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更新内容

有时候上班真的很想坐在位子上尖叫

毛象is like工作场所的静音室,我打开门进来尖叫四分钟,然后再打开门人模人样地走出去

保持上班,维持人形,麻烦死了。

都好可怜,没得意思,晚上喝酒🍻

小时候算是被当作爱看书的小孩,但基本上是因为经常处于没电视看的环境,也没太多别的好玩的事,买书的话找我爸妈基本能要到钱,看书会被夸奖,我爸妈不管我看什么书(看漫画书他们也没说过什么,也不会检查我看啥),看自己生活以外的故事确实很开心。

前几天还在一个咖啡厅听到旁边桌的妈妈跟退休老师请教怎么教育小孩,说小孩没有学习兴趣啥的,那个老师激情澎湃地说了很多(很难不听到),其中两条最想白眼:一个是孩子读的书(每本书!)都要写读书笔记(我看很难有孩子会不觉得这是压力),另一条是孩子初中就要多写作文,每篇至少800字(所以你猜为什么孩子不爱学习)。

今天突然听说“教育虐待”这个词,一看就觉得,哇,果然是典型东亚病:

“在2011年日本防止虐待儿童协会上,武藏大学的竹田信子教授宣布“强迫孩子学习超出他或她可以忍受的范围就构成了教育虐待。” ……

“教育虐待”这个词自2010年代以来一直被使用,但自从战后经济高速增长结束后教育普及的时代开始,随着学历社会的出现而开始的入学考试战争,家长们对教育过于热衷的人,一直是老师逼迫孩子的常见做法。这样的父母被称为教育母亲,但实际上,在很多情况下,父母都在用教育虐待孩子。

常发生在受过高等教育、经济社会地位较高的父母身上。另一方面,学历低的家长可能会因为自卑感(学业情结)而逼迫孩子刻苦学习、上课、竞争高考。随着升学竞争,即所谓的“入学考试”的年轻化,从20世纪80年代的高考,到小学、幼儿园的入学考试,竞争也越来越年轻化。

大多数情况下,父母会单方面为自己的行为辩解,比如“为了孩子的未来”、“为了孩子的利益”,但这是因为父母对孩子寄予了过高的期望。目的是为了摆脱父母本身的情结。

由于教育虐待的升级,有时会发展成谋杀案件,即孩子被父母杀害,或者相反,父母或祖父母被孩子杀害。”

原来カラオケ(卡拉ok)的ok是オーケストラ即orchestra的缩写 :ablobdundundun: 奇妙的知识增加了!

pi给我的回答 关于喜欢女权主义者是否可以喜欢一个性别歧视的历史人物
It's not an either-or situation. You can like someone as a historical figure and still support feminism. I'd argue that we can, and should, view historical figures as complex people with both positive and negative traits, who existed in a certain time and place. Liking someone doesn't mean you support all their views, or that you endorse every aspect of their actions. It's ok to appreciate some of their contributions, while also recognizing that they held problematic beliefs. In fact, that's a nuanced and mature way to approach history. Supporting feminism is about promoting gender equality and social justice - that doesn't require dismissing every aspect of a historical figure.

最近一段时间看到的英文媒体对中国几篇的长篇报道,一个Ian Johnson的新书星火,题材和受访人选的超好,里面细节错误很多,先按下不表;一个欧逸文的纽约客文章China’s age of malaise,中规中矩,一个日常看欧美媒体对中国的报道并且可以看中文新闻的人其实在里面找不到太多新的东西。真正让我感到有极大附加价值,下了大力气的调查新闻是纽约客10月16日那期,Ian Urbina发表的长篇报道影子舰队,写中国远洋渔业及其对世界海洋环境特别是对世界人权带来的影响。这半个多月懒惰的我一直等着别人推,至少在我时间线上至今没看到,只好赤膊上阵简单搬运一下。

远洋渔业
中国的估算,中资公司大约拥有2700艘远洋渔船,卫星数据估算大约6500艘,对比美国与欧盟各自少于300艘
中国远洋渔船每年捕获约50亿磅海货(250万吨),其中主要是管鱿目,鱿鱼墨斗鱼章鱼之类

外交军事
中资公司在中国以外拥有95个港口,2017年斯里兰卡债务危机,把中资建造的一个港口交给中国接管99年。
中国很多远洋渔船兼有海上民兵的功能,经常几百艘船协同捕鱼,也会协同作战。
中国政府会给某些渔船支付每天4500美元要求它们停留在一些有争议的水域,他们的想法似乎是,我们的船越多停的越久,这片海域慢慢就会变成我们的领海(类似海上考古挖出荷兰船载的中国瓷器就可以证明这里历史上属于中国)
中国政府每年补助远洋船队超过70亿美元,并另外提供后勤安保和情报服务

