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组汇总里看得最难过的一条,是澎湃记者对返乡大学生的采访,女生反复问了两次:“这是可以说的吗?”
如果这一代人从来就没见过正常的新闻报道,且从小就学会了用审查标准衡量自己接受和表达的东西,如果他们所掌握的只有主旋律教育和消费、娱乐世界的几套话语,他们会怎样讲述他们的经历呢?他们能否明白,把话筒吓得移开的阿姨们,只是在做最正常的表达呢?
讲“对下一代失望”这种话当然非常没劲,不过是在推卸责任。关键在于,我们给了(或者能给)他们一个怎样的世界呢?
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学校所能容许的意见表达甚至抗议空间,真是太重要太重要了。即使学校仍旧不过是个不同于社会环境的“气泡”,当他们在“气泡”里面学会维护自己的基本权利,表达意见,建立沟通机制之后,他们至少至少会知道什么是正常的吧。
“后极权并不表示不极权,而是说它与古典的极权方式有所不同。其特点之一是,这个制度起源于一个社会运动,它宣称对于历史发展和社会矛盾有“正确认识”。简言之,后极权主义十分依靠意识形态,它的原则是将权力中心等同于真理的中心。在这个制度下,生活中渗透了虚伪和谎言;官僚统治的政府叫做人民政府;工人阶级在工人阶级的名义下被奴役;把彻底使人渺小说成人的完全解放;剥夺人的知情权叫做政府公开;弄权操纵叫做群众参政;无法无天叫做遵纪守法;压制文化叫做百花齐放;没有言论自由成了自由的最高形式;扼杀独立思考成了最科学的世界观;军事占领成了兄弟般的援助。因为政权成了自己的俘虏,所以它必须对一切作伪。它伪造过去,它伪造现在,它伪造将来。他伪造统计数据。它假装没有无处不在、不受制约的警察机构。它假装尊重人权,假装不迫害任何人,它假装什么也不怕,假装从不作假”
@Mys_hyperbola 原来是这样,受教了。感觉大人孩子全都得了神经衰弱症,也觉得跟压力有关。
https://weibo.com/2138605515/LunlT00YN#comment 总要一点一点朝那个方向去努力,哪怕写一则短文。
自然、日常、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