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继续听介绍戏曲的播客11排13座,其中有一期最后选放了著名的越剧演员何英唱的一段《双玉蝉·菱花镜》。声音一出来,我就整个人都被镇住了,所以又去B站搜了视频,看到忍不住落泪。从大喜入大悲,少女被迫操劳直至两鬓斑白也不愿甘心放弃爱,可最后梦想实现的时刻,却也意识到了爱已经不可能了,好现实……
把何英在《双玉蝉》中唱的这段发过来吧,实在太动人。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ts411b7hz/
我算不上多喜欢戏曲的人,说真的大部分的戏曲我也仍然不是很感冒(尤其是京剧,至今也就《锁麟囊》是例外)。但的确有些地方戏让我非常惊艳,可能是因为更不被注意,所以往往有机会跳脱出主流宣教的那套伦理纲常的束缚,讲出更有人性更微妙的故事来。
像《双玉蝉》这个故事,谴责封建伦理只是这个故事的一面(女主是童养媳被迫像母亲一样养大“丈夫”),另一面,其实所有女性都能够在这个故事里代入自己的情感,尤其是那些操劳一生终于不得不被迫面对青春消逝的女性——很显然她们中好多人即使已婚有了孩子,这一生也仍然没能好好爱过一次。而又有什么能让她们把悲伤表达出来呢?也就是这样的戏吧……
从这个角度去看,当年那些看着这样的传统戏曲的“小家子气”的中老年女性,甚至比当今的同龄人们还更幸运一些,因为她们的心声还有可能套在某个戏曲故事的壳里讲出来,可如今流行的电影电视剧里,她们的故事又在哪里呢……
#什么值得听
想读《诗与政治》
https://neodb.social/book/GQiK2w3N5JhgPS9PNj56N
听了“11排13座”这期谈女子越剧的播客:https://www.xiaoyuzhoufm.com/podcast/61f6e8f7eb101faa0c0e6014 才意识到以女性演员占多数的越剧在当年的戏曲界有多特别,而这一模式的形成,又和民国到建国初的女性身份、女性表达之间有怎样的密切关联。播客中特别谈到了这本书。
我最初知道越剧,是因为奶奶非常爱看,小时候经常陪她看电视里的越剧电影,也问过她“为什么男演员也是女的”,奶奶说“女的多好看啊”。那时我完全不理解,后来这么多年也几乎忘在了脑后,但听过这期播客再回想,就忽然有一点点懂了。
#什么值得听
@ziwendong 相当女子也做了一个女权相关的资料库https://www.wolai.com/kXWHJAQwrfJMWNhb42UtX8
虽然想看的象友不多,还是写下【如何用最少的精力通过日语能力测试】的一些个人经验。
由于我所在的实例字数限制在500,所以会主要在这条嘟下面进行回复,有需要的象友可以直接书签或转嘟这条(光是书签的话我是不知道有多少人在看的,如果能转嘟的话我会更有动力写下去)。
但首先要提醒各位,【这不是日语学习心得】是【应试技巧】,所以请不要以【学习日语】的态度来看待我接下来说的东西。毕竟我是一个连五段、一段动词啊,动词的活用啊什么都搞不明白但是却过了N1的人......所以请以“歪门邪道”的方式看待我说的话。
我从准备到考试大概花了3个月多一点的时间,前期的材料准备很简单:
1. JLPT历年真题(网上免费搜的一堆,我完整地做了2套,只做文法部分的做了10套)
2. J-test历年真题(淘宝5块钱,完整做了3套,只做文法题和记述问题的做了15套)
3. Anki N1、N2单词(Anki上直接搜,免费,我只背了差不多一半...)
就这样我就去考试了...为了防止类似“这个家伙表面上没在学,背地里偷偷在做奋斗逼!”的事发生,附上我的Anki统计,祝大家都能不用很辛苦很累就能通过日语能力测试。
看过《厄休拉·勒古恩的世界》
https://neodb.social/movie/2lYhF66ptalEkmRvPrpS1i
A站可看。非常精彩,即使我不是勒古恩的粉,也被深深感动了。尤其是她面对批评她作品缺乏女性主义思考深度的声音时,她做出的回应是认真自省、坦承问题,并经过十几年的思考后给出一部不同于以往的新作,实在太值得钦佩了。而且才意识到她生活中那么幽默,哪怕到了暮年也仍然散发着那种属于孩子或青少年的朝气,好可爱!#什么值得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