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儿时(21世纪初)流行过一个词叫「地球村」,我刚翻看了一下百度百科,还有这个词条,释义如下:地球村(Global Village),亦称世界村,是通过电子媒介将世界紧密联系起来的形象表达,是信息网络时代的集中体现。随着广播、电视、互联网和其它电子媒介的出现,随着各种现代交通方式的飞速发展,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骤然缩短,整个世界紧缩成一个「村落」。
也正是2000年前后,中国长城防火墙(Great Firewall)问世。著名历史模拟游戏《文明5》中将长城防火墙(现代)与兵马俑(远古)、长城(古典)、大报恩寺(中世纪)和紫禁城(文艺复兴)并列为五大奇观。
大家习惯于将防火墙长城简称为「墙」,「墙内」的就是内网,「墙外」的就是外网,而去外网则是「翻墙」。「墙」从一个名词升级成了一个动词,此后,十亿人被墙了。
长城防火墙隔绝了世界村,让你永远无法触及到近在咫尺的世界。想起新闻报道说,某某村防疫的干部用砖墙和铁链来给村民封门。你连自家的小村都出不去,更甭说地球村了。
@Shalom7 更契合当下时空
上了年纪的人都喜欢找点儿青年感。
老人儿怀念青春无可厚非,但抱持着战胜年轻人的幻想就大可不必了,更无需挣扎着拼尽全力重演自己的光辉岁月。如此一来,劲儿使大了,怀念就变成了沉溺。沉溺在往昔的快感里,如同精神自慰,反而很黏腻。
就拿《老炮儿》来说吧,说实话,这电影剧情整体还不错,唯独结尾——六爷在冰面儿呼哧呼哧的上大杀四方——是个大败笔。
这场茬架的胜利背后是一种道德优越感,仿佛年轻一代就是礼崩乐坏,而老一代无论如何胡闹都是行侠仗义。这就是为何老炮儿们总要「论理儿,盘道儿」,就是为了赢了拳头的同时在面儿上以「德」服人。
然而,这毫无意义的虚假胜利是庸俗而非浪漫的。现实里老炮儿如果活着,早就被当成流氓枪毙了。认输没什么大不了的,只有死人才不会输。
同样是「致敬青春式」的电影,英国的《猜火车2》则高明许多,故事以几个苏格兰老炮儿被年轻的妓女骗走了全部的钱而告终,它阐释了一条朴素的道理:崭新的世界里,老人终究玩不过新人。
乌方知道钢铁厂守不住,俄方知道钢铁厂守不住,北约也知道钢铁厂守不住,全世界都知道,但马里乌波尔的亚速钢铁厂能多守一天,马里乌波尔从名义上就晚一天沦陷,现在已经50多天了。
这是啥?这不就是四行仓库嘛。用人命换的「表演」(非贬义),演给全世界看。这也是俄乌战争至今,乌方的行为逻辑的本质缩影。
换句话说,整场俄乌战争,俄军都在扮演包围亚速钢铁厂的角色,而乌军都在扮演困兽的角色,而乌军的目的就是表演。毛主席讲论持久战,持久战对于小国而言,核心不在于通过持久战拖垮大国,大国的战争潜力永远比小国强。持久战的核心是拖到比大国更强的势力出手——一切战略意图都要服务于这个核心。
此时,马里乌波尔就是乌克兰,乌克兰就是马里乌波尔。亚速钢铁厂是整场演出里比较出彩的一部分,此后想必还会有更多的表演。
而勾勒历史的恢弘的手臂,总是懒得去指认那些漆黑的旷野和无人的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