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路小技巧 温馨提示:
年末了,购汇额度要清零了,请大家记得购汇。
不要跟我讲「我没钱」「我钱太少了」「以后再买吧」,各位听我一句劝:
五块十块也是爱!!!
购汇需要:
1. 一类银行卡
最好是非四大行的,因为四大行体验很差,开通购汇权限恨不得把家底都问清楚。手机app都可以查看银行卡是一类还是二类,近年来受断卡行动影响,新卡可能比较难开。
2. 开通购汇权限
四大行应该都需要去柜面,反正使劲忽悠吧,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现在欧元汇率才7我想先存点钱,以后涨到8再买就不划算了,能省一点是一点(一脸真诚)。
非四大行好办很多,我有一张华夏卡竟然啥都不用开通就直接能在手机上购汇,方便死了。(不排除是当年出国前办卡柜员一声不吭给我自动开通了,我不记得了。)
3. 钱
购汇只有每人每年5万美元限制,最低好像是1美元起购。别再说自己没钱了,人民币10块钱总有吧!!!!!
如果你想跑路,你的愿望和现实离得太远而不敢迈出第一步,看完这条嘟就迈一步试试呗,又不亏。而且,银行的美元理财利息比人民币理财高很多。钱放着是会生钱的。
- - -
提前购汇的好处:
1. 正向反馈
提醒你自己还有梦想,并且已经在朝着梦想前进了。步子大小不重要,重要的是前进。
2. 提前储蓄
给未来的自己减轻负担。
3. 积少成多
没有人会发横财,所以从现在开始购汇吧!
4. 防患未然
现在还有每人每年5万美元额度,哪天中共突然发神经暗搓搓不允许银行给用户购汇权限甚至禁止购汇也不是没可能。或者还有人记得#数字人民币 吗?那可是不能购汇的数字,不是货币。
5. 改善生活习惯
想喝奶茶的时候,买五块外汇。想吃垃圾食品了,买五块钱外汇。今天学习了,奖励自己五块钱外汇。今天查资料了,奖励自己五块钱外汇。把生活游戏化,购汇可以成为储蓄游戏,超有意思的!
- - -
如果关注心仪国家的汇率已久,你甚至还能通过外汇来回买卖赚点小钱。金额小并且操作不频繁的话不会引起注意的。引起注意的话就说自己想旅游所以购汇,最近急需要用钱所以又卖出了,多简单。
- - -
所以,从现在开始购汇吧朋友们!具体操作我不写了,网上有很多,可以移步小红书。
五块十块也是爱!!!
某央企招一千多个人,收到一百多万份简历,我要是这国的肉食者我会被吓得睡不着觉。然而某人至今还若无其事沉着如泰山。它大概是觉得,只有那一小点“新质生产力”的从业者,算是真·劳动者,真·大国重器栋梁之材。其他百业凋零的各行各业没饭吃灵活就业街溜子游民们,都是国不需要的废物,就应该上山下乡脱长衫打螺丝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嫌苦嫌累嫌挣得少就是你们活该失业饿死。
乃至于,它没准还把这现象,当成某国的“制度优越性”:别国搞“新质生产力”搞不起来是因为怕导致失业问题政府下台,朕的国不怕,再多人失业没饭吃饿死,他们也没选票,动摇不了朕的江山社稷,有人闹事大不了再拿坦克碾就是了。——无知+自私混蛋到这个地步,它的未来恐怕连歪脖树都不配,只配福禄宴!
