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更新内容

说中国被国外收养的弃婴都是计生从父母身边强行夺走的可能是对这里的人对女婴的残酷冷漠缺乏想象力,虎鲸出生的时候因为早产身体十分不好,医生非常直接地说可以把虎鲸放在医院阳台上(虎鲸出生的时候是11月,出生那天下着雪)冻死然后报死亡再生一个。那些痛哭流涕地说想要找回女孩的话,背后是怎样的家里缺钱你给点弟弟没彩礼你嫁人父母老了你养老和父母病了你伺候,大约是外国人很难理解的。

今天我们市要求静默,我妈公司为了能正常上班要求所有人早上4点半到班上,结果因为凌晨天太黑骑车的工人没躲开车,被撞死了……我不知道他的名字,甚至连整件事都是从我妈嘴里复述的,他会因为新冠死嘛我觉得不会,但至少应该记住他因为什么死的。

东北 

2021.01.13 我长大的那个小地方北纬50度还要往北,是个边境小城,隔着并不是很宽的江能望得到对面的俄罗斯阿穆尔州。我在这个小地方长到九岁,幼儿园去江里划船、再长大一点就在江里游泳,这个江刚好就叫黑龙江。江不宽,旱季更瘦,会露出一块江心岛,江心岛也算中国领土,可以划船去岛上,直接游过去也用不了多久。小时候的周末几家人大包小裹划船上岛,把西瓜丢在江里,正午最热的时候再捞出来吃掉,冰冰凉很好吃。在岛上对岸的人也看得清楚,但不能往对面游。一次我爸的朋友喝多了酒,一下就游到对岸去了,没上岸就被盯住,拘留了半个月才又回到岸这边。

小地方没什么富人,也没有大商场,只记得有家玩具店卖蓝猫淘气三千问的周边,谁买了都觉得好潮。冬天江的表面会结上一层厚冰,看着平静但冰下暗流汹涌。每年元旦会在冰面上放一场烟花,两边的人都凑在岸边看,天好冷,可烟花绽在光秃秃的冰面上,倒影好美,大家一边看一边冷到跺脚。

看新闻黑龙江又新增很多例确诊,主要都在这些小地方,说了名字也没人知道。就在这样没落的东北,零下三十几度的夜里,还有人摸着黑走在冰面上。

关于留下来的人 

前两天惊闻一个北大的朋友因为四通桥事件微信被禁言,后来问她后更惊讶地发现,她们的学院党委支部群里起码被禁言了一半人,大家都表现出了相当程度的同情、支持,至少讨论。很难说这些被禁言的人当中有多少完全的反对者,但至少没几个认同当下的政策和浣熊本人。按照毛象的标准,反不彻底就是彻底不反。但这件事好歹给了我一些安慰,正常人还是不少的,大家的异见囿于严峻的环境难以表达(这不应当被苛责),行动上更因为种种原因不愿或难以离开,可这并不意味着彻底的顺从或者屈服,星星之火埋在心里,早晚有一天会产生一些结果。留下并不意味着彻底没有希望,也有人愿意为了其他东西回去,反抗不在于想法多彻底或多坚决,人的复杂性就在于只要有一点想法,愿意做出一点行动,已经足以被称为同伴。

独立书店 

老家有家独立书店开了快三十年,高中的时候被朋友带着去过,老板是个很温文儒雅的男子,那时候店里还能租耽美,老板还会记住我的口味,向我推荐一些新的耽美书,后来毕业就没去了,不过朋友倒是一直和老板保持联系。
前段时间回老家,发现老板的新店刚装修好,店里用的摆设都是老物件,八仙桌,刻着雕花的木板,中式古董床上拆下来的部件。
老板很会把这些东西重新利用起来,融合在店里。他叫大家为书友,说之前有个上海的书友很喜爱店里的气氛,甚至在店里住了两三个月,一起帮忙干活什么的。
店里的漫画有整套台版和日版,老板说现在耽美不太好买了,台版的也买不过来。
书友们还成立了一个读书会,不定期举办活动,分享各种事情,这家店就是由大家凝聚而成的。
那天老板和我们介绍店里的东西,里面还有些日文原版的文库本,有本是平岩弓枝写的,翻了一下看见编辑是三岛由纪夫,那些原版书被放在抽屉里,供大家交流用。
隔壁的茶室刚建好,老板给我们看了书友送的棋盘,距今有百年了,翻过来一看刻着大正六年,赠冈本氏。
总之众目书店是个很好的地方,里面还有三只猫,自由且惬意。
大家要是到桂林玩,可以去看看呢。

