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更新内容

#橙雨伞 微博:
【1个月赚50万,这活儿该让女人干干了】
1个月,7万美金,单场3000美金的额外收入,这是2018年世界杯裁判的收入。考虑到世界杯有64场比赛,每名裁判平均执裁不到2场,这可能是世界上时薪最高的工作之一了。
但长久以来,男足世界杯裁判这一工作都一直被男性垄断着。
直到前几天的新闻宣布, #卡塔尔世界杯将首次启用女性裁判 ,女裁判的身影才将第一次出现在男子世界杯的赛场上。
女裁判少,真的是体力和制裁水平不行吗?女裁判难,到底难在哪儿?

:icon_weibo: weibo.com/5939213490/LAKn27XlH

#女权剪报 #女权 #feminism #女权主义

我觉得找同人文和找文献没什么区别:不管怎么设关键词都找不到符合自己需求的
看同人文和看文献也没什么区别:都是看到一半发现不对骂骂咧咧退出来
写同人文和写论文也没什么区别:写不出来。

这几周,能观察到本来稳定的互联网大厂相继频频崩溃,也能看到连👮‍♀️这种伥鬼都要上微博求助,企业以裁员为手段的勉强维持岌岌可危,而作威作福的伥鬼都无法从它依仗的公权获得好处了,所有人都在一群人无知的指挥下高压前行,什么会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大厦倾倒不过一瞬间。

不怕装外宾

Posted on 7月 4, 2022 by 不鳥萬如一
@mgintonic:

小 tip:如果住汉庭这样的华住会系列酒店如果要连酒店 Wi-Fi,把登录界面切换成英文,就可以只输入房号和姓氏,不用手机号接验证码就能连上去。

华住会系列有哪些酒店可以到这里看「酒店品牌」。是否都适用上法则不得而知。

这或许是懒得支持海外手机号,但无论如何,中国服务优待英文使用者是多年来的公开秘密,就像西文图书馆只对部分人开放。不用觉得不舒服。做好西人才能做好中国人,学好英文才能说好中文。

倪匡,一位偷渡到香港的内地青年。倪匡于1951年进入华东人民革命大学受训,历经三个月,倪匡又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干警,最后参加内蒙古开垦期间,因将一座木桥拆毁充作烧火取暖的木柴,被判破坏公共交通设施,接受隔离调查。1957年,他伪造多种公章、证件、介绍信由内蒙古畏罪潜逃至广州,七月间叛逃偷渡至澳门再逃进英国香港。叛逃之初,倪匡原本想北上逃往外蒙古,却因坐错火车,南下到了大连,经过曲折坎坷的逃亡路,最终抵达广州,并在当地报纸的广告上识得"业界良心偷渡蛇头",花450元"一条龙服务"偷渡至香港。我们在纪念他的时候,不要忘记,他是因为恐惧,而选择背井离乡“叛逃”祖国。留在内地,他大概率是一个平平无奇的普通人,而去往香港,他很幸运的有了另一种人生。这是时代的悲喜剧。

不知道为什么,看见十亿公民二十T数据,好像看到人类贡丸的赛博版,活人都被塞进一个数据库,挤挤的

学生:我看到网上有人议论,国家要把全国人的基因数据都收集起来,国家没有想过安全隐患么?万一外国黑客入侵,掌握了这些数据,研发针对中国人的生物武器……

我:你先别想那么远。外国研发武器,再快也要一年半载。
假如真有这种数据库,管理者肯定是国内的政府官员。
假如,哪位腐败的高官病了,想换器官,查对数据库,相中了你这样的年轻健康小伙子……

学生(突然脸色骤变,瞳孔放大,双手环抱,身体往后缩):那太恐怖了!

@hommes_infame
评论1
“是真的,这个作者在他的发布源里贴了部分样本和索引集。
我下载解包之后导入了excel,发现了三个各含25万条数据的手机号+姓名+地址+身份证号,有效数据总计74万6800多行,最老的数据居然有1930年代生人,某些数据还注明了这些数据来自某某人口办单位,可能是核算或人口普查时留痕的。之后我随机抽取了15行数据,把他们的手机号用“支付宝转账”的姓名校验功能作了验证,结果每一个注册的支付宝实名账号都是真实存在的,每一个人都能被验证(即样本里数据真实)。数据非常杂,地域分布全国,地址也看不出来是快递地址还是备案住址。目前看不出来实用价值,除非是虚假注册账号之类需要这种,但是10BTC的售价成本显然高昂,真搞诈骗的买不起这么贵而且还没经过处理加工的数据。

