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更新内容

希望我的老师们能懂一些心理学,比如说一开始布置一大堆作业然后临到头说好同学们我们把要求放低一点,而不是一开始说同学们没事的这个可以做完的,然后步步加码从电子版到实体版,从普通画画到装帧设计。老师,你以为你在做服从性测试吗

走出自己的世界发现以前真的有够自恋和迟钝哦

真的好烦,这个世界有太多烦心事。不在乎,不想在乎,不能在乎,就先这样吧。嗯嗯。随便吧。

找素材真的很痛苦,就像做饭一样,做饭挺有意思的,可是备菜好痛苦。如果我能像ai一样简单扫描一下记忆就能提取素材就好了

209k 转嘟

看到一篇微信推送,讲的是虹桥附近的一位快递小哥一直在无偿接送因为没有车只能拖着行李步行或者骑共享几十公里到车站的人们,是的,这很让人感动,是的,他们是很好的人,但是我看到评论和文章结尾的结论是,有了他们这样的人,生活会越来越好的,他们是中国的底色,苦却乐观,卑微却慈悲,这是普通人带给我们的信心,每个小人物的行动汇成大时代的洪流改变潮水的方向balabala黑夜终究会迎来黎明。stop saying that ok?你们所谓的大时代正在杀死他们这些好人,还记得疫情时期无偿提供餐饮的饭店老板吗,他们的店倒闭了,这些外卖小哥,露宿街边,还记得那篇早已暂无查看权限的深圳骑手组团睡桥洞的推文吗?正是因为这些人在行善的同时仍在受苦所以这个国家不会变好的,they are killing people’s kindness
ok我知道这么写是过审之必要,但歌颂他们的同时仍然无视他们苦难,这是一种不人道,如果讲来讲去都是为了给国家和时代唱赞歌,那我觉得真的,是这个国家害他们变成了这样的,不管是打不到车的旅客还是被迫睡路边的骑手,他们在不必要的苦难中所做出的善举,才更令人觉得悲凉。

209k 转嘟

教材被发现有问题是因为普通人能靠常识判断出来这里有问题,想想CFDA中国药监局也是这么批准新药上市的,是不是会更不寒而栗?
五月初绿谷号称可以治疗阿尔兹海默症的971海外三期实验全面暂停的消息在疫情的氛围下没有激起一点儿水花,国外不做三期基本就是不装了,知道做了也无效,反正已经有国内市场兜底,971在中国依然是一个合法批准上市、医保支付(每盒895元医保降价后296元,七天的量)的“药”。
同期美国因为以生物标志物衡量有效性造成在争议,上市后FDA三个专家主动辞职的aducanumab,研发企业Biogen已经宣布自发退出市场了。

对这个世界以及现在发生的新闻完全没有任何实感,轻飘飘的。虐猫虐狗?哦哦。儿童邪典?哦哦。拐卖绑架?哦哦。偷拍无罪?哦哦。吃不上饭?哦哦。多了个新名目上税?恭喜哈。
最激进的想法就是跑去革命成功的地方享受革命成果。要是跑不掉就算了,就烂在这好了,学一些老中生存法则,放弃幻想认清现实。
我也不相信“最后一代”的说法,我更愿意相信在人们变老之后意识到再不做一个理财产品出来恐怕这辈子是不得善终了。基于恐惧继续维持当下的秩序,君臣父子,孝道压制之类的传统糟粕。
说起来还挺像一场梦的,做了一场文明梦,梦也该醒了准备去金日成大学进修吧。

一个醉酒的德国男人说brot的时候会不会直接吐出来啊

209k 转嘟

我们生活在两种「真相」里,一种是新闻里的「公开的真相」,还有一种是微信和微博里的「私人的真相」。

在20世纪的苏联,「私人的真相」存在于苏联笑话里。而在今天,即时通讯里流传的音视频、社交媒体的meme梗图或是越来越火的web3是「私人的真相」的载体。

不可否认,「私人的真相」里面掺杂着许多谣传、误解、断章取义,但人们之所以选择相信这些,是因为这些谣传、误解、断章取义恰恰反映了(满足了)人们对于「现实社会」的一套想象(即人们认为那些谣传是会发生的)。

即便谣传是假的,但刻在人们大脑中的「想象」也是真的。这些真实的「想象」会反过来改造现实社会。手机作为最称手的创作、保存和传播工具,它提供了信息的多样性,让无数微弱的声音形成一张巨大的网。而人则是这些声音的尺度。

那些模糊的图片、碎片化的文字、被不同配置的手机反复压缩后的视频,如漂流瓶一般,穿越人潮,到你的面前。你看到了什么?我看到了呐喊,看到了小溪汇聚成江海,看到了人们对这个世界的困惑、恐惧和爱。

