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rmanzxy 有人在底下说他:有本事现在就捐。
这何尝不是一种僭越:你捐与不捐,竟然还要给党国提条件,真当自己是国家的主人了?还点上菜了
我原来以为大学生无故消失只是一个都市传说,如果这个“基因点位完美匹配”的说法是真的,那我还真有点信了。因为以这个要求来说,死囚和脑死亡植物人的数量是不够的。而且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是大学生(为什么不用更“低端”的人口):只有大学生群体,才完美符合(入学时收集血样)“基因库样本完整”和“器官处于最佳状态”这两项。
@normanzxy 更鸡贼的说捐一个月工资,也不知道是一千五还是两千三。
@normanzxy @Windscheid 他甚至还定了个KPI指标:“枪炮声响的那一刻”,就是说朝鲜那种借宣战之名搞剥削的都不行,要贯彻落实,落到实处。牛掰牛掰,给指南针指明方向。
@normanzxy 高情商:要是打起来我捐五千万。
低情商:我赌五千万他不敢打。
hhhhh
@dayangelcp 真不愧是张雪峰啊,秀做到位了,钱一分不用真花,官方还挑不出刺,朝堂、江湖、网络、现实,都被拿捏死了。本来他的“粪坑生存法”就是教人撕咬争利的手段,有违种姓制原则,被官方不满,流量受限。战狼化可以争取到更多话语权,吴京蹭爱国饭之流已然被抛弃了,只有(宣称)真金白银投喂的才能拿到新的挡箭牌。鸡贼到这般精准的地步才能在现在如此恶劣的商业环境下,还能咬下一块肉。
感觉这种“为党/社会主义事业/国家利益牺牲自己(甚至包括家人)的一切利益”作为一种审美还是近几十年的事。因为咱老中的传统文化并不真的推崇这种东西。
就我粗浅的理解来看,老中的传统文化其实是允许牺牲的,但这种牺牲一定要有一个个人的理由。荆轲冒着必死的风险刺杀秦王,是因为受太子丹的恩情,侯嬴朱亥也一样,孟子说舍生取义,义这个东西其实更像是人与人之间的契约,你对我好我就必须对你好。
而在后来,老中对于这种牺牲和献祭的美学基本上是以嘲笑和敌视为主。郭巨埋儿作为这种美学的代表其实有非常大的争议,要么是说郭巨就是个表演型人格,说不定那坨金子是他自己贪财弄得的但又不好说所以搞了这么出戏来洗钱,要么直接说郭巨这种人应该判刑以正人心……
总之,老中的传统文化确实有很多糟糕的东西,但我觉得最起码老中的传统文化总是有这么一股子潜流,是尊重人性、肯定人性和保护人性的。人之常情,圣人弗禁。这是西汉年间就有的说法了。
但自从党来了之后,这种完全没有人性基础的审美就被硬性植入进老中的社会,排异反应还是很大的,就好像大家看老革命电影都更喜欢穿得漂亮的国民党女特务。党总觉得大家会自觉自愿地热爱不通人情、只讲党性的政委,也是一种天真。
当然情况在今天也变了,在今天这种极度压抑的社会氛围之下,搞不好还真会有一些年轻人把这种党性当作生活的方向和目标,一种解药,这就是党的审美开始逐渐扎根的一种倾向,当大家看到很多人嫌弃过去的革命题材电影里展现人性的情节太过于布尔乔亚的时候,你千万别吃惊,这说明党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起了作用。
男性不发表性别议题就当是自己人 女权不发表耽美议题就当是自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