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失业率有多严重呢?
我看到一个十几万粉丝的博主,家是农村的,一直在自家麦地附近直播,经常几千人在线。他的粉丝很多都是20岁左右的男生。
最近,他的人气下滑严重,直播间经常只有几百人在线。于是他策划了一个粉丝线下见面会。在自己家,免费请过来的粉丝吃饭。他准备了20桌农村大席,以为只会有200人会来。谁知道来了2000多人,他们村附近停了很多的汽车。最后很多人吃馒头就着河南熬菜,就这样大家也都很兴奋、好奇。我看了下,来的人基本都是20左右的男青年。
很多人来了就在他家附近开播,想模仿他成功的路。
一个在农村直播稍微有点收获,接地气的网红,一个简单的线下聚会就能轻松召集两千以上的20岁左右的男生。你们能想象这种力量吗?
你们能想象这些年轻人平常是有多困惑无助吗?哪怕有一点点的成功的例子,他们也想凑一凑、试一试。哪怕有一点点出去凑热闹的机会,也要去。
线上的娱乐再花里胡哨也无法安慰社会问题带来的痛苦。线上互动地越多,他们越渴望线下。
@winnie 你真应该来广州,这里是猪肝天堂,我们还为它专门造了一座城,叫做猪肝新城
#长毛象安利大会
一不小心钻进这个美国国会图书馆线上网站……就是说,一直有个内容庞大种类丰富且归档整理得超级完善的电子图书馆在网上免费开放着连登陆注册都不要而我一直不知道吗?!
P1是首页,看目录收录了书籍、手稿、电影、录音、地图、报纸、印刷品、个人叙述、老照片、版画……
P2是我随便点开的一个收藏项目“第二次世界大战谣言项目”,汇编了二战期间的谣言、笑话、童谣和轶事的真实材料。每张都能点开高清看、放大看、旋转看、下载看……
P3搜了个关键词“民间传说”,就这么出现了巨量的各类媒介形式的资料……
P4是可免费使用的公共版权页面……“这些套装只是图书馆免费使用和重复使用数字馆藏的一小部分。数字馆藏涵盖数百万件藏品,包括书籍、报纸、手稿、印刷品和照片、地图、乐谱、电影、录音等等。每件藏品都尽可能附有其专属的权利声明,供您参考使用指南。”
当一天互联网信徒:neocat_dizzy:
到城裡趕上晨歌還未落幕,意外聽到了黃褐森鶇的鳴唱。歌聲不大,在環繞綠地的高樓間彈跳,同車輪碾壓路面和遠處的警笛聲纏在一起。很多人認為黃褐森鶇有「最美的歌聲」。是否最美我不知道,但每次聽到牠的歌聲胸中都被很巨大的情感盈滿。
為了少走幾步路,帶了望遠鏡查看遠處地上的東西是小鳥還是垃圾。結果「垃圾」走近看發現是撞暈伏在地上的灰嘲鶇……抱歉。灰嘲鶇很可愛的!後來又在一棟樓邊看到了極小的一隻鳥,比戴菊還要小。是蜂鳥!沒有學習過「拿捏」蜂鳥的手法,提心吊膽地捉牠進紙袋。牠沒有掙扎也沒有發出聲音,只有心跳砰砰砰砰地敲在我的手指上。運送牠去「急救車」的路上聽到了紙袋傳出振翅的響動,希望牠到了醫院可以順利恢復!
後來在博物館的時候,資歷最深的科學家從冰櫃拿出來兩隻白喉歌鵐,舉到其他研究者(和我)面前要大家「聞一聞」。大家有點疑惑但毫無顧慮的湊過去嗅。結果是楓糖味道的?!科學家這才說他覺得很有意思想和大家分享,說自己的猜想是牠們撞死前是在楓樹花中覓食,沾上了這個味道。
我从回国的旅行回来了,这次史无前例的累。不是身体的累,也不是跟人打交道的心累,而是一种怎么说……脑累。
最大的感受就是感官过载,走到哪里(即使在家)周围的一切都再试图剥夺我的注意力,而我的注意力一旦被吸走就很难找回来,我平时生活已经很努力地远离网络,多多留意当下,不要一口气试图做太多事情。但回国这几周发现这根本不可能,但也有可能是因为正直假期,商家媒体都拼了。
但仔细一观察就会发现,没有一个信息源能真正做到锁死用户的注意力,人们开着视频刷弹幕,开着电视逛淘宝,走着路刷小红书,上着班摸鱼,锻炼着身体刷剧,吃着饭拍照,连进地铁的app都在二维码跳出来之前要让你收个红包、点个金币、领个优惠……
上海街头的咖啡店零次栉比,据说已经世界第一,但路过门口的位置,只见人人低头看手机,咖啡店涌动着一种诡异的安静,坐满了人但没人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