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同事带了荔枝,和我说“一粒荔枝三把火”(粤语)
经典名言上线!于是立刻给他科普了苏东坡写的诗“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这句诗里的谐音梗,“日啖荔枝三百颗”其实说的是“一啖荔枝三把火”
粤语发音很相近
不知道苏东坡作为一个四川人被贬岭南,是没听懂广东人跟他讲的粤语还是听懂了故意玩梗。我倾向后者,他这么聪明肯定听懂了,就是故意玩梗。
北宋时期的金句流传至今日,今日也是有一点怀古之感了。
#抄书 小学国文,要能以发表自我意思为臬,修饰文句尚在其后,亦不必骛为高远之言。如政治哲理人生社会诸问题,学生此时学问未周,思虑未密,尚无论决之力。观此次国文,作者太执定中国旧日文章二字之意义,斤斤于古文笔法,故有文词而无性情。其下者学语未完,依傍坊本,强作文句,要亦不适也。题目范围亦无一定,有高深复杂,极难下笔者,如“学于万物论”“说尊孔”“问五族开化孰早”“论苛捐之害”“论国会之原起”“论自治委员之责任”“今日政界之人以进为退论”,若梅村校之以古文出题,尤其著者也。倘能调查儿童心理之内函,应其级量,与以激导,收效当速于此。(周作人:《小学校成绩展览会杂记》)
一百年过去了,此地孩子的作文还是老样子。
自然、日常、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