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讨论无法逃跑的人该如何在国内生活,有人讨论什么样的反抗算有效的反抗。
可能,两个话题是相通的。
或许,一切能给敌人的统治目标造成不悦、不顺利的行为,都是有效的反抗。
每个人能采取的行动和承受的风险,都不一样。
有的人直接革命,有的人地下活动,有的人迂回助人,有的人把当局不爱听的故事传播出去……
再不济,再胆小,再“无法承受一点点风险”,人仍然有 “可以不做的事”:
你可以不当入党积极分子。
你可以不积极申报歌功颂德的马屁课题,来换取正教授职称。
你可以不写复兴中华法系、实现大东亚共荣圈的论文,争抢国师头衔。
你可以不积极告密,可以不捉弄人为乐,可以不伸手打那个出门买馒头的青年。
当然,你也可以振振有词 “如果我不做就会活不下去!” 然后去害无辜的人。
课上我讲案例,某小学老师要求同学们把抄作业的学生名字供出来,否则就全班受罚。我还没讲完,第一排的男生大喊:我们初中班主任就这样!
我问:后来呢?你们怎么办?
男生愤怒地说:肯定不理他!后来全班去操场罚跑,罚跑就罚跑咯。
今日短暂的快乐分享
Alena Shyshyru Bobrova是我很喜欢的一位用羊毛毡和不织布做奇妙的龙生物的艺术家~
ins账号是:
https://www.instagram.com/shyshyrutoys/
这些手工作品和环境融合为一体,就好像是真正存在的生物一样~
关于一些人说的“活着比自由重要”,转发里有人提到,“我爷爷是吃过树皮的人”,“如果去问我爷爷,他一定会说选择活着,而不是自由”。我把回复也发一下吧,这个很值得展开一起讨论——
我认为这样的描述就有问题,是预设了自由可以从活着中剥离。
如果去问爷爷,有人生病紧急时是否应该选择进入医院,即使之后要被处罚,他一定会说“应该”。这时爷爷的选择就是自由+活着,二者是不矛盾也无法取舍的,因为它们是同一件事。
同样的,禁止外出时是剥不到树皮的。没有自由没有树皮,所以没有自由时挨饿的爷爷更容易死。
希望各位搞清楚问题再做取舍,否则说的都是不存在的虚构情景。
而且关于挨饿是怎么发生的,如果仔细想想,就会知道挨饿永远发生在对自由的剥夺之后——断粮区域内的人口外流限制,这些才是造成饥荒的原因。(各位知道我是哪里人的友邻应该更明白我的意思)
同时,我也无法认同一些人因此去谴责被剥夺了自由的人不反抗。我认为这种苛责也很不合理,因为人完全有可能由于理性的现实的原因,忍耐一定程度上的自由被剥夺。这不是恶,也不是罪过。我仅仅谴责被剥夺时不能意识到自己的处境,主动自我洗脑放弃对自由的思考和争取机会捍卫的那些人。
总之,即使被剥夺被压制时仍然想着要找机会实践“自由”(包括一些必要的反抗),而非完全配合,我们才可能阻止“活着”变得更差,更难活。希望我的解释够清楚了。
第三期她乡声音新鲜出炉啦!~
感谢 @Constancebadass @bpepper21 @Jacinle 和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热心嘉宾分享自己birth control(pills, ring, IUD, implant)的体验!
我们也强行让月经杯、五十度灰,还有不知情的 @constancy0725 友情客串了一下
欢迎大家来交流讨论~
https://open.spotify.com/episode/5Qx3OaMhGUcI0cshvRHIMi?si=b617962d47ca4ab7
@palimpsest @board
这些 #知网 的免费渠道去年可用,不知道现在还是否存活:
中国国家图书馆 http://www.nlc.cn/dsb_zyyfw/lw/lwzyk
晨曦科技团队数字图书馆
https://31sanyi.neocities.org
idata中国知网镜像
http://www.cn-ki.net
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http://www.gxlib.org.cn
然后前几天看了点李宇晖,他说「(中国的)政治课是告诉你掌握政治权⼒的⼈是怎么说的,你得记住⽽且相信他们说的,不然就会惹⿇烦。所以,你上的政治课说⽩了是门 ⽣存艺术,教你怎么让⾃⼰的⼤脑和感官适应你所在的这个环境,别做出让⼤⼈物不满的事。」 一下子切中要点了!我之前也有感受,但没他说出来的这么清楚。这种政治教育就是在给我们灌输正确记忆+叫我们学会复读和闭嘴,还非常成功,反正中国人即使在学校里不学,在社会上也一直要“接受教育”和“自我教育”。
#贫困虎鲸的生活指北
在这里推荐一些保质期在一年以上,虎鲸吃过姑且觉得还是比较好吃的东西供大家参考。
为了最大程度上避免为屯粮而屯粮最后买了不吃的东西过期丢掉的情况,所以请挑选自己喜欢吃的东西来买哦
1、意大利面
保质期普遍在2-3年,方便储存,喜欢吃的话是很好的屯粮选择
2、碱水面
保质期在1-2年,不喜欢意大利面中餐口味的可以选择这个
