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肉贩”】
维多利亚时代一直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在伦敦等大都市经常能看见“Cats-Meat Seller猫肉店”。
看到这里本资深爱猫人士已经震怒了,不过再仔细一看,是给猫猫狗勾卖肉的店,不是卖猫猫狗勾肉的店(meat for cats√ meat of cats×)
这些猫肉贩主要供应城市里的宠物食品,卖的一般是便宜的马肉(退休、生病后被淘汰下来被送去屠宰场的马)。
有些商贩在市场上有摊位和店铺,但更多猫肉贩都是推着小车或挎着篮子,走街串巷,一边给养宠物的固定老客户送每天的猫粮,一边吆喝吸引新主顾。
而这些猫肉贩身后,也因此经常跟着一串流浪猫狗。不少好心的猫肉贩会把卖剩下的肉发给自己的小跟班们,一方面肉卖不掉就会腐烂,一方面这些身后跟了一串的猫猫们也是自己的活招牌。
不过,因为走到哪都有大批流浪动物,猫肉贩也经常被城市居民投诉。因为常常走街串巷身后还跟着猫的特点,也产生了许多“小偷”“手脚不干净”“有魔力”“会给肉里下药让猫上瘾”“会拐跑你家的宠物做成肉再卖给别人”等都市传说
《杜里特医生》系列里医生的老朋友——混乱善良阵营的卖猫食的马克(Matthew Mugg the cat's-meat-man)做的就是这个工作。
不过,随着马匹渐渐让位于汽车、更方便的干制猫粮等因素的出现,失去了货源与市场的猫肉贩职业也已于上个世纪销声匿迹了。
三四十岁重读一个学位、重新开始的人,很多人说我认识这样的人,我说我就是这样的人。我现在这个学位是我读过的第三个专业,每个专业都相差甚远,也工作过几年,辞了工作三十开始读博从头学新专业,下一个工作也是和以前工作完全不同的行业。虽然是个例子说明人生不是35岁就完了,什么年龄都可以追求自己理想做自己,但是我之所以能不是因为我多思想解放而是因为privilege。我不在国内,有钱能支付学费生活费,不用为生活发愁,也不需要照顾家人和养家。我也没有来自家人的压力和反对。我认为我随心所欲转换专业是因为adhd的原因,也看到国外一些adhd人和我一样的经历。国内adhd人很少有这种经历不是因为他们不想而是不能。我不能因为自己的privilege开心做自己之后,还居高临下地说那些没有条件做自己想做的事的人是思想狭隘。
@satodiya @killmehealme 是的,我才不要为了安全和认同就把自己困在一个没有“他者”的茧房里。
韩炳哲有段话,用来描述同温层特别贴切:同质化的扩散日渐严重。自某一特定的点开始,生产不再是创造性的,而是破坏性的;信息不再是有启发性的,而是扭曲变形的;交流不再是沟通,而仅仅是言语的堆积而已。
(无意掉书袋,只是这几段真的很棒,让我反思了很多)
唐代《酉阳杂俎·天咫》里那篇关于月球的小说真的很有意思。里面提到1.月亮是人工合成的球体,而不是圆形。2.月亮表面是凹凸不平的,并且月亮其实是反射的太阳光。(这点是最离奇的吧,唐代人是怎么知道月球是凹凸不平的呢。
如果只是单纯想象的话,那古人这想象力还蛮丰富的。
贴一下原文:
大和中,郑仁本表弟,不记姓名,偿与一王秀才游嵩山,扪萝越涧,境极幽后,遂迷归路。将暮,不知所之。徙倚间,忽觉丛中鼾睡声,披榛窥之,见一人布衣,甚洁白,枕一幞物,方眠熟。即呼之,曰:“某偶入此径,迷路,君知向官道否?”其人举首略视,不应,复寝。又再三呼之,乃起坐,顾曰:“来此。”二人因就之,且问其所自。其人笑曰:“君知月乃七宝合成乎?月势如丸,其彰,日烁其凸处也。常有八万二千户修之,予即一数。”因开幞,有斤凿数事,玉屑饭两裹,授与二人曰:“分食此。虽不足长生,可一生无疾耳。”乃起二人,指一支径:“但由此,自合官道矣。”言已不见。
《酉阳杂俎》虽然是神话志怪小说,但这篇怎么看都更像是科幻文。
我將劃過天際,亦將映照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