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wy2020 我觉得说一尊善于权斗的人可能还是把权斗和耍流氓(整人)搞混了。
权斗虽然不上台面,但毕竟也是一门技术。弱势的时候怎么办,强势的时候怎么保持,怎么分化对手,怎么拉一派打一派,怎么利用别人而不被人利用……一个权斗的高手是可以利用规则去整倒自己的对手的。这样一来谁也不好说什么。
就好比普京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叶利钦草草通过的宪法为自己争来了利益。
耍流氓有一些地方看上去和权斗很像,但它的特点是不守规则。一尊上台后主要的精力都拿去破坏之前留下来的惯例和规则了,特别是宪法的任期制,只要有这个东西在他就觉得自己可能被清算。
所以一尊是耍流氓的高手而不是权斗的高手。
我印象很深刻的是《不明白播客》有一期史宗翰分析二十大之后的权力格局,说他其实应该留一个团派的总理或者常务副总理,倒不是说要搞什么民主,主要是现在情况那么复杂,万一搞砸了,你也得有一个不是自己派系的总理,然后把责任全部推给他。
我当时就觉得:对啊!所谓权术不就是这样的么,领功我来送死你去。
但一尊连这点都没想到,二十大后全是自己人的班底完全没想到这是把自己架在火上烤……
@RXY @normanzxy
像你国这种叠床架屋的法律,一般来说分两种:
1,现有的法律和执行能力不好使,保护不了该保护的,抓不了该抓的,民怨很大。所以需要再立个法,表示“本官已经很重视了所以你们闭嘴别骂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就属于这种情形。
2,事关维稳,上峰很关心,按照现有的法律,处置人还不够狠,需要再立一种特别戡乱法,绕开现有法律体系,以便往死里收拾人。《英烈保护法》属于这种情形。
“谁的孩子谁抱走”(不给地方债务兜底)和“砸锅卖铁”(逼地方政府自己解决问题)言犹在耳,现在中央政府已经被逼到不得不亲自下场为地方化债了。为什么会有这么巨大且迅速的转变?李稻葵透露了一个关键信息:地方政府欠承包商和员工的钱,已经占到GDP的10%,这个数字真是太过吓人,如果不是考虑到李也算是圣上多次接见过的体制内经济学家,我还真不敢相信。因为这些都是企业和个人的应收款,是会直接导致破产倒闭上天台的。地方债一百万亿还可以慢慢来,拖欠企业和工人十几万亿,这就是真正的社会不稳定因素了。同时,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千万不要指望本轮大放水真有啥效果,因为本来就只是为了救急而已——野村证券预测放水上限不会超过中国GDP的3%,现在光是拖欠企业账款就已经是GDP的10%了,放出来的水连结清农民工工资都不够,还搞个毛啊!
@Tuilindo
我突然想到,80年代的很多影视剧,其实都有这种对文革的隐秘揭露和批判。比如哪吒闹海,现在的人都用亲子关系来解读它,但实际上你只要把哪吒自刎时,向父亲愤怒喊出的那句“我不连累你”,跟文革期间,亲友因为怕受牵连而互相举报告密、“划清界限”,联系在一起,整个故事的那种悲怆的内涵,马上就好理解了。
《北欧向左,美国向右》看了一半,我又来推荐了!里面把一些大概平时有感觉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原理点得很透彻。欧洲尤其是北欧社会的家庭和医疗福利把育儿的责任从家庭里剥离出来,你的生活质量不会因为生小孩或者不生小孩下降,优秀的公立教育让小孩的未来不再取决于家长的教育水平,社会机构监管让孩子不论如何都能获得一个正常的童年,这种情况下家长靠不靠谱就不再会决定孩子的命运,生小孩纯粹就是为了享受育儿快乐而不是因为一些其他复杂的利己动机。我之前没考虑过的是这种状态其实更保护亲子关系,因为如果作为父母你要为孩子牺牲很多事情,肯定这件事会影响你们亲情的纯粹性,你看孩子的眼光也会不由自主要求对方知恩图报。这样想想其实东亚亲子的有毒关系也不能全赖父权制,大部分父母还是爱小孩的,但是缺少公众服务的情况下亲子关系就会有很多利益牵扯(比如你要花很多钱给小孩吃穿上学),利益最容易毒化关系,亲情也不例外。很多人自己赚钱之后亲子关系一下子就改善了也是这个原理。想想其实东亚的毒也不是没有解药哇
在维基词条里看了下韩国人写光州惨案的各种文艺影视作品,我想我明白,你国为啥从毛开始,就这么讨厌文科生、贬低文科生了。不是像它们所说的,文科生“没用”,而恰恰是,文科生太有用了,文科生的技能太恐怖了。
你干了伤天害理的缺德事,文科生就要把你往史书里记,历史不够文学写,文学不够电影拍,电影不够还用歌唱。就是要把你钉在人类的耻辱柱上晾着永远别想下来,文科生们大家一齐动手,全方位的、各种角度,咣咣咣给你砸钉子。难怪西朝鲜的皇上们吓得肝颤!
