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油管听节目多次听到主播提白纸运动,如果以后有人研究这一时间段的事件,其实应该从大学生养纸狗开始。
最开始是被关了两三年的大学生自娱自乐,用纸折猫狗假装在养,宿舍走廊里放置着一排排的纸狗,学生还会用绳子牵着它们散步遛狗。还有在自由活动时间组团去操场爬行,爬行活动在网上和线下声势浩大,甚至有专门的活动群。于是在“放风”时间的操场上一群人在爬一群人在遛纸狗。
这当然会让领导不满和恐慌,立刻一刀切不允许爬行也不允许养纸狗,于是那个关于白纸的苏联笑话又被转发出来,传遍网络之后终于有人在线下举起白纸。
同一时间段在武汉和广州有市民反抗封控政策,广州城中村内市民和警察发生冲突,武汉市民上街拆毁封控设施。武汉的那个视频给我印象很深,他们没有喊口号,就只是在路上走,遇到路障就推翻,遇到隔离墙就拆掉,很多人聚在一起一直在往前走。
我知道明朝的藩王们能生,但不知道夸张到如此程度,从开国时候50多个王爷公主,到崇祯年间已经是几十万到一百万的规模!我的天呀!明朝一共才8千到9千万的人口总规模,以及2万多的官员,这官民供养比,离谱到夸张了吧!!!
在墙内是不允许说明朝宗室人多的,甚至能得到明末宗室和清末宗室人数一样的歪理,可拉倒吧!清朝是降等袭爵的,而且人家清朝是和平退位的(那谁学着点),虽然不免子孙落魄,倒也没落得被起义军虐杀的惨境……借古思今,不寒而栗。
https://view.inews.qq.com/k/20210618A051RK00?web_channel=wap&openApp=false&no-redirect=1
大学教育普及以后,制造了一个“高学历的反智群体”,念完大学、研究生、博士,但越念头脑越僵化,眼界越狭窄,行为越自闭。尤其是中国的大学。基本相当于高等技校,学生需要很高的天赋,才不至于念成隧道眼思维。从现实中的接触来看,念完中国的大学,人格还比较整全,眼界还比较开阔,思维还比较清楚,言行还比较阳光的年轻人,可能有10%-20%吧。
https://bird.makeup/users/fanrongy/statuses/1957212974046720205
@Tuilindo @shiguredanjyou
因为经济结构不健康,正经搞产业发展不起来。我记得已故的范畴先生用一个词总结你国(尤其是圣质如初上台以后)的经济结构,非常精准:“权本主义”。名义上的公有制,但绝大多数资源其实是掌握在一小部分红贵手里。所以这国大部分聪明人的“干事业”,就是想方设法从红贵们手里抠钱骗钱糊弄钱,然后赶紧跑路。从前的地产芯片,现在的光伏新能源,都是如此。
经济失速,正在让中国变回一个正常国家。这里的“正常”,不是指国家是正常的,而是民众逐渐开始对不正常的事情有了正常的反应。比如江油事件(校园霸凌),比如郑州续面事件(老板为污蔑顾客七人点一碗面),以前是不太可能演变成群体性冲突的。不是因为中国人冷漠,而是经济上行期大家都在忙着挣钱。特别是当你聚焦在“闹事/围观”的主力军,也就是七亿多劳动年龄人口的时候,就尤其能意识到经济是如何切实改变社会生态的:1、上千人的聚集,就足以形成一起需要从外地借调维稳力量的“群体性事件”;2、一个百分点的失业增加,就意味着全国多了七百多万“闲散人员”;3、中国共有691座城市(县级市及以上),也就是平均到每个城市一万人。这就是最近这一系列(以前不太可能成为群体性事件的)群体性事件的人口基础。
简中,真真正正已经形成了脑回路意义上的“物种隔离”。正常人看这些题目,至少会觉得好奇,因为都是些之前没有想过的问题。比如不愿意生孩子和女性的性别认同有关吗?比如豆瓣“劝分小组”到底是群什么样的人?聪明点的男性,则是更会进一步意识到,很多问题不但跟女性有关,而且也跟自己有关。比如“步行路径应该如何规划才能让女性减小恐惧感”,男性也一样啊!又比如“生育行为影响家庭暴力的经济学分析”,通常作为施暴者的男性难道就不想知道背后的经济因素吗?但,这一切理论与实用价值,在简中正能量那里根本就不存在——女性有什么好研究的?专门把女性问题拿出来研究,难道不奇葩?难道不是境外势力操纵?不过,这个“唐哲同学”无意中说对了一句话:光是这些题目,就足够给他的人生“打开一扇窗户”了。只是在简中这个茧房里,对“窗户”外的正常风景,已经完全没有正常人的反应了。
看到一个分析说,俄军伤亡大,跟“无人机督战”这种新技术有关,这真是太地狱了。以前就算有督战队,好歹也是在后边守着,总还是有些出工不出力的空间。现在(不受干扰的光纤)无人机就悬在你头上,老大哥不但是在看着你,而且是自己躲在绝对安全的地方看着你去送死。不送死回来就让你死,想投降现在就让你死,就算是老兵油子,在这种情况下也只能乖乖当炮灰。这也就顺便解释了,为什么现在俄国的极权统治(毕竟)没有当年的苏联那么酷烈,战争的规模也比当年小得多,但是在伤亡比例(伤亡/总兵力)上接近甚至超过了当年的卫国战争——不是因为战斗更残酷统治更酷烈,而是因为技术进步导致的“督战”方式更先进。关于技术进步的弊端,这是一个无以伦比的例子。由此又联想到强制社保和房租税。本来,再严苛的恶政,由于管不了那么细,实际伤害都可以被大大缓冲。但是考虑到大数据+AI分析,能够让无现金社会的所有金钱往来都无所遁形。所以这些税,理论上是真的可以“应收尽收”的。现在就看党国有没有这个胆子了。
@Tuilindo 我看thread上有一种搅浑水的方法,就是面对一条po文,首先求来源,一旦提供了来源,就开始找这个来源的问题,比如片面,无时效性,非官方背书,渠道可疑,数据不严谨等等等等,然后慢慢就陷入了自证、诛心、道德绑架、情绪勒索、身份话语体系这些典型聊天模式。
这种搅浑水的模式非常明显(很容易识别)且有效,很容易把发言的评论区弄得混乱不堪,然后,不仅影响po文者的心情,还会影响讨论氛围、围观者对po文的关注度,降低其传播意欲。怀疑这是一种被研究出来的方法,通常被用在影响舆论时有组织的水军行为上——不是说这条嘟文下面求来源的人是水军或故意用这招,但这个开局实在是很眼熟……
男性不发表性别议题就当是自己人 女权不发表耽美议题就当是自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