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个比较激进的想法就是认为:能在“生小孩”与“不生小孩”间自由做出选择,甚至能对“生不生小孩”这种事有所反思,本来就已经是中国中产以上人士的特权,中国的贫困人口/社会底层经常处于一种两难的窘境里,那就是不能负担生孩子,却同样不能负担不生孩子——他们的生活没有保障,很多人由于社会地位、经济条件、了解信息所限,一辈子都没有存款、没有保险,养老只能依靠孩子……很多农村户口、一生务农或做个体经营的人,他们的养老就完全没有保障,有些人甚至不知道养老保险和退休金是什么,国家给予他们的补偿也难以覆盖他们的基本生活支出,这种人只能靠后代养老,但是同样是这些人,因为忙于维持生存,他们生了孩子后也难以给予适当的教育,这些孩子就变成了留守儿童、变成自杀的青少年、变成职中生、辍学生、变成新的一批贫困的、社会底层的劳动者。
这种轮回是残酷的、难以避免的,却同时也是资本、社会、国家所乐见的:廉价劳动力为了维持自己的基本生存,不得不再造出新一批的廉价劳动力,这是奴隶的再生产。这种现象并不是个人的错,是国家政策、社会制度、经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穷就不要生孩子”这句话只能被用来警醒自己(提醒自己被迫生育不过是在完成奴隶的再生产),而不应该被用来指责他人(因为他人被大环境胁迫下生育往往也是迫不得已的)。
现在的大公司御人术都是尽可能降低员工的不可替代性,所有人可以互相替代。比如我们单位就有着偶尔轮岗的制度。我的业务比较独,80%的时间是我本人在做,我休假的时候我两个小上司轮流替我(他们也都是我现在的岗位升上去的)。我的大上司试过让我平级的人偶尔替一替我这个岗位,都失败了搞砸了,气得他大骂“以后再也不会把他们放到这个业务上”. 我偶尔也会去替别人的业务,都挺顺。
其实无论他们怎么试图推行这个可替代政策,一个团队里都必然会有能力较强的和能力低下的。最终就是只能逮着能力强的少数几个人使劲薅而已。因为一个业务如果好过,是不会被允许突然变烂的。资本家自己就不允许这个数据变烂。可替代性这个理想的管理方案和他们对于数据的追求本身就是相互矛盾的。不能向下兼容的是他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