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英语区一个全妆小胡子男跨说,很难想象为什么人们能把生理男的主张甚至感受置于女性的权利和感受之上,为什么能宣称自己是女性却完全无视女性的感受和发出的声音,“这种行为难道不正是最具‘男性气概‘的事吗”

——突然就想到,中文社区“自由人”跨保女男们,或许并非之前我以为的那样,他们仅仅是“追寻潮流”“要争当先进概念弄潮儿”,否则不至于过去被他们逐字照搬的英语区已经更新了两个版本,他们却还无动于衷。
现在觉查到,这群人应该是,根正苗红从洼地腌渍入味的人哪怕今天已经散落到全球各地,也是仇女钢印最牢固的不可逆的人群,所谓跨运玩弄的概念,只是给了这群女男从让他们自己都没意识到或者想否认的反对“女性权利主张”浪潮里脱身出来的宣泄口,自由肆意地舒张自己灵魂深处的仇女刻印。
跨运只是个工具,对别人来说发现会砸自己的脚就开始后撤了讲常识了。对毛象“自由人”这类中人来说,却是“不能仇女就像不能自由呼吸”,他们已经因为各种原因扭曲、憋屈自己太久了,怎么可能放弃这口“自由的空气”?不是为了时尚不是为了潮流,而是为了自身灵魂能舒展恣意地活啊。
所以外服再更新几个版本,这里的苗苗们都不会罢手的,这对他们来说是生存之争,寄生在仇恨女性之上的生存。

对“同人女的黄金时代是12岁到21岁”的心情就是,我的同人女生活黄金时代确实是12到21岁,因为习近平修宪把我的生活全毁了,你也是吗?不是的话不要讲这种现充又在规训人的没意思话🙅。

@RXY 打法升级了。我记得小时候老师抓早恋,不是说些“影响学习”的陈词滥调,就是调座位或去小树林抓人,搞简单粗暴的物理攻击,老师也知道自己形式可笑,都是应付了事,只为免责,算真枪口抬高一寸。现在的打法居然进化出如此紧跟时事的话术,女权混合女德,用政治正确包裹封建狗屎,用成年人的职场手段对付自己的学生,没有判断力的未成年还真的可能被唬住。

无论干什么,你先非常懒惰的去干,你先非常粗糙的去干,你先丢掉一切得失心去干,你先去混。你混上一段时间,你就会发现,你这个技能就突飞猛进了,你这个耐力上去了,你这个经验值就上去了,你就变厉害了。

@Tuilindo @MulanPurple
我不客气地说,任何“医生”嘴里只要蹦出“宫寒”这个毫无科学依据纯属恐吓女人的狗屎烂词,都可以直接归到江湖游医那一档。

小红书上看到帖子说生育死亡率高达1/7000,然后几小时内就被删掉了,毕竟讨论到了不能讨论的话题

让我们直观地看一下,2024年中国民航旅客运输量超过7亿人次。MU5735坠毁死亡人数132人

如果坐飞机的死亡率有怀孕这么高,需要2024年中国坠毁大约700架飞机

一个项目如果死亡率高达1/7000,将会没人敢这么做,但是因为是怀孕,所以社会就这样习以为常

@RXY
一言以蔽之,“早恋”的原罪不是“道德”,而是,它虽然是孩子身心成长的必需,但它有一定风险(感情纠纷、意外怀孕、影响成绩),需要成人世界给孩子们出一点力,兜一点底。而鸡贼的学校和家庭,都不愿意出这个力、兜这个底。所以他们宁愿禁止孩子去尝试。

“政治是短的,历史是长的”

龙应台在接受柴静采访时,如此温柔地回答为什么她要做一件吃力不讨好的展览,她的能量在这个采访中像细水一般流入听众的耳朵。

每一位听者也会去思考“善的可能”,是吧?

