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n5 我认为在宣传购买衣物时要注意材质的环境友好程度之前,第一个需要告诉大家的是这个3R原则,解释清楚使用次数比材质更直接关系到环境友好程度。
很多人显然同样是不知道少购买,要比买更环境友好的衣物更环保的。更不清楚把塑料材质的衣物穿更久,要比买新的天然材质的更环保。直接宣传塑料衣物的环境不友好,还会导致一些人丢弃仍然能够使用的塑料纤维衣物。这种现象已经是很常见的环保误区了,所以应该先说清楚使用次数比面料材质更重要,不知道塑料材质衣物环保负担的人显然也往往意识不到少购买是第一步。
#长毛象安利大会
@broad
感谢象友推荐的refold学语言网站 磕头
这个网站推荐的学习工具都太强大了,是我梦中情tool,震撼得屏住呼吸了
它有完整的学语言的理论和循序渐进的指导步骤,以及配套的推荐网址和资料,如果你点进学中文的Google drive文件,你就知道它有多强多细致
它推荐的工具,目前我用了language reactor这个插件,可以看YouTube和Netflix视频的同时,看字幕单词和句意释义,并且加入生词本,可以导入anki;另一个主打是网页,也可以用在视频字幕上看词汇短语释义的pop-up插件,并且也有anki组件,可以自定义词卡显示方式,一键加入anki词牌组。而且这两个插件的释义都很简洁精准。
我语言组织能力一般,大家一定要亲自试试!!
https://refold.la/
Hayao
https://www.youtube.com/c/HayaoDanchi/videos
这位日本Youtuber似乎是几年前辞了职后,一直从事设计师一类的在线工作,居住在住宅楼里,每天以打理、装饰家里为快事,是位宁静祥和的家庭主夫。
他烹饪、裁缝、工艺、木工、园艺样样精通,家里大部分家具、装饰、饰面、布艺软装都是他亲手制作,且审美十分在线,也从来不说话,最多打几行字幕,与视频经典日式文艺滤镜一起,传达出一种朴实又温暖的美感。
我妈和我一起看,常常为他的文艺复兴属性大为震撼,赞曰“比女人还女人!”“得什么样的女人才能娶了他?”
一年前他突然宣布和之前异地恋的女友结婚了,两个月后又宣布孩子出生了(大概是奉子成婚吧),因此掉了一波粉。
但婚后此位博主更是男德力全开,内容质量和情绪比婚前更饱满了。大概就是他说过的,因为他的梦想就是组建家庭、养育孩子吧,现在每天都生活在实现了的梦想里。
现在他的视频内容,基本就是他每天在家做饭,照顾刚满一岁的孩子,做饭,给孩子做新衣服,给家里替换应季装饰和软装,做点心,养花,背着孩子遛弯,做好应季的晚饭和刚下班的老婆一起吃……
我从来都不喜欢人类幼崽,但看他的视频里的幼儿咯咯乱笑、带着他用毛线钩的小花型口水帘、吃他亲手做好的小蛋糕吃满脸、一屁股坐在落叶堆里的样子竟然也觉得甚是可爱,可能也是因为能从镜头里感受到这种幸福和爱吧……
@FreeTheSinner 很有意义的讨论,我觉得许多顺女(包括我自己)在经历女权觉醒时都会把一句话奉为至理名言:性别是一种社会建构。这句话很容易成为被二元性别规范压迫的女性反抗的基石,因为我们意识到了父权社会对两性的双重标准是毫无道理的。
但是许多顺性别者无法理解的是,既然性别是一种社会构建,为什么跨性别女性和跨性别男性不能满足于去挑战这种社会构建,而要去transition,这无疑是顺性别特权导致的盲点:顺性别者(包括我本人)是几乎没有经历过性别焦虑和性别不安的。跨性别者的生活经验和声音对我有很大的启发:许多人生来就有独特的性别认同,性别认同可以是独立于社会构建的——跨性别男性不是因为“男性多阳刚多跋扈”才想当男性,而是跨性别男性本来就是男性;跨性别女性不是因为“女性温柔化妆穿裙子”才想当女性,而是跨性别女性本来就是女性。
当我意识到性别认同和社会构建的独立性时,父权社会关于两性的双重标准就更立不住脚了,女性和男性和非二元性别都可以张扬跋扈也可以温柔体贴,二元性别理念是一种社会构建更是一种迷思(最可笑的是二元性别根本囊括不了所有人),但是个体的性别认同是真实而独特的。
备份 z-library 背后的团队,发布「安娜档案」
annas-archive .org
作为一个元搜索引擎,访问多个第三方地下书库的下载资源,包括 libgen 和 z-lib。
大家好!我是她乡论坛里的时计~
我收集了大家在论坛里贡献的女性quotes,把她们做成了一个双面桌面日历!
