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思考一下如何卖这个值得我们每个人都看一看的演讲安利,名字叫:沦陷北平:日常生活与道德焦虑。
讲的是1937年日军占领北平之后的故事。那些没有润走的人,包括不得不为伪政府站台的知识分子,中下层的平民,维持生活的家庭妇女,他们的经济,挣扎,如何过日子,如何处理自己作为幸存者道德焦虑。
选择一些演讲节选:
「被各种的谣言包围,有过分乐观的谣言,认为事变马上就会结束;也有高度恐慌的谣言。朱自清回忆说,警察挨家挨户通知,叫塞严门窗,还得准备些土,拌上尿和葱,用来防备夜里敌人的飞机来放毒气。」
「每件事、每条新闻,都比上一次更糟,但只是糟一点儿。你已经有了某种心理预期,等着下一次更沉重的打击。幻想到那时候有人会站出来发声,会形成更大规模的反抗。但是,这个历史像有自我意志似的,向着大家都不愿意的,都害怕的,而又已经默默接受的深渊滑去。」
「鹤见俊辅特别强调家庭妇女在战争中的作用。男性奔赴战场以后,家庭的重担全落到主妇肩上。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依赖城乡之间的黑市交易,家庭主妇通过亲友或邻里关系获取信息,用以物易物的原始方式换取生活必需品。 」
「怎样才能把人变成现代战争的工具呢?首先要他放弃自己的思想自由,接管他的精神生活;然后要在最大限度上压抑他的生理需求,把正当的生活需求、精神需求,说成是不必要的,甚至有罪的。因此在现代战争的背景下,强调生存的道德,有它思想史上的反抗性。」
震撼吗,我不必指明,你肯定能意识到:这!他!妈!就!是!我!们!正!在!经!历!的!生!活!!
当下我们所有人都是那个在沦陷区没润走的人,局中人对生活的感受是碎片的,摇摆的。人很经常judge别人,却很少审视和思考自己的生活。但历史是面镜子,照出了当下的困境,不必怀疑,我们正活在最糟糕的战时状态中,还是一场自作自受,唐吉诃德式大战风车式的战争。
而在历史上,这件事过去发生过,现在正在发生,而未来仍会发生。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
蔬菜高汤已在熬制中了,刚刚尝了尝,确实不需要任何调味,纯粹靠这些蔬菜的天然滋味和香气,已经非常美味了,而且这还是只熬了一半时长的味道!
非常推荐各位也试试看。这样不仅一次可以完成一大批食材的处理,还可以做出够用很久的蔬菜高汤,拿来做各种汤底都可以自然地提鲜。用到的蔬菜捞出来也是既可以拌着吃,也可以打碎做咖喱,吃不完的冷藏或冻起来也比生着时省空间。
把《蔬菜教室》 里蔬菜高汤做法的部分发一下吧,据说整套书上下册在微信读书里也可以找到电子版,更推荐去完整读读。
(要补充的是,制作过程中如果缺少某些食材,或者现有的和菜谱里的不大一样,其实也可以自己发挥微调一下。比如我把西芹换成了香芹,把卷心菜换成了自己做的卷心菜泡菜,把黑胡椒粒换成白胡椒粒。但熬出来仍然够美味。)
#简单厨艺 #求生技能
#长毛象安利大会
#长毛象厨房
前段时间在朋友家看电影,当时战争局势严峻,大家心情都很沉重,最后选了一部有历史意义的电影《阿依达,你往何处去》,讲述1995年波黑战争中的一次屠杀,真实发生过的事。电影中的与现实中的,大地上战火仍未有止息的希望。这部电影让我感觉像是一种故事片中的纪录片,不是指视听语言,是它突破了观影者对于戏剧故事的一些预设,令人感受到历史本身的残酷是超越故事的。在观众对剧中人物产生了熟悉感后,他们既没有幸运地逃出生天,也没有悲壮地、有戏剧渲染地死去,他们就只是如历史上真实发生的那样,被全部屠杀。无论年纪职业,全无幸免,平淡地死去了。直面这种大规模的人类杀戮,除了残酷之外,还有对构成人类社会的基础情感的动摇。波黑战争开始前的社会,也是一个多民族混居的结构。那些持枪者,在屠杀开始前还在若无其事地与被圈禁的邻人打招呼,传达自己母亲对对方的问候。邻人之间、同学同事之间的友爱,未能有分毫阻止杀戮,一旦拿起屠刀,人类似乎就能立刻抛弃这种最最基本的人情结构,变人为兽。这就是当下正在发生的历史。
比这更令人悚然的,是人类还能在屠杀之后,放下屠刀,回到正常的、明亮温暖的生活里,与那些与自己有杀亲之恨的人们继续做邻居、同事……历史的血色书页被无情翻过,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上帝也给不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