我发现好多老师真的就是把自己当傻子也把学生当傻子
我又又又在办公室里听到“你苦这几年把大学考上了想怎么玩怎么玩没人管你”的鬼话,就觉得很烦,你也是读过大学的,你知道大学里挂科了有多烦吗?还“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哩。
那按照这个逻辑,大学既然如此松散,就是让你玩四年,那又何必去考大学呢?上完高中直接去工作岂不是最高效地发挥自己的价值?
现在想来我上学的时候根本不听老师的教训其实是对的。
现在回过头来看:老师如果好好跟你讲道理,那多半是他真的觉得你做得不对;但如果老师对你大发雷霆,那多半是你给他惹麻烦了。
这两件事是有区别的。他并没有真正想教你什么的意思,他只是觉得你是个麻烦,希望你能循规蹈矩不要给他找事,特别是找来校长的责问,让他还要做很多额外的工作。

如果象上有还在读高中的朋友们,请记住这一点。这不一定是你的问题。

看到李老师推上那一大堆讨薪的事件有感而发 

在日本,只要工作就能拿钱;
在美国,不工作就拿不到钱;
在北欧,谁都能拿钱,哪怕他不工作
在中国,谁都拿不到钱,哪怕他在工作

骂同事 

我们学校的老师对谈恋爱的女生那一通训斥也是非常灵活,伪造的女权主义+道德绑架+恐吓。
总结下来就是:
你如果继续跟那个男的谈恋爱,你就会失去自我,你如果不想着提升自己,将来你就只能依靠他了,那万一他移情别恋呢?到时候同学聚会都只会传你的风流往事,你丢大人了,而且万一你爹妈把你学费生活费断了,那个男的家里那么穷,能供你读书吗?

我有些时候真的觉得我们的老师应该诚实一点,直接跟他们说清楚就好了:学校不允许谈恋爱,所以你们在学校给我规矩点不要给我惹事。
搞那么一大通似是而非的干嘛呢?

我们在学校真的让他们“提升自我”了吗?
她不顾一切地去谈恋爱,有可能是她真的爱那个男生,也有可能是她家庭背景导致需要靠这种方式来缓解压力,那我们这些成年人去帮她解决了吗?
就算她真的去谈了,最后也惨淡分手了,那又如何呢?同学聚会有那么了不起,比天还大吗?
最最最重要的一点是,凭什么认定去谈恋爱就一定会失去自我呢?你让她一定不能谈恋爱,一定只能去读书考试,你就让他们有“自我”了?
你要真的尊重她的自我,那你就得尊重她的选择,哪怕她真的就是因为这个男生倒了大霉吃了大亏,只要是她自己选的,那你又有什么理由去干涉呢?
合着只有符合你的期待的“自我”才是可以拥有的?

这一切都只是因为我们这个社会太变态恶心了,搞得学校也很变态恶心,我没有说老师就一定要挺身而出当学生的避风港,老师也要吃饭也要谋生。
但很多老师给我的感觉就是他们完全内化了学校和社会的所有糟粕,现在我们学校的走廊栏杆上还挂着巨大的铁丝网防止学生跳楼,这种纯粹吃人的垃圾制度你看不见,不敢反抗甚至甘之如饴,去对一个谈恋爱的女生大加羞辱,我们的老师可真是太优秀啦!

我觉得我是没有厌蠢症的,不然我早就暴揍校长了。
而且我觉得老中的“厌蠢症”其实也很有特色,端视发作时伤害的对象是不是自己惹得起的人而定。
说实话如果老中人人都能得一点不那么灵活婉转,柔媚动人的厌蠢症的话,咱们的生活确实会好很多。真·厌蠢症哪儿能忍得了共产党那么一通胡搞啊……
厌蠢?嘻嘻

@MulanPurple
是的。现在你国的经济形势说白了就是:造血功能(体制外的生产和纳税)已经几乎断绝,一大群人都围着体制内这口池塘,你推我搡,使劲舀里面那点死水。等到那点死水都抢完了,大家一起死。

