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什么都不行才是众生常态。
把孩子生在睡不够觉的年代,跟把孩子生在吃不饱饭的年代一样不人道。
16-18岁在对各个学科一无所知的情况下被要求选择专业;
22-25岁在对社会的运行机制毫无概念的情况下被要求选择工作;
25-28岁在对人际交往一知半解的情况下被要求选择一生的伴侣。
这么看来,人生出错是个极大概率事件。
很多人从小就被教育要分享、要助人。但我希望你记住:分享是把自己多余的分给别人,而不是把自己本就不够的拱手送人。——老杨的猫头鹰 《凡事发生必有利于我》
命运就是,太聪明了就会安排点挫折,太安逸了就会安排点工作,太焦虑了就会出现疾病让你停下来,从而调节平衡所有人的运势、能力。
我只是一个喜欢在秋天无所事事的人,阳光正好,没有什么是必须的,包括爱。
真正的压抑,也许并不是无法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感受,而是无法向自己表达自己的感受,连自己也理解不了自己的感受。——《半山文集》
胡适先生说过一句特别精辟的话:一个地方再乱、再烂,只要大家都讲规则,不谈“人情”“道德”,它就有可能慢慢变成一个有人味儿、有秩序的地方;反过来,一个地方再干净、再体面,如果大家动不动就讲“情分”、摆“高尚”,却没人守规矩,那它迟早也会烂成一锅粥——伪君子遍地。
这不是诡辩,是现实。文明,也不该是靠口号喊出来的,而是要靠一条条立得住、行得通、大家都自觉遵守的规则撑起来的。
有时人们不愿意开始行动,会把原因推给“状态”:“等我状态好了,这些事都会水到渠成。”但这是很难实现的,因为不开始行动,状态不会自己变好。要考虑的恰恰是在状态不好的同时,坚持迈出一小步。——《5%的改变》
归根结底,一个人对于别人的看法,有一半是荒唐的。这种看法完全出于一个人自己的个人动机。——弗吉尼亚·伍尔夫《到灯塔去》
内心匮乏的人追求结果,内心充盈的人追求过程。忙着生存的人追求结果,享受生活的人追求过程。结果满足的是人的匮乏,而过程满足的则是意义。——《养育你内心的小孩》
「与其浪费时间纠结如何选出正确答案,不如让你的决定变得正确。」
让渡权力,就是放弃了定义权、解释权和分配权。
秋天的一切都太舒服咯。
云彩、风、太阳,上个月还没办法在室外长时间行走,现在已经可以坐在外面的凳子上度过一个完整的午休时间。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在天气好的时候每天至少要下两次楼,不要等忙完手头上这点活再说,也不要等搭子一起,不然下次再抬头想下楼的时候就只能看到发光的广告牌和路灯了。
这个季节总是莫名其妙就让人感到悲伤的情绪,所以要尽量多去没有天花板的地方待着。
大多数人从没活过,只是被系统养大,然后被系统回收,上学、工作、生子、退休、等死,你以为是人生,其实一套模板流程,而灵魂缺席。——Morris
告诉你一个不受伤的方法,就是上天给你什么,你就享受什么,上天拿走你什么,你就放弃什么。
命运没空搭理你,你就做好你自己,从此风吹哪页读哪页,且行、且看、且随风。
“游客心态”,把人生的每一段都当成是短暂的途径。因为当你只是一个游客的时候,你会更多地看到这个地方的优点,住下来反而容易看到这个地方的问题。把自己当成一个游客,告诉自己“我只是途径这里”,带着好奇心去享受和探访,不会被执念困住。——詹青云
年轻时,我会向众生索要他们能力范围之外的:友谊长存,热情不灭。如今,我明白只能要求对方能力范围之内的:作伴就好,不用说话。——加缪
是优点和缺点同时成就了一个人,你想要接纳这个人做你朋友,就需要同时接受她的好与坏。
你喜欢她的善良,喜欢她对待所有人都和和气气,就要接受她可能无法对别人强硬起来,就要接受她可能是一个懦弱的人。
你喜欢她的聪明和智慧,能懂你的任何需要,就要接受她可能有些精明,会计较。
你喜欢她的钝感力,喜欢她大大咧咧的性格,就要接受她可能会不通情理,不会处理问题不懂别人的敏感。
人是一体两面的,交朋友之前就必须想好能不能接受别人的另一面。
人也没有完美的,不完美才是世界本来的样子,才是最有意思的事情。
在疯狂挣扎着解决所有问题之后,在绝望之巅经受过苦难之后,在至高的启示时刻,你会发现,唯一的答案,唯一的真实,就是沉默。——齐奥朗《在绝望之巅》
雾海是一个开放且不限制讨论主题的非营利性中文社区,名字来源于德国浪漫主义画家 Friedrich 的画作《雾海上的旅人》。生活总是在雾海中吞吐不定,不管怎么艰辛,他还是站在了这里!希望大家在这里玩的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