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更新内容

小时候我妈折磨我,长大以后就是我爸折磨我。

显示全部对话

我爸每在家族群里说话一次,就加深我写遗书的愿望一分。

老师和家长付出了难以想象的努力,才能让孩子们有一点点进步。更别说,家长们还要面对经济上的困难、可怕的偏见和歧视。
所以我看到剧里面的爸爸希望女儿也能穿上婚纱嫁人的场景,我心里真的有点不舒服。对于这部电视剧来说,自闭症症状只能是装点,是制造浪漫和感动的机器。
给自闭症加上温暖滤镜,这样稍显肤浅的刻画,是为我们这些“正常人”关上的那扇门,没人想面对门后面的尖叫和漠然,面对毫无浪漫可言的,残忍的真实。

显示全部对话

其实《非常律师禹英禑》出来后,我看到感情线出现时,心里咯噔了一下。实在拍得太梦幻,太美好了。这部剧治愈不了绝望的自闭症患者家属和相关从业人员,只能治愈疲倦的健全都市人。
我上大学时,在自闭症儿童幼儿园当过一段时间志愿者,说是幼儿园,实际上只是居民楼里的一个大一点的三室两厅。只有十个左右,8岁到3岁的小孩子,每个小孩子跟着至少一位家长,都是爷爷奶奶辈的人。虽然过去了很久了,我还是记得这些老人们脸上用绝望和疲惫雕刻出来的皱纹。
上课内容很简单,图案填色。我们两人跟一个孩子,还有家长主要引导。小朋友下笔很重,完全没有章法,永远在出线,画着画着就去干别的事,玩手,玩脚,玩我的头发。拍桌子,揪耳朵,软硬兼施都很难叫回他的注意力。
时间快到了,奶奶强行握着他的手完成了一副面目狰狞的涂画。
最后环节是听歌跳舞,所有大人们也站起来手把手牵着,带着他们一起跳,有个孩子一直不动,突然就开始尖叫,老师和家长见状,急忙把他带进房间安抚。
我们这些来挣公益分的大学生,几个小时里也没帮上什么忙,迎着秋日的阳光三三两两走出小区,没人说话。

合不起来,像是雾里走钢索,我这样活着,胆战心惊而一无所知。

显示全部对话

我在想,和我相似的一类人,之所以只拥有即时限量记忆,过着碎片化生活,抽离感和孤立感不时发作,害怕长大成人。
是因为,她20岁时,她身体里只有20岁的自己,在20岁这一年出生的自己。她的18岁,12岁,6岁,她未来的27岁,30岁,44岁,都会只有一个,永远新生儿般,却要肩负年月重量的自己。

看到越来越长越来越矫情的歌曲名字真的无语死,你但凡歌曲本身出众,用得着故意搞个标新立异的名字博眼球吗,搁这儿写小说呢?

我知道我孤僻、不合群、挑剔的个性很讨人厌,但是凡事多问“凭什么?”“你也配?”,或许是在这个从上到下只想pua我们的社会里活下来的要义。

昨天投票谁投的致命感应😂好烂,看到这条的建议移出想看清单,最多只能打65

异星灾变第二季看辽,苏的身材好绝,看起来肌肉巨结实,是我的梦中dream body

草啊我现在就是真的痛苦但是我也会饿啊

你以为受够了就总会反弹,不是的。如果受够了就会反弹,我们也不会落到这步田地,总有人觉得还没有受够,还可以忍受,于是一代代人活生生地出生,受罪,然后死去。

吹爆弦乐版!!!Samuel Kim《Running Up That Hill - Orchestral Version》c.y.qq.com/base/fcgi-bin/u?__= @QQ音乐

我才看到吉娜上综艺认真地说,郎朗不是胖,是婴儿肥。哇擦我发现这两公婆真的有病,女人在节目上大秀特秀自己的蜂腰巨乳,一举成为明星素人争相模仿的kol式身材,自家老公快赶上猪头三,也只是一辈子的婴儿肥🙄

怪奇物语充分证明了,安排有魅力有独立人格的女角色会让一部剧变得更有层次,更有人情味,且并不影响它的叫好又叫座。
所以以前的剧为什么不做吗?是以前的编剧不够聪明吗?文笔不够好吗?只是不愿意罢了,连虚构也百分之百地偏爱男人,可以想见,有多少女角色曾在充满恶意地扭曲下诞生,有多少女性特质被忽略、无视,有多少偏见等着我们去撼动、摧毁。

久违地遇到了t,是太平洋咖啡的咖啡师。强忍激动点完了咖啡,坐到座位上,听她和熟客(也许就是她得不到的直女)聊天,脑补了一出苦情戏。后来去拿咖啡,发现她聊着聊着把我另点的冰水忘了😄我又提醒她一遍,真的会谢,自带滤镜稀碎👌🏻

为什么留下?
为了日落,汗流浃背,和海边的垃圾桶

显示更早内容
雾海

雾海是一个开放且不限制讨论主题的非营利性中文社区,名字来源于德国浪漫主义画家 Friedrich 的画作《雾海上的旅人》。生活总是在雾海中吞吐不定,不管怎么艰辛,他还是站在了这里!希望大家在这里玩的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