在第二个包里我找到了“设法联系车主将车撤离”、“报警处理不立案”等字眼,初步判断这是110报警调度台、12345热线或其他应急服务电话调度的数据库数据,还有部分数据是公安局派出所数据,数据构成是“报警原因、出警结果”,偷车和民事纠纷记录特别多。

第三个包里除了身份证信息,所有行数据共同指向一个叫“oss-cn-xx/xxx/xxxx/xxxxx”的数据库,各地都有,应该是个能共同访问的数据库。从文件名判断,里面所有人都有的数据:1.莫名其妙的照片,有出境照片、有证件照、有工作照片,还有在逃人员的照片;2.宗教信仰、民族;3.宾馆酒店入住人脸识别登记信息;4.死亡证明;5.未成年人照片‘’6.驾驶证、执业证;7.不知道代表什么的莫名其妙的照片;8.居住证,身份证照片

接下

#十亿中国人数据泄露 其中2021年出生数据似乎只有前半年的数据,被标注公安部重点对象很多是少数民族,强奸受害者很多是未成年人。
还有爷爷强奸三岁的孙女,妻子报警说被丈夫强奸和家暴,结果被当成家庭纠纷调解。#ccp #中共

大概从一个月前开始,把看完新闻后的心情按“立即去背单词”的标准划分为5个、10个、30个、50个、100个,一个月下来手头的这本雅思词汇就快翻完一半了。

六月末回港,解除隔离后的第一周过得浑浑噩噩:被迫打了第三针后异常的体温和还未逆转的时差几乎损害了我的语言中枢,再加上潮湿闷热的天气、酸痛的左臂和磕绊后肿胀的脚踝,身体上的不适成功影响了精神状态,发热的眩晕感中夹杂着难以形容的烦躁。

出门时向往常那样搭乘港铁,久违的在地下空间见到了如潮涌般的人流。突然想到自己到瑞典的第一天,在火车上遇到一个金发碧眼的白人女孩,和她阴差阳错聊起天来,说自己是交换生、原来在香港读书——而香港是一个饮食、气候、人口密度和北欧大相径庭的地方。于是这个瑞典女孩一脸认真的问我:“香港会下雪吗?”又说自己从未去过亚洲,“但我看过一些视频,那里的人很多,以至于人们会在地铁上互相推搡,这是真的吗?”

对话发生的时候,这个白人女孩眼里过于纯粹的天真和好奇让我有一点点无语凝噎。可见在一些北欧人眼中,即便是香港,也只是一个“边缘”到“一分钟内无法在地图上找出”、ta们也不甚了解的地方。但这座城市其实已是我18岁时眼界的最高峰——如果某些事情不发生,也应是很多人跑路的终极目的地了。

这半年来感触最深的,就是国家和国家、地域和地域之间的差异。内地和香港,香港和北欧,皆是不同的世界。在不同地方居住的舒适程度肯定因人而异,毕竟对出生地生活文化的眷恋是那样难以消除。但若以某些看似虚伪的尺标来衡量,我们必须承认,某些地方的地板都是高于某些地方的天花板的——绝非后者几十年的“发展”所能企及。曾在教室内听瑞典教授讲“欧盟基本价值观”,与许多年前听高中老师讲某24个字是截然不同的体验——“自由”与“自由”之间,“平等”与“平等”之间,巨大的鸿沟望得人眼睛生疼。

@minochan 再直白一点讲,我觉简中人可以自嘲,可以为自己的沉默愧疚,但不可以对外界“你们就活该这样”的论调不经思辩的赞同。(我不觉得这片土地任何一个人活该从小被红色教育洗脑)

台湾和乌克兰的处境相似,但毕竟,目前还是幸福指数和自由度很高的地方。简中异见者每天担心自己信息泄漏,核酸过期,被请喝茶,被屌畜包围,因为共产党还无脸面对港台人。指出一些幸运人的傲慢应该不是什么大问题

丹东农户被抓去隔离,养的两万多元的牲畜全部被电死了。
侵华日军当年也不是这个德行吧
下面有人:你能给媒体投稿吗?保证内容正确的情况下
真是掷地有声

显示更早内容
雾海

雾海是一个开放且不限制讨论主题的非营利性中文社区,名字来源于德国浪漫主义画家 Friedrich 的画作《雾海上的旅人》。生活总是在雾海中吞吐不定,不管怎么艰辛,他还是站在了这里!希望大家在这里玩的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