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同文《習得性無助﹕中國政府向人民打的心理戰》
中共二十大黨代表大會正式閉幕,習近平毫無懸念地打破慣例,續任第三屆總書記一職。
在這個國家即將墜入深淵的時刻,除了彭載舟這類極之罕有的孤勇例子,整個中國上上下下竟然無人出來阻止。為官者只懂得唯唯諾諾,富人則謀劃著如何把資產轉移至外國,而大部分的中國人卻只是沉默、被動地等待厄運的到來。因此不禁令人疑惑,面對苦難的到來,怎麼大部分中國人都會選擇逆來順受,任由政府擺布?
有人會把中國民眾這種怯懦的表現歸咎於民族因素,但我卻認為這種社會性格很有可能是中國政府刻意塑造出來,而這當中正正應驗了心理學上的一種現象——「習得性無助」(Learned helplessness)。
如果把這種心理現象應用到社會層面,或許便很好地解釋了為甚麼大多數中國人不敢站出來反抗政府,因為在共產黨的管治下,絕大部分的抗爭都是失敗收場。一次又一次的失敗經驗,已經使中國社會習得只懂得以悲觀、絕望的情緒應對政府的打壓。而這亦很好地解釋了為甚麼中國政府在不少能爭取民心的社會事件上,卻往往選擇了不呼應人民訴求的方式來解決問題。
如早前甚囂塵上的徐州八孩母親事件以及唐山打人事件,中國政府明明可以以「青天大老爺」的形象拯救人民於水火之中,從而爭取民心,卻偏偏選擇了打壓民眾維權的行動,以社會主義鐵拳徹底打碎政府在人民心中偉大的形象。有人認為這是由於共產黨要包庇犯法官員,然而中國政府更大的考慮或在於,他們擔心一旦真的回應民間訴求,會使民眾認為原來輿論或社會監督真的可以起到制衡政府的作用,從而打破他們多年來在中國人民心中所建立「任何反抗都沒有用」的觀念。
當然,社會與Seligman的實驗截然不同,我們無法輕易地把成功的抗爭經驗帶給民眾。不過了解到「習得性無助」這心理現象,至少可以讓我們明白,中國社會那種怯懦的表現或許是過去經驗所獲得,而這些經驗很多時候是中國政府刻意塑造出來。因此歸根究柢,這其實是政府與民間的認知作戰。
要改變中國社會這種消極、悲觀、絕望的態度,最好的方法當然是能夠把成功的經驗,那怕是最微小的成功,帶到中國社會之中。然而即使不可行,也應該讓他們了解到,他們有這種無助的感覺其實是中國政府營造出來,這便是民間向政府認知作戰的反擊。
@alic 对他们二位有印象。看过报导。
@[email protected]
权 重 超 大
@Gziil
不能同意说学校什么都没做错,这难道还不是错吗?也可能是我自己的原因,很小的时候就认清了这个,故而对学校从没有好印象。学校和这个国家没什么大区别,甚至一个小小家庭,也是这个国家的一个缩影、简化,如是而已。
@zuixunxun
舔狗心理学案例。
@denganqing
是这样的。其它艺术同理。极个别人担得起这话。
“我年轻的时候,以天下为己任,的确那么想过!……好啦,我到弘济寺去,秦二爷再派人来找我,你就说,我只会念经,不会干别的!”
山绍浑。
公众号:呓啱堂。如需下载请私信。
尊前作剧莫相笑,我死诸君思我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