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想到,张爱玲正是因为在港大接受了正统现代文科学术训练,才让她有了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这一点对她日后看破ccp的政治洗脑宣传,尤其是在看到土改的真实情况后不是去主动将其合理化而是在眼见为实的基础上进行思考,最终促使她52年去国肯定起了很大的作用。在黄心村教授的书里详细写了张爱玲在港大的课表,外国文学、中国文学、历史学、逻辑学和英语。再加上张爱玲自己读了很多中国古典文学,对所谓封建王朝的盛衰循环、今之大害唯君而已等问题都是有所思考的。这一点在她的海上花译后记里谈到水浒传的时候有充分的体现。到40年代中后期她被左翼作家围攻,被左翼报纸批判是星期六作家、小资作家、汉奸老婆,一时间到处是辱骂羞辱她的人,这段历史参见《想象与形塑》一书。所以到了50年代,我相信以张爱玲的水平不可能没有察觉到一点不对劲。因此文科自然是有用的啦,文科能保命。当然我说的是现代西方人文学科,不是孔子或者董仲舒或者朱熹那种文科。
我所见的公公大多有过强的性别意识(gender),而嬷嬷大多有过强的性欲意识(erotic),cp粉则大多有过强的专偶制意识(monogamy),这让只是想嗑人和人互动的我很崩溃
#绝望鸽头炖菜
小黑书上很多教人怎么让别人上头让自己下头的推拉术方法论实操课这类视频最看得我大惑不解,包括和朋友之间所谓“维系友情”也是一样,人和人之间不能就靠点真诚相待来自然而然地彼此相系吗,偏要靠些刻意经营的手段攻心,以为对方被自己玩弄股掌之间了、被“攻略”了,人才舒服了……糊涂啊,谁又能真正属于谁呢?说实话用这些术法强修来的缘分能为你真正带来什么快乐呢,就算修到了又是你本心所需的吗?我看不见得。人在寻求人际关系的过程中一旦求术,就已经输了。因为好的缘分是不需要你在这方面投入精力来拴的,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你也并不需要。假如觉得明明身边每个人都是同样相处交往但偏偏自己得的少了,那么先从修自己开始吧。
@Tuilindo @shiguredanjyou
我记得三聚氰胺事件以后,你国修订了牛奶安全和质量标准,对蛋白质成分要求大幅度下降、细菌含量要求大幅度上升。估计是因为看到,你国是真做不出符合国际标准、而价钱又比较亲民的牛奶,非要国际标准,你国聪明人就开始走歪门邪道(比如用三聚氰胺对付蛋白质含量检测)。所以还不如把标准降低,爱掺水掺面粉都随便了,别为了标准再掺人不能吃的奇怪东西……
最近在看一些以前上美厂拍的动画片。
不出意料地,评论区里又冒出了一些“以前的人都为了艺术,现在就是资本、市场……”之类的糊涂话。
但平心而论,市场经济大潮来临之前,上美的动画拍得确实好,很为这种理论提供了一些论据。
接下来是我的观点:
之前上美的东西拍得好,那是因为中国的这个体制最擅长的是“调集极大量的资源投入到一个确定的目标里”。
极权体制确实能做出一些好东西,但这些好东西之所以好,是因为它身上集中了大量的资源和技术、经验、力量。
上美的好东西,无论是《大闹天宫》也好,《哪吒闹海》也罢,无一例外的都是“改编古典神话故事”的类型,因为这些古典神话故事流传甚广,文本经过多年来的千锤百炼,是确定不可能有问题的了。这恰好遮住了体制的短板。
就好比《战争与和平》的改编,还真就是苏联人拍得最好。因为苏联可以为了这个目标集中大量的人力物力,比如为了拍战争场面就可以集中大量的军人,还可以调集国家资源生产大量的戏服、道具……
这个执行力和技术力,好莱坞和BBC都做不到。然而这种东西本身只是锦上添花,因为《战争与和平》本身就是个优秀的故事,只要不乱改,很难拍得难看。
然而,上美也拍过《黑猫警长》和《葫芦娃》,这类动画你说多差也没多差,但也没多好。
同一个上美厂,怎么差别那么大?
很明显,上美厂有能力画出精美的画面,有能力找到最好的配音,但没办法原创出一个精彩的剧本。
剧本,恰好是一个动画中最需要创意和灵感的部分。这个部分,是中国和苏联这类体制永远无法超越市场经济的致命的短板。
原因,自然也是因为没有一个自由的环境可以让大家自由发挥。
明朝和清朝之所以会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小说,那也是因为明清时期允许民间印书卖钱,是不成熟的市场经济催生了良莠不齐的大批小说,西游三国水浒这类小说才能从里面杀出来。
然而,一旦这类古典故事被改编完了,上美又能做什么呢?
换言之,与大家的想象恰恰相反的是:是古代的市场经济的成果补足了上美最大的原创力短板,是现在的极权体制堵死了上美的未来。
同样的原理也可以解释防疫、科技创新等等事物。
男性不发表性别议题就当是自己人 女权不发表耽美议题就当是自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