合理化坏人的行为,除了道德风险,还有智力风险,也就是会让自己变蠢。比如我看到有人说,川普以关税替代个人所得税的复古做法,其实是在捍卫个人自由,因为向个人收税意味着中央政府的集权。这个思路已经不是复古,而是返祖了。专制政权不约而同的“祖训”,就是要让民众忘记其所攫取的资源,是直接来自民众自己。也就是不要让羊群意识到羊毛出在羊身上。比如中国政府从土地、国企、流转和增值中获取利益;比如俄国直接从自然资源中获取利益,都相当符合自古以来的治术——与民争利而民不知。与之相比,所得税和房产税,由于直接从个人手上征收,非常明确地对应的中央和地方政府的义务,天然就更有利于激发纳税人的问责意识。若其主导地位真能以关税取代(且不说这也是不可能的),也就是中央政府不经过民众就能直接搞到钱,那才真是美国民主的末日。进一步说,以所得税(以及与之对应的房产税)为主,是一种非常精妙的经济安排:国家层面的钱能少收就少收,尽可能让资源都在自由市场上运作,最后看个人能挣到多少,国家再收自己这份钱。这本是个兼顾公平与效率的高明设计,可惜蠢人看不懂。
但,普皇和习皇也是咎由自取。别忘了中俄这两个国家的外宣和渗透在美国选战中的影响(只关注“锈带”其实是搞错了重点——毕竟全球化也有大量的受益者,本来是大致均衡的,所以中俄的影响可以说是一个关键变量)。就“搞乱美国”而言,川皇当选也算是遂了二皇的心愿。但是有一个道理,以二皇的智商不太能想明白:较之于美国,中俄更需要稳定/可预期的国际环境。因为独裁政权虽然从理论上说有更多的“韧性”(aka灰牲口更耐操),然而无论是普皇还是习皇,都不是以文景而是以汉武自居,也就是之前已经透支了这种所谓“韧性”。再加上两人都已经到统治的末期,政策箱里真的没啥工具了。与拜登的步步为营相比,他们更怕的是巨大扰动——即使看起来是有利于他们的巨大扰动。我现在看到简中很多人说什么“好歹现在我们占据着道义优势”就觉得好笑,你们心心念念的疯逼终于上台了,结果对你们的好处就是显出你的好来了?圣上现在要的是这个吗?圣上现在要的是拜登回来好吗?
总有人说,这是夫妻之间的事情,没必要翻来覆去地说。爱看这类内容的人,都是一堆无聊没事做的八婆。
婚姻爱情里面有没有私人的、灰色的、不足与外人道的部分?我认为是有的。对这些感兴趣的时候,我们的目光通常朝向小说和电影。我们阅读张爱玲,观赏伯格曼。我们细细品味那些饮食男女里面的爱欲,也确实是让人很着迷。我认为,这些部分甚至是有超越性的。在几乎不大相同的时空背景和社会制度之下,我们似乎仍然是能够产生某些共情的。总有一些小说或电影的细节深深地抓住我们,让我们体验到一些爱欲的激情,和一些灰色的暧昧。
婚姻作为一项社会制度,当然有其公共性的一面。从财产安排、到家务劳动、到孩子教养,每一个部分作为研究课题,几乎都已经被社会科学划分到毫厘之间。我们从婚姻制度的安排里面,看到自身作为政治的、社会的存在。我们当然可以追问,这样的安排是不是公正、是不是合理?
有人总是会说,清官难断家务事。那当然。婚姻的细枝末节,不是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就能穷尽的。再理性的、正义的光芒,仍然无法抵达某些灰色。这是情感本身的迷人之处。但如果没有合理的制度安排,那么婚姻最后只会成为一个社会里面最容易藏污纳垢的地方。这里面,就不是迷人的灰色,而是黑色的、吃人的血盆大口了。
@RXY
扯远点,这就是我为什么会觉得,“延迟满足”其实是个很坏的东西。它跟当事人的品行和成功机率并不挂钩(那个臭名昭著的“两颗糖实验”已经被骂过太多了,孩子无法延迟满足更可能是因为生存处境匮乏恶劣,而不是他们的能力有问题),却极容易被极权政府利用来欺骗民众。相反,拒绝延迟满足、就要当下吃到蛋糕,这恰恰是民众能戳破极权政府谎言的利器。
男性不发表性别议题就当是自己人 女权不发表耽美议题就当是自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