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记得早上好像刷到过关于昨天晚上淮海中路被抓的人的相关群 请问能不能分享一下 微博有个小姑娘的男朋友被抓走了到现在都没有消息 她看到我发的微博来私信我 希望能够帮到她 🆘
本人曾是被无故带走约谈的幸存者,因此陷入抑郁,长久创伤。我希望能为白纸运动中被逮捕或遭到约谈、训斥等任何公权力伤害的行动者提供支持,我愿意不带评判地倾听你的故事,建立安全和信任的讲述空间,分享我们彼此的感受,并且尽力链接你可能需要的相关资源。
需声明这种支持存在一定风险,本人没有专业社工、心理背景,但有过实际的受暴者支持经验以及相关培训学习经历,并了解和认同社工专业原则。
如果你需要的话,可以邮件至[email protected]
谢谢你做的一切,你很勇敢,拥抱你。
港人的不割席记录中有很多小队的领导是女性,这次大学抗议活动中很多首先举起白纸的是女学生,率先倡议阳性居家隔离接龙的是妈妈群体,我能看到这里许多发表有见解的朋友是女性,女性群体的政治参与能力是这么强大,可我们缺少被记住的名字。
“重庆超人哥”、“上海鲜花男孩”都一一有了可以被传扬的名字,而女性同胞还没有。就算是南传那位高高举起白纸的女学生,也是因为站得笔直,不能被挑出什么“错处”,所以偶尔在各处描写中见到,而更多的反而是其中一位不做核酸被威胁打电话叫家长的女生,讲述者无意识地渲染她的恐惧,以此来表达对镇压者的愤恨。
抗争中还有众多女性的形象被掩埋,她们是清华大学站出来演讲的女生、上海乌鲁木齐中路勇敢救下自己同胞却被带走的女生、是北京带领业主围攻居委会的中年女性、鼓励大家走出小区自行解除封控的老年女性、是抗争的人群中谈论女性经验被嘲讽的女同性恋者——你哪怕指出什么女同性恋者、红旗女、喊喇叭女、睡衣女,我都能一一接受,然后再修正成我心中所想。
当这些称号被大声喊出来,哪怕一开始不那么好听,也恰恰是对抗网络群嘲的“女大”、“小红书女”等带有侮辱性称谓的最佳反击,因为它是带着敬意的。哪怕出现了批评的声音,说这个称呼不合适,那我们再换,总会找到一个合适的。希望今后女性被赋予姓名时就像男子被赋予“超人哥”那样自然。
@yyFish 之前有看过讲工人在六四中扮演角色和叙事的文章(中国:六四运动的边缘化叙事——1989年春夏其实是“两场运动”):https://www.marxist.com/china-june-fourth-two-movements.htm
看网址能看出文章立场……不会放弃拥有工人的叙事的希望
“我是一个有幸参加过一些抗议活动的活动普通人。具体哪一些活动,考虑到安全,请原谅我不能在这里讲给大家。
“写这一小段的文字是想分享一些个人经验。
“1. 制定好抗议路线,要走起来,不要在一个地方停留。停留太久容易被包围起来,之后无处可去,导致事情激化,脱离本身的行动意义。
“2. 请勿跟公权力人员起争执,包括肢体接触! 保持距离! ! ! 他们是期待你闹事打架的,出现肢体接触争执让他们正好有理由把你带上车。
“3. 如果要默哀纪念,设置的默哀纪念点和纪念物品不要放在固定位置。固定位置最后留不下那些物品,后期公权力都会給你扔掉的。可以参考韩国的烛光游行,把东西带在身上。边走边表达默哀纪念。
“4. 跟着熟悉的朋友、熟悉的人在一起! 不认识的没见过的不要轻易被带动去做具体的事情,公权力是有便衣的。(大家注意辨认)
“5. 时刻注意抗议人群的地理位置,新闻动态,随时调整抗议路线。”
摘抄自投稿给“mordor_observer”的截图
@heyanping2009 是的,被抓24小时内是在办案大厅,不能和外界接触,这24小时确定是释放还是行政拘留(15天以下)还是刑事拘留(意味着大概率会判刑),行政拘留没有机会见律师,刑事拘留可以见律师,但律师见“嫌疑人”要抢号,我家属当时从刑事拘留到见到律师大概隔了两周。但24小时内如果事先联系过律师,是可以跟警察斡旋的,是不是需要本人提前请过律师我不清楚,如果是直系亲属或许可以。我见过两个人从办案大厅不定罪出去,一个是请了律师,一个是自己是律师。
是一只游荡在扎木苏里的海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