这款日历会在我的Etsy小店里售卖,然后乡友购买后所得利润会转给她乡,用来支持论坛更长久地进行
同时也感谢长毛象上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欢迎大家使用折扣码FEDI20享受20% off
份的优惠~(她乡patrons们请看Patreon另有折扣码哦!
https://www.etsy.com/listing/1334748264/2023-reusable-desk-calendar-feminism
#长毛象安利大会
在季节上、政治上、经济上感觉全方位进入无边无际漫漫寒冬之际,为了向毛毛象安利HYGGE并督促自己努力创造温暖舒适生活细节抵抗低落情绪,特开本嘟串
首先什么是HYGGE,大致来说就是一种北欧人幸福生活理念,一种关于coziness的方法论,可以想象烤着火点着蜡烛喝着热巧克力裹着针织花毯子那种感觉,光照、食物、衣物、家居布置等都是重要维度,是一套丰富的理论,尤其适合冬天参考,我法学院室友本科曾经在哥本哈根交换,ta床头一直放着一本关于HYGGE的书,几年前借我读过,今天我重新Kindle上买了,现在开始HYGGE!有条件的友推荐自己去读,读这本书本身也是很促进幸福感的体验!没有条件就看看下方几张粗暴概括图凑合凑合,有点浮于表面但也够用,网上也可以搜到很多介绍!
接下来会陆续在嘟串里评论更新本宝的HYGGE实践记录和各种推荐的好用产品!蜡烛香薰热饮装饰品都是本宝specialty嘿嘿 没有不花钱买东西就不能舒适生活的意思,但本宝就是消费主义天后长毛象安利大会tag霸屏用户,对不起对不起(鞠躬)
Rob Greenfield
实在是太强了,刚刚看完他昨天发布的视频,演示了过去一个月里是如何纯粹靠采摘上百种野生植物为食物和药物来生存的。视频里是其中40种常见野生可食用的植物,强烈推荐对自然或者户外(甚至只是吃😆)感兴趣的象友也去看看: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pr7qzkZHQk
我最初想试试去采摘野生状态的食物,除了被泉州本地人按季出动采野果的热情感染,也是因为看了Rob Greenfield的视频(或许还要算上B站的野外生存大牛麻雀喳喳)。
“薅大自然的羊毛”这种事,表面看上去似乎是一种非常前现代的、土气的行为,然而如果认真观察过、亲身试过,就会发现这个过程中人会产生一种奇妙的幸福感。并不仅仅是因为“免费”,而是因为和自然重新建立了最最直接亲密的关联——在这种状态里,我们能够看得到食物最初的状态,食材是从泥土到餐盘再到胃的,这帮我们找回了作为动物界一员曾经延续了千百万年的活法。而这是购买或被赠与食物时都不可能有的体验。
也许有些人会觉得 Rob Greenfield这样纯粹靠“觅食”野生植物生存的实验,是疯狂的,但是对于这么真诚热情践行自己理想的行动派,我发自内心的钦佩,也认为这样的“疯狂”应该更多才对。尽管知道自己肯定无法达到那么彻底的程度,但哪怕学会识别、收集、处理和烹饪少数几样野生植物,也总比完全被现代的、城市化的生活驯服要强。有太多快乐都并不是主流定义的“文明”生活能够带给我们的,我们需要意识到这一点,并主动去把这部分找回来。
而且这样的经历多起来,也会更懂得为什么要珍惜食物和保护生态环境了。让自己不完全彻底地失去“野性”,我们才更能懂得“野”有怎样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