3、油浸牡蛎/花蛤/海螺/扇贝罐头
保质期2年,铁皮罐头空间小,盒均100g左右,方便储存,直接吃做汤油炸凉拌烧烤都可以,也有各种口味即食包装但保质期更短
4、盐渍干海带结
保质期2年,理论上避光干燥能存更久,炒菜做汤都可以,一定程度上能替代食盐
5、虾皮
要冷冻!真空包装保质期1-1.5年,食盐和味精的替代品
6、鹌鹑蛋罐头
保质期2年,五香卤蛋罐头,喜欢蛋类的话这个算是能放比较久的,罐头里的鹌鹑蛋是带壳的
7、蕃茄膏罐头
保质期2年,榨汁做菜都可以,铁皮罐避光保存即可
8、脱水蔬菜
保质期1年,方便面蔬菜包的pro max版
(没字数了下接
我很骄傲的一件事就是我能自己修好所有东西,自己办成所有事情。
我的一些朋友们家境非常富裕,是从小家里有着佣人们长大的。这导致他们有些事情完全不会自己做,比如自己动手缝补东西,比如洗刷厕所等等。这些事情我都会,每次被他们喊去帮忙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听到他们在旁边说“啊xx你好厉害这你都会”我都会觉得,啊,还好我是像我自己这样长大的。
我在这方面的心理和习惯始终是“习得性无助”的完全反面。我也不是一生下来就啥都会,更不是比人聪明,但是凡是遇到我不会的事情、技能,按照我的本能搞不赢的东西,我第一反应总是“让我先学会怎么做”。在求助于任何人之前我会先利用我手头上有的工具,也自己动脑子,比如我之前也没修过水管,但是看了几个Youtube教程再多次动手试错之后我就是把它修好了,即使喊房东来修不过是一条短信的事情。因此我得到了很多离谱的“夸赞”,比如明明只是通过简单谷歌搞定了简单的电脑故障,就被女性上级和同事们称为什么“你是女生中少见的擅长电脑的人呢~”(我知道,这种重度的内化厌女令人作呕,但同时也非常莫名其妙,like do y’all just not…use Google or?..)
有一次刚搬去一个新城市,一个帮我搬家、可能对我有点格外意思的男士看到我网购的床架和巨大床垫,对当时累到脱形的我说了一句“you could never have put this together on your own, lemme help.” 我当然明白他说这句话是为了什么、又想借机发生点什么,其实如果不是他这样开口,单凭我自己的意愿我倒不见得不会配合,只是这种口气和这种姿态让我瞬间反感,就借故把他赶紧赶走了,然后自己洗了个澡,在地上打了个盹,然后拆开箱子、对着说明书,不用俩小时就把整个床和巨大床垫都拼装收拾好了,直到我搬走时用了两年多都没任何问题,自然也不会需要如他一样的热心人士帮什么忙。
作为女性,尤其是作为中国女性,我们从小就会被告知或者暗示“太有能力会不讨男人喜欢”,似乎时时去维护男性格外脆弱不堪的自尊心和雄性感情就是我们的责任。我最反感的一种情况,就是工作里有什么传统意义上被认为是男性擅长的问题,比如电脑或任何电子器械坏了,比如要扛什么重物,一些女同事们就连自己试都不愿意试就去呼唤男同事帮助,哪怕他来也只是重启一下,更别提在那之后一系列谄媚也似的撒娇和夸赞,如果是我修好的话自然也就不配得到这些。习得性无助的内核性质,多少也离不开厌女,高度内化、已经成为条件反射的厌女,阉割自己作为一个人类个体本身有的一切能力,来给男人们一个存在于自己生活中的理由,扮演最廉价的猴儿戏里面的“保护者、救世主”。
聪明好学、能力强、胆子大本来在任何人身上都该是优秀品质,在一个女人身上却经常不是。许多位男性浪漫对象都曾在我人生的不同阶段上对我单独说过,“你太聪明了/你太强大了/你太‘吓人’了/你时常让男人们觉得不被需要,你应该小鸟依人一点”等等,并把这些作为我不适合作为女朋友交往的理由。这也符合我们的文化与社会对所有人的教导:在其他条件类似的情况下,单纯天真又低能柔弱的女性才是最理想的男性伴侣,女人需要让出地方来让男人们雄霸天下。而这导致了多少女性青少年们,在意识到之前就先折断了自己的翅膀,余生只能作为他人、而且往往是实际能力与人格远远逊于她们的他人们的陪衬、依附过活。
我觉得教导孩子们,尤其是女性儿童们对自己的能力充满骄傲非常重要,这当然也包括了自我保护、自卫还击的能力。我从小没少打过架,却从未因为这种事被家长批评过,因为我从来不先惹或者先打别人,全都是自卫还击,只是我会确保先动手的人一定会后悔惹我,所以打断鼻子、对方见了血也都是常事。我家在这一点上的教育非常简单,那就是需要出头时家长也会帮你出头,但能摆平的你就自己摆平,大人们都很忙。只要你不是先撩者贱,也没窝囊平白让人欺负,不管老师多生气你也不会挨骂。当然了,所有的孩子们都该知道他们应该为自己的能力自豪,这件事也不是什么仅针对于女性、仅限于女性体验的事情,只是作为一个所接触到的绝大多数同胞女性都还是会束缚自己、甚至为自己“过强”的能力而羞愧自恨的中国女人,我认为确保女孩子们接受这种正面教育非常、非常重要,是她未来能不能自己保护自己救自己一命和许多命这种程度的重要。
未经审视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