爭。

演唱會結束後已經深夜十二點多,和朋友一邊回味著剛才的狂歡,一邊在街道上散漫地遊蕩著。打算走到容易約車的地點回酒店,發現每走一段路都能看見牆上、人行道上塗鴉著「光復香港,時代革命。」之類的標語。那一刻感覺自己走在歷史的隧道上,周遭充盈著港人的勇敢與決心。

以「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的覺悟站出來抵禦強權的鬥士、擁有公民意識想要創造理想的公共生活的人,都值得生活在更好的現代文明社會。

@xingwu 我以POP之神的名义命令你:停下!!!👎

@normanzxy 躺板板,进棺棺,一抬抬进殡仪馆;进馆馆,查酸酸,没做酸酸不给办;火炉炉,也点赞,不烧无酸倒霉蛋!🐶

莫鱼 转嘟

为了忘却的纪念,为了纪念那些忘却。为了记住这个世界上,总还有那么一些人,立于大地,不甘为奴!✊

莫鱼 转嘟

六四音乐:

《彈唱詞(別後)》羅大佑,1989
《北京一夜》/《1989》陳昇,1992/2005
《幽靈》何勇,1994
《消費者之歌》老劉和沙子樂隊,2009
《1990年的春天》李志
《少年》盤古,2008
《一定會返黎》午夜飛行
《忽爾今夏》/《舞吧舞吧舞吧》黃耀明,1994/1992
《家明》謝安琪,2014
《一萬個名字》吳吞
《六月某時》秀場寡頭
《Boys in Cage》重塑雕像的權利,2005
《Watching TV》Roger Waters,1992
《BLOOD IS ON THE SQUARE》The Cutters,1990

theinitium.com/article/2022060

@[email protected] 自由从来是昂贵的,贵重到需要无数人的鲜血来偿付。如此是否值得?文明的历史最已给出答案:见过自由,便不再为奴!✊

莫鱼 转嘟

再发一遍。
位于波兰弗罗茨瓦夫市,天安门事件受害者纪念碑。
构成非常简单,也非常震撼:被压坏的人行道,碾成两半的自行车,血迹。

莫鱼 转嘟
莫鱼 转嘟

说起六四,大多人第一时间会代入北京那个流血的夏天。其实在距离北京几千公里以外的成都,也有着当地学生及其他民众与军警之间的流血冲突事件,即“小天安门”。

“小天安门”事件指的是1989年春天(四月底开始)至夏初(六月七号结束)在成都市中心的天府广场,一些学生聚集在高耸的毛泽东塑像前举行的抗议活动。与北京一样,这里的示威活动同样遭到了ccp的血腥镇压。但与北京不同的是,因为没有外国媒体在场,6月4日至6日成都暴力流血事件的目击者当中,很少有人能将其真相昭示于世人。

只要ccp不去弥补流血事件的罪过,中国的稳定和繁荣就永远是脆弱的。
好比一切都建立在沙滩上,它是没有一个扎实基础的。哪怕人民拥有了财富,资产也不会被妥实保障。因为生活在谎言里,人们本就得不到安全感。

毕竟一个人连杀人都不承认,他就任何谎话都可以讲。

下图选自成都1989年的流血春夏

莫鱼 转嘟
显示更早内容
雾海

雾海是一个开放且不限制讨论主题的非营利性中文社区,名字来源于德国浪漫主义画家 Friedrich 的画作《雾海上的旅人》。生活总是在雾海中吞吐不定,不管怎么艰辛,他还是站在了这里!希望大家在这里玩的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