应当从人际关系中紧急清除的一类人,是曲解你的意思的人,不管是有意断章取义还是纯粹没听懂,他们已经构成栽赃。不紧急从通讯录里清除,你的一言一行都会反复被他们栽赃嫁祸。即便你能跟ta本人解释澄清,但ta造成的栽赃嫁祸后果在社会关系里是不可控的。

职场上或亲属中若有这种人,实在躲不掉,只能让他们尽可能少获得你的信息。一旦发现苗头,当面立即跟他们对质吵架,使旁人知道你们的证词不一致,不至于全信对方。

听有孩子的朋友聊现在的学校环境越来越严苛和变态,想到这里存在一个惨绝人寰的逻辑:强调“新质生产力”,表面上是重视人才,其实对于教育系统而言,反而会强化这种不把人当人的态度。道理是这样:严格来说,教育的本意是培养人,所以就一定要把人当人。如果教育居然不把人当人,那就意味着它其实是在“筛选”而非“培养”。可气的是,这种偏离教育初衷的做法,却几乎一定是在成效上更卓著的。因为只要快速确定谁是天才,接下来不管你怎么折腾几乎都是对的。然后就可以洋洋得意地说,这些天才是你“培养”出来的。以前简中的学校本来就都是这么做的,现在圣上一句“新质生产力”,就更可以变本加厉了。因为以前唯一制约这种“筛选”逻辑的,就是一个班的分差不能太大,成绩要符合正态分布。现在不用管了,全班90%不及格都没事,只要有几个天才能做出来就行。因为“新质生产力”本来就不需要那么多人,每年只出生几百万人又如何?按万分之一的概率只要凑几百个天才在一起解决几个关键技术,不让老美卡咱们脖子(至少不是卡死)就行。以这样一种战略意图来说,教育系统基本上已经放弃绝大多数年轻人了。本就是垃圾,不直接拉去焚化就算对得起你了,还要什么因材施教?

一切都是明牌,只是家长不愿意承认。一方面是课业难度不合理地增加,知识点毫无必要的下沉;另一方面则是打击教培,不让你课外补习。但这并不是“左右互搏”,而是压根就放弃了普通的孩子。现在的教育,根本就不是针对正常人的学习曲线设计的。甚至可以说,为了快速挑拨出天才,越不符合正常人的学习规律越好。你觉得“考的东西超纲课外又不让补习”是不合理的,那是因为你把自己孩子当人。人家可不这么想,人家只把你家孩子当耗材——就是要考超纲的东西,而且还不准你课外补习,才能尽快鉴别出哪些孩子是天才,才能把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最可能在“新质生产力”领域出成果的人身上。而且你别以为不生孩子就能解决问题。出生率越低经济越差,经济越差圣上越急,圣上越急越搞新质生产力,越搞新质生产力越不把普通人当人,越不把普通人当人出生率就越低……

@Soitgoes 有道理,他们未必真心支持同性婚姻,他们只是不想得罪男同性恋群体,甚至有的人暗戳戳觉得女同性恋者争取到结婚权利都是因为女的沾了男同的光。有一部分男同,其厌女程度甚至比异性恋男还高。

11月6日,北京。疑似因近日有大量访民给各个国家机关部门点外卖,在备注中描述自己的冤情。
导致美团下架了北京地区的外卖备注功能。
https://bird.makeup/users/whyyoutouzhele/statuses/1986252196313452829

很多人嘲讽和AI深度聊天、谈恋爱是发疯,说“不理解”其实真的是客观的不理解,“AI梦女”们凭借开源技术,发挥着现代女娲造人的本领,然后得到了一个酒馆,在里面醉生梦死。如果了解过程就挺佩服的,因为我也想要,但我没有技术和能力捏出来。

显示更早内容
雾海

雾海是一个开放且不限制讨论主题的非营利性中文社区,名字来源于德国浪漫主义画家 Friedrich 的画作《雾海上的旅人》。生活总是在雾海中吞吐不定,不管怎么艰辛,他还是站在了这里!希望大家在这里玩的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