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更新内容

Wordle 218 4/6

⬜⬜🟨⬜⬜
🟨⬜🟨⬜⬜
🟩🟩🟩⬜⬜
🟩🟩🟩🟩🟩

我真的好废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不相关发言,成年人学新技能(爱好),在保证个人他人安全的前提下(是在说木工之类的涉及危险工具的爱好),就需要1)野心够大,不停作死2)不在意结果好坏(或者说会被打击,但过几小时就活蹦乱跳),以及3)心理成熟度较好,不会被天才小朋友或者有丰富经验的人的成果打击到(比如三岁开始拉小提琴的天才儿童,学习编织20+年的编织专家,即便对方和你同龄)。
最后,要想开,很高概率这辈子这技能就一直很菜不会有很大提高,但自己开心就好,又不靠这个吃饭。

好累 真的太累了 不想上班了哇ㅠㅠ

我算是知道为啥这个组里全是白男了,出生于前苏联莫斯科的六零后教授价值观是真的单一……

今天猝不及防遭遇了他的劝退,主要理由是我已经 26 岁,年纪太大了,之前还花时间学过工科走了太多弯路。这个领域内比我数理基础深厚且已做出优秀成果的同龄人太多了,如果我现在还是 20 岁,大概还有可能成功(指日后成为该领域教授),但是因为起步太晚,所以未来发展不被看好……谈话期间我提到自己并没有树立以后要当教授的宏伟目标,只是希望抓住机会多学习探索自己感兴趣的学科,他当即表示出于这种心态读博是“对学术资源的浪费”……出于对我的人生“负责任”的态度,他力劝我最好去做有前途的应用物理/工程交叉学科,如果坚持想做理论物理,建议我去找宇宙学组那位研究量子引力/黑洞理论的女教授,他认为那个方向比较适合我。

心中千言万语的感慨和道理就不说了。反正我也一直格外向往那位炫酷女教授以及她的课题,这周会尽早发邮件询问(之前按下没联系主要是因为她这学期初来乍到还没开课,搭话不太方便)。不论最终去了哪个教授的组,重点是经过了今天的山中谈话(没错,教授特意找我一边爬山一边聊人生,最后我没忍住在山顶大哭),我便不再是那个对想象中博士毕业以后的未来佛系随缘,只为自己求知的乐趣而学习的孩子了。我会逐渐开始仔细思考并认真规划自己的学术生涯,以后要尽全力留在学术界,找到教职,甚至成为终身教授——要作为拥有资源和话语权的一员,帮助更多不那么主流/顺利/优渥,但对这个学科有着同样的爱和相似的痛的后辈,为 ta 们提供机遇,创造可能性,增加这个世界的幸福。这是我无法逃避的使命感,也是实现个人价值的寄托。我不会为那些难以扭转的命运过度自责,想当初凤毛麟角如 Emmy Noether 去哥廷根大学讲课,都遭到男性教授们众口一词的反对。这个世界才不能拱手让给狭隘自大的既得利益者呢,我也要参与创造历史,改写规则!

显示全部对话

连续加班搞得太凶(也不是说做了多少事),感觉最近每天完全不想做事(一旦心里抵触就真的做不动,很不专业)

Wordle 214 5/6

⬜⬜⬜🟨🟨
🟨🟨⬜⬜⬜
⬜🟨🟨🟨⬜
🟩🟨🟨⬜🟨
🟩🟩🟩🟩🟩

推荐一个亚裔美国程序员写的 #日语 语法总结,真的就很 top down 高屋建瓴,干货密集,比各路教材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guidetojapanese.org/grammar_gu

原因是最近在啃 #レイジングループ 生肉,发现大概能懂70%,剩下30%里多数还是各种(似乎是)表示推测/疑惑/转折/多重否定之类的语法,毕竟狼人杀心理描写基本都是互相猜忌。

这么说大数据流学语言真的是可行的,靠死记硬背记住字母、基本单词和句子构造之后,靠啃大量生肉做semi-supervised learning就行了,毕竟大部分教材编得太尬了没有兴趣也懒得去看。

Wordle 213 4/6

⬜⬜⬜⬜🟨
⬜🟩⬜⬜⬜
🟩🟩🟩⬜⬜
🟩🟩🟩🟩🟩

世界上最有钱的十个人,他们的财富在疫情之下的两年里增长了一倍。
其中马斯克的财富增加超过10倍,比尔盖茨的增长了30%。
在这两年中,几乎每天都有新的亿万富翁诞生。与此同时,99%的世界人口的经济情形因为封城和旅游业的减少而恶化。新增1.6亿人陷入贫困之中。
性别平等的情形也在退化。疫情把更多的妇女困在家里。与2019年相比,全球减少了1300万工作女性,2000万女孩面临着永远失学的风险。

“Something is deeply flawed with our economic system.”

Wealth of world's 10 richest men doubled in pandemic, Oxfam says bbc.co.uk/news/business-600152

有的人(朋友们)或早或晚已经拥有了3套房,有的人(我)还在和人合租。

Wordle 212 5/6

⬜⬜⬜🟩⬜
🟨⬜⬜🟩⬜
⬜🟨⬜🟩⬜
🟩🟩⬜🟩🟩
🟩🟩🟩🟩🟩

跑路是挺苦的。我出来这么多年了,习惯了,十七八岁刚出来时候的苦日子也忘记了。但是忘记了习惯了不代表没有存在过,我熬过来了也不代表别人可以。尤其我还是属于跑路里最easy模式:出来得早年纪小,而且是出来读书,有大把时间适应语言使用环境,并且有家里支持不用太担心生计问题。而且苦头这种东西,年纪小容易挺过去,年纪大了就真的比较难。我见过不少原来在国内生意/官场混得风生水起的高学历人士(我周围不少叔叔阿姨清华北大毕业的结果出来找不到工作要转行重新读college)跑出来虽然住了在国内一辈子都买不起的大house但只是做一个普通工薪阶层肠子悔青。一辈子不开心,见人就骂加拿大,活得苦哈哈,但是又回不去了。
我觉得跑路这种人生大事,跟生孩子是一样的。很多人根本没得选,被摁头走一条路,多苦多难熬过去也是一辈子了。但是如果有得选,下定决心了去做了就不要后悔。哪条路都有它的苦,哪条路也有它的好,看中了自己想要的好处,就接受其中的牺牲。人是活的,哪怕跑出来真的很苦,一直努力也会有变好的那天。但是如果前怕狼后怕虎又容易后悔,那真的是走不走都会不开心。

显示更早内容
雾海

雾海是一个开放且不限制讨论主题的非营利性中文社区,名字来源于德国浪漫主义画家 Friedrich 的画作《雾海上的旅人》。生活总是在雾海中吞吐不定,不管怎么艰辛,他还是站在了这里!希望大家在这里玩的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