爷爷啊
我不是香 也不是火
我是一张纸钱
在你出殡的路上飞舞

已经看到有些学校的学工部紧急通知学生:为保护个人隐私,请持有苹果手机的同学关闭“隔空投送”功能。如同学们收到“不当”或“有害”信息,请迅速删除,不得转发或传播。所以跟“保护个人隐私“一点关系也没有,就是睁着眼睛说瞎话,学生可能也知道,但还是要照做。想起来三年前听澳门朋友说,他和一些北京学生一起到台湾的大学交流,期间有历史课安排会讲到“野百合”学运,北京的学生都收到自己学校通知,说不许去上那个课,于是都缺席了。和那时相比起来,这些一层层发号施令的人,好像更加害怕了。

痛恨我自己的一刻:在网路疯狂转发四通桥勇士,然后放下手机温驯地去做核酸

推上看到一个魔改的反向六不要,感觉也挺振聋发聩的,也能起到让人思考现在到底怎么了。

高伐林
@GaoFalin
一位北大77级老乡在京发的:
刚才快递两本书,顺丰快递员认真翻阅检查,好像他是编审一样。我开玩笑问他快递个书还要你政审吗?
他苦笑回答:真是这样,新规定接收快递件几个不准:不准接收外文书、不准接收繁体字书、不准接收描述dang和gj领导人的书。这还是他记得起来的几条,还得拍照上报公司。

座标广州,几乎不在国内销售的服装品牌希恩SHEIN,已经成为全球最大快消时尚品牌。

英国 Channel 4 卧底录制揭露了广州工厂的工人生存现状:时常一天工作18个小时,没有假日。一旦有生产质量问题,负责的工人可能会被扣掉一天三分之二的工资。

今天二十大宣布,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色十足”

inews.co.uk/news/consumer/shei

勇气是会传染的。虽然也许后来者不会像“传染源”一样勇敢。我非常非常地敬佩和感激这位挂横幅的公民。我下午一直在想,我们身边,有正常人,而中国人都是麻木的被怎么对待都行的现状,也许部分是当权者炮制的幻象。

这两天把书店里偶然看到的这本《如何科学学外语》看完了……本来以为这会是那种畅销书,但其实不是,作者是应用语言学的一位日裔教授,从相关前沿研究和一线教学中总结出了一些第二语言习得的原理、本质和方法。因为太穷不想买书,把一些重要观点归纳一下: 

*外语学习和母语的关系
-语言之间的相似程度称为“语言距离”,母语和第二外语之间的语言距离可以预判学习的难易度。不同语言之间的距离见表1.
-“语言距离”对语言学习的作用方式部分体现在母语和第二外语之间的“语言迁移”上。母语可以直接应用到第二语言中的规则叫作“正迁移”,反之叫作“负迁移”。母语和外语的距离越近,越容易直译,即越容易产生正迁移。
-学习者对于非典型的语言规则,更容易依赖母语进行直译,因此如果没有充分输入就输出可能会固化错误表达。
-除去语言迁移外,还存在“发音干涉”、“语用迁移”(社会语言学迁移/文化知识迁移)等。