PS:我坚信,西朝鲜的那么多“不能说”的事件——反右、三年饥荒、文革、六四,以至于三年清零,总有一天,也会被这样书写。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5%89%E5%B7%9E%E6%B0%91%E4%B8%BB%E5%8C%96%E9%81%8B%E5%8B%95
看到豆瓣上有人吐槽说,自己小时候父母并没有那么崇尚集体主义和宏大叙事,但最近几年却因为头条和短视频而变成狂热粉红。
我忽然想到,propaganda最危险也最难对付的部分,并不是虚假信息,而是,它给受众建立了一种情绪心理方面的条件反射。为什么头条文章和短视频,在搞propaganda的时候,远比新闻联播有优势?正因为,前者的文字图像和视听效果,对受众的刺激更直接,更有利于煽动情绪、制造巴甫洛夫犬式的条件反射。
关于头条文章短视频受众,和新闻联播受众之间的区别,我还是举我父亲的例子。他是个年近八十岁的老人,完全不会上网,用的手机是老人机,平时的消息来源只有电视。
20年初,我回家的时候,跟他谈到反送中,他很平和地对我说了一句话,确切地说,是问了一个问题:
“他们为什么会想要独立?”
这就是头条文章短视频,和新闻联播,在进行propaganda的时候,效果的巨大区别。后者只有“灌输虚假信息”(“香港有人闹港独”)的功能,而前者的重点却在,建立情绪条件反射(“港独该杀”)。
所以,新闻联播的受众,像我的父亲,对于反贼来说,其实还是相对好办的,因为他只有“香港有人闹港独”的错误认知,而没有“港独该杀”的情绪条件反射。所以我就能给他解释,香港到底发生了什么事,示威者的诉求到底是不是独立,而他也能心平气和地加以倾听。
这也是大多数反贼所期望的“交流”:他们想的是,只要用事实说话,对方就能倾听和接受(否则就是对方有问题,愚蠢、不觉悟)。
但他们意识不到的是,你国大部分头条文章短视频喂过屎的普通粉红,最需要的其实不是真实信息普及,而是情绪的安抚,和心理的脱敏。如何安抚他们被煽动的、失控乱窜的情绪,如何打断他们那被塑造出来的条件反射(“独”→“坏坏坏,杀杀杀”)。这不但需要更细致的功夫,而且甚至可能需要专业心理人士的知识。
看到豆瓣和毛象上都有人吐槽,年迈父母不信任子女,甚至还拿难听话怼子女,却拿大把的钱送给嘴甜乖巧会哄他们的骗子。
我忽然想到,这可能是你国家庭关系的真相:绝大部分家庭,都是抱团生存的经济合作关系。父母子女之间,夫妻之间,谁也没有很喜欢谁,甚至于,情感层面上,已经互相讨厌到了见面就要吵嘴打架的地步;但因为社会兜底机制太差,一个人活不了活不好,彼此再厌恶,也得捏着鼻子抱团生存。
PS:这也就是为什么,你国家庭往往会有极伤人的大吵,和大吵之后莫名其妙的和好。因为,大吵的时候,向对方倾泻的那些恶毒仇恨的难听话,才是他们对彼此的真实感受;而之后莫名其妙的和好,则是因为,彼此的恨意并没有消泯,但家庭这个经济合同还得维持,不能一拍两散,否则自己找谁要合同收益(生活保障、共担房贷、共同抚养幼儿)?
这也就造成了一个奇观:一方面,家庭关系是生活必需品,人们都急着去结婚生孩子;另一方面,家庭又提供不了亲密关系,乃至于还成为互相掠夺情绪价值、饿鬼们互相啃噬的修罗场;而在情感上饿疯了的家庭成员,往往还溜号到家庭之外,花钱买一口情绪价值吃。已婚者购买性服务,老人拿钱给骗子,都是如此。
男性不发表性别议题就当是自己人 女权不发表耽美议题就当是自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