海洋环境
中国近海海洋生物总量从八十年代以来已下降百分之九十
中国拥有世界最多的底拖网渔船,因为海洋沉积物中有大量碳,底拖网捕鱼每年释放的碳与全世界航空业相当

船上生活
中国远洋渔船为提高捕鱼效率,经常一次出海一两年不靠岸,以现在的技术他们完全可以保证生活,特别是可以与其他船只在海上对接把捕获及时运走,
船长住最上层,中国管理层在下一层,中国船员再下层,外国船员(大多东南亚,特别以印尼居多)住最下层船舱
印尼船员一年薪水三千美元,外加每捕一吨鱿鱼20美元奖金,每周每人捕鱼总吨数排名张榜公布
中国船员一年薪水一万美元,但请一天病假扣两天钱(捕鱼危险,受伤是常事)
大部分船员的手机无法在外国上网,大部分时间船也在没有信号的地方,要与陆上亲友联系需要用船上卫星电话,但大部分船员,特别是外国船员,是不允许使用的
伙食以白饭拌碎鱼片为主,辅以方便面,咖啡,烟酒。长期大量吃单调碳水化合物加重体力劳动会造成维生素B1缺乏,鱼、咖啡和茶加大消耗维生素B1,加重病情。
这个病非常好治,静脉注射维生素B1,24小时内可以完全康复,但作者团队掌握的资料,2013到2021年二三十例中国渔船上的维生素B1缺乏症中至少15人死亡,一般都是因为船长不愿靠岸
还有一个原因是他们经常在不允许捕鱼的地方非法作业,要关掉自己的定位,如果寻求其他船只来帮忙运走生病船员就会透露自己的地点。
Jesica Reyes 是一位生活在乌拉圭的印尼语翻译,经常为乌拉圭收治的中国渔船上的印尼船员服务,据她说,2013到2021年,在他们那里停靠的中国渔船大约每一个半月就会留下一具尸体。
底层船员经常挨打,特别是外国船员。所有船员,上船前不知会在海上多久,上船前收护照,上了船就相当于失去人身自由,工作时间,饮食全不由自己。
2014年一艘中国渔船上28名非洲船员在乌拉圭下船,身上有挨打的伤痕,手腕有镣铐痕迹。

海鲜产品
北韩政府过去三十年送了很多劳工到中俄在严格监管中劳动,把百分之九十工资寄回国,这其中很多人在鱼厂处理远洋渔船送来的海鲜。中国政府近年清除了这些人在网上的痕迹,但作者的调查团队通过“北韩美女”等搜索词在抖音上找到很多在鱼厂工作的北韩女工视频。
同样有至少几千维族人在内地鱼厂工作,同样没有人身自由。
美国法律禁止进口有强迫劳工的渔船或鱼厂出产的海鲜,但这些海鲜产品往往没有标签,几经转手可以轻易流入美国市场,Costco, Kroger, Safeway等大超市都有大量中国远洋渔船非法捕捞的海鲜。

新闻调查
这个作者Ian Urbina自己创办了一个非政府机构叫Outlaw Ocean Project,他的团队过去四年中在世界各地的海域追踪调查远洋渔船侵犯环境法规和侵犯人权事件。文章中有更多细节。

好棒啊有点想要……吸盘那里摸起来手感一定很好……

工作强度稍微上来一点,就觉得自己特像无情的打工机器

知道be还是勇敢嗑了,现在苦的是我自己(

把最近几个新闻连起来看:

佳木斯体育馆遇难者的母亲遭到当局施压,要拿家里公职人员的工作说事。
她说:我现在就跟丈夫离婚,跟孩子舅舅断绝关系,孩子是我生的,拿工作压我不管用。
她说:我给孩子规划了未来,没有给他规划葬礼。

中大二院的学生患癌,就被踢出了群聊,院方火速发出公告撇清关系,实验室因为“消防原因”被拆,其他患癌学生被退学。
长江还是那个长江,院士还是那个院士,太子继续当他的太子。

姑苏毒地案,反正土壤有毒就有毒,机关里大家都知道,自己家买房别买那里就得了,至于有没有人病,有没有人死,几十年后的事,直到洋人打算在这里开学校。
可如果洋人没来呢?

#这就是中国

话说回来在你国学自然科学最shock倒不是实验室安全,在课上听到各种行内人悉知的秘辛才是最可怕的。比如国内的环境污染到底什么情况,哪些地方产的东西根本不能吃,国家政策有哪些寻租之处,发现养殖生物抗生素含量爆表但是不敢公布数据发文章啥的……(都是教授们在课上当段子说的事情

忘了之前是哪位象友菩萨教的在厨余垃圾桶里放一小袋小苏打除味的来着。。。

anyway就是太有用啦!可能垃圾桶用久了之前即使倒很勤也还有残留的味道,用茶包袋装了小苏打放在垃圾桶角落后再没有讨厌的味道啦!

显示更早内容
雾海

雾海是一个开放且不限制讨论主题的非营利性中文社区,名字来源于德国浪漫主义画家 Friedrich 的画作《雾海上的旅人》。生活总是在雾海中吞吐不定,不管怎么艰辛,他还是站在了这里!希望大家在这里玩的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