*成功的外语学习者的特征
1.“年龄”
-母语习得成功率极高,但二语习得成功率则很低。解释这个现象的“临界期假说”认为,学习者一旦超过临界期(十二三岁),外语水平就无法达到母语水平。
-“临界期”的一些解释:大脑可塑性;成人的分析能力导致事倍功半;心理差异;“母语过滤器”的形成;学习环境等。
-但对于二语学习,是否能够达到母语者水平上限并不特别重要。

2.“适应性”
-双语研究中关于语言能力的两个概念:“基本社会交际能力”和“认知学术语言能力”。
-评判语言学习适应性的三要素:“语音辨别能力”、“语言分析能力”、“记忆力”。其中记忆力最为重要,并不是记忆语法规则,而应该记忆大量的对话和句子表达。
-儿童和女性对于语言的适应性更高;外向性格对于提高“基本社会交际能力”更有帮助。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最重要。

3.“动机”
-无论是工具型动机(为了考试)还是融合型动机(为了了解文化/生活等),高涨的
动机和外语水平显著正相关。

*外语的学习机制
-语音、词汇和语法远远不构成一门语言。语言无法完全用规则说明。因此输入远比输出重要:输入能力可以迁移到其他能力,特别是听力。
-但语言习得的关键在于“大量的输入”+“输出的需求”。“需求”是指,你甚至不需要很多实际输出,而只要在脑海中反复练习,就能和实际说话达到的效果相似。

-“输入假说”+“监控假说”:理解输入信息时无意识的“习得”在语言学习中占大部分比例,而有意识的“学习”作用不大,除了在你检查自己对不对的时候。
-“自动化模式”理论:所有技能刚开始都必须要进行有意识地“学习”,在逐渐熟练后就会成为无意识的自动化行为,从而不再占用我们的工作记忆容量。
-现代学者的观点多处于这两种理论之间:理解输入信息可以产生无意识的“习得”,而有意识的课堂学习可以促进无意识的“习得”,并且加速语言处理的自动化。
-总结成功的语言学习的要素:理解并分析大量的输入+有意识地记忆例句、文章和对话+输出和练习的需求。

*高效的外语学习法
-集中某一领域进行输入。选择有基础或感兴趣的材料反复收听或大量阅读,避免过于不熟悉的材料。将同一份较有难度的材料同时用作阅读和听力:先听,再读,再听,同时进行一定的文本分析。精读/听可以借助语法翻译法,泛读/听侧重于理解内容。
-提高学习动机,尽快从“学”外语转换成用外语获取外界信息。
-背诵例句、对话、文章、表达等,比单纯“创造”语言要有用。
-坚持每天做一点输出,促进大脑的演练和自动化过程。把握好“正确性”和“流畅度”的平衡。
-比起无意义学习(背单词书),尽量有意义学习(语境记忆或联想记忆)。
-学习一些交际策略,有效避免学习过程中输出出现问题。
-模仿发音、节奏和语调。使用影子跟读法和模仿输出。
-掌握基本语法,忽略生涩语法。
-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不同人根据条件不同适合的策略不同,一些常用的策略:“记忆策略”-利用技巧储存和记忆信息;“认知策略”-整理已学知识;“补偿策略”、“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社会策略”等。
-有效的教学模式:“输入模式”和“输入-互动模式”。前者侧重输入质量,后者侧重交流质量。

印象蛮深的一篇科幻叫大时代
讲的是2012出生的主人公 他慢慢长大 中国的历史却在以倒逆的顺序发生
男主的童年一切都很美好
但之后就开始社会就开始不断后退 飞速后退
中国的历史事件一件件倒退着发生
很久之前看的 看的时候只是把历史倒逆当成一种奇妙的科幻思路
现在想起这篇小说我也有点恍惚
这到底是小说还是一个可怕的谶言
我们究竟是不是也都活在这样的大时代

显示更早内容
雾海

雾海是一个开放且不限制讨论主题的非营利性中文社区,名字来源于德国浪漫主义画家 Friedrich 的画作《雾海上的旅人》。生活总是在雾海中吞吐不定,不管怎么艰辛,他还是站在了这里!希望大家在这里玩的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