物质世界是短暂的,钢筋水泥会随着时间破损坍塌,而抽象的「想象」却能持续的存在着,跨越一代又一代人,变成唯一的真实。

209k 转嘟

关于高考,关于科举

最近读到一组数字很是震惊,是关于科举取士对古代阶级流动的实际影响,读完以后,让我开始思考科举制度存在的真正意义。

我的父母都是标准的城市中产,我从出生起面对的就是一个攀比严重,内卷化的教育环境。直到现在,幼儿园被逼练琴考级打手心,小学少年宫补习不断的焦虑依然令我印象深刻。虽然自小学起,国家就一直在鼓吹素质教育,但实际,奥数和钢琴加分的压力恰如一片乌云,始终是悬挂在头顶的阴影。因为画画中考不加分,所以即便我从小学起就拿了不少全国性大奖,在校有名,可父母也并没有因为我而感到十分骄傲,相反,他们总提醒我,画画不能当饭吃,奥数英语的排名才真正影响我的中考前途。上了初中高中,就更是露骨了,连老师都渲染,如果排名靠后去不了好大学,人这一生就会步步落后最终毁掉,丧失尊严。

一时没收住,说的有点多,但主要是想表达,我从小就是在这样极度强调成绩排名,高考(现代科举)对人生无比重要的叮咛中长大。我从来没有怀疑过科举存在的真正意义,就像在历史课上我接受老师说“科举是中国历朝所有制度改革里最伟大的发明,它实现了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间的流动,它给了每一个人都可以活得有尊严的机会”的宣讲一样自然……直到,我上了大学,直到,我进入了社会。

因为一些人生际遇,我接触过一些国内的特权阶级,尤其在参加工作与日常社交后,我更是感到高考的意义在中国,实在被夸张的很厉害。所以今天,当我读到历史有关科举取士对古代官僚制度实际影响的真实数据时,我才恍然大悟,纵使上千年过去了,这片土地的内核和运行逻辑从来没有变,包括它的宣传手段。而改变的,仅仅是它因为现代文明,而借的壳。

谌旭斌老师曾经提过,秦制千年以来进化打补丁无外乎两种重要目的:1-完善统治基础(官僚系统)原子化,扁平化的控制 2-寻求更高效的汲取人力物力的资源用于集权统治。 而比起封建制度,贵族豪强拥有和皇权分庭抗礼的政治权力和社会组织能力,秦制极权在对官僚系统的选拔而发明的科举制度的绝对是一个最成功也最重要的进化。它让普通人即便做到了公卿士族,也很难真正的进入统治体系,巩固自己的政治权力。大多数人退了休便告老还乡用完即弃,但它的存在却给了他们一个上升渠道永不关闭,阶级跃升永远可及的幻象。这,是非常重要的。在它安排的运转规则里,人人安于此道,也不反思了,也不反抗了,所有人纷纷加入“如果你觉得这个国家不好,那么就去建设它改变它”的逻辑体系里。所以,假如你没有通过选拔,被系统排出,那也是你技不如人,才疏学浅,不懂现实,没有慧根,要怪怪你自己怨不得任何人。不得不承认,这套社会共识和集体默认,真的非常洗脑。

我最近在读汉史,知道了汉朝官僚制度的选拔,明面上是通过举荐和察举来完成。但实际,因为大儒董仲舒的而推行的乡举礼选,虽然不可否认初期的举孝廉对社会风俗培养有着正面的引导,但最后那也变成了任人唯亲和愚孝作秀的闹剧。更何况,实际它的选拔从始到终还是掌握在豪强们的手里。随着东汉皇帝对人事权力的收紧,举荐和察举更是成为了宦官们卖官鬻爵,收敛民财的手段工具。最终汉末的九品中正制也同样是权力寻租的手段罢了。这是汉,而秦除了少量统治阶级内部的宗室继承,阶级跃迁主要还是靠恐怖的首功制,靠大屠杀抢人头来达成的。具体就不多言了,毕竟之前商君书的阅读分享已聊过太多。

可你以为,隋之后伴随科举制度的发明,这些现实问题就可以改观,普通人只要通过当好一个称职的做题家,就可以改变命运实现阶层跨越了么?根据谌老师对于包括《枳室史稿》《剑桥晚清中国史》《中国社会结构的演变》等书考古数据的引用:唐代官僚集团80%以上都是非科举出身。如果将胥吏(基层的办事人员)包括在内,则科举出身的连1%也不到;元代立国近一个世纪,科举出身的官员占官员总数的比例不超过3.88%;明朝洪武至景泰间,‘七卿’中的57.6%来源于以荐举为主的非科举出身者,清朝在1871年七品至四品的地方官中有51.2%是捐的官,针对湖北和山西太谷、安泽、虞乡三县的统计显示,只有3%—4%的“士”(生员)能通过科举取士完成从体制外向体制内的流动……等等诸如此类全国性的统计数据,我第一次看到的时候,真的很震惊。也就是说,科举能够改变命运真的是最大的骗局,十足的安慰剂效应。历史上官僚集团真正的选拔和构成还是靠宗室继承,裙带关系,权力寻租,财产捐官,学阀推举和军功赫利。对比之下,似乎优越感十足的科举制度并没有比汉朝的举荐和察举好太多吧?何况汉朝那会,人还能通过类似东方朔那样的杂途技艺在官僚场上露个脸博个名。

所以,科举制的主要作用真的不是为了实现人人平等,人人都有机会从韭菜进入统治集团当主子的梦想而设立的。它存在的真正用途,是为了秦制极权统治的政权稳定,为了给不明真相看不到全局,鼠目寸光的韭菜们一个虚无缥缈的梦境和一个力出一孔,枉顾个人天才,做不到你就责怪自己贬斥自己用来转移矛盾洗脑问题而存在的,是为了重塑官僚集团,约束政治权力和私有制,以及一切可能对中央集权挑战的力量而存在的。

与其拼死拼活做题家里留个脸,在学校,除了一些基本的通识学习,常识学习,还真不如锻炼自己与人沟通协作的能力,发展个人专长接纳自己的能力,察言观色权力系统游刃有余,长袖善舞的能力,哄人开心的能力,或者信息收集资本交换的能力,逻辑思考和公民启蒙,自主自学的能力等等。毕竟,作为当年学了那么多深受教育内卷其害的我来说,那些挑灯夜读挠破头皮的岁月,初恋错过了不说,如今连log是什么,也都还给老师了 :angery:

#人间观察室 #秦制两千年

209k 转嘟

今夜津大

从北京大学学生推墙开始;
到清华孤勇之士涂下“他为其定义的伟大,对你有什么意义”;
到北京师范大学二百多学生斗争到最后的“大楚兴,陈胜王”;
再到如今天津大学上百名学生彻夜高喊:“打倒形式主义,打倒官僚主义。”

还是那句话,所有的斗争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都需要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推演的过程。从学生们不断变化的口号,到越来越多勇敢的年轻人站出来足以证明。

没什么营养的瞎话 

“心凌男孩”这个词语造出来之后我就感觉,完了,姐。招惹什么不好,你招惹上这种粉丝。没经济价值又雷点巨多,跑得又快反咬一口又狠。还有同感的是谷爱凌。或者是走路上被泼硫酸的美女。喜欢上谁就会胆战心惊,生怕被某种人爱上,然后转头被撕咬。
这些人的爱和恨都太近,很难不怀疑他们只是在自恋,其他人只是道具,当道具不合心意就要毁掉。这些我都归咎于这里没有爱的教育,大部分人是不明白爱的,最深情的表达就是毁灭。

福至心灵明白了为什么我懂不了友达以上的感情,我早年看的都是date文化,没有友达以上还没date的,没有的都默认是深柜和loser

很难不成为一个加速主义者,开车冲向谷底又没办法刹车的时候就会,嗯,我看看,哦已经这么深啦,我倒要看看谷底在哪儿。

考古的感觉就是看见一个辉煌时代的落幕,但我们这个年纪的人最大的问题不仅是看以前的时代落幕,最大的问题是我们根本没有新的幕布拉开,根本没有。哪怕举出一个让我觉得给我文化归属感的东西都没有。最归属的还是初中看的情景喜剧,到现在也喜欢美国人做的爱、家庭主题的老套情景喜剧。

我现在对活着的要求就是开心,开心一秒就开心一秒。老中太沉重了,前半辈子考试后半辈子养家,一辈子就为了活着。我必须要靠笑话漂浮起来,才不被老中的生活哲学压进泥里。后半辈子捡垃圾也要开心地捡。

虽然真的恨这个专业,但做作业的时候意识到这种倒逼输出的方式很适合我,我很喜欢。把看过的所有东西揉进自己的垃圾作业里,好喜欢。

显示更早内容
雾海

雾海是一个开放且不限制讨论主题的非营利性中文社区,名字来源于德国浪漫主义画家 Friedrich 的画作《雾海上的旅人》。生活总是在雾海中吞吐不定,不管怎么艰辛,他还是站在了这里!希望大家在这里玩的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