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很多没有博弈经验的人认知相反的是,如果想让自己的拒绝有力,越少解释理由越简洁直接越好。因为拒绝本身就是结论,对方默认必须接受这个结论,想要解释是ta的需求,你不一定要满足。太多人根本不接受你的拒绝,企图在你的解释里面找漏洞发起下一次试探的进攻。如果担心生硬,那就试着开启循环“不”、“不了”、“不行”、“真的不”、“不要”,多几个变体轮着用,但是不要送上任何附加信息给对方当进攻武器。只要你不想,ta想,你们的利害关系就是冲突的,这不是什么沟通技巧能弥合的。一个连你的拒绝都不接受的人,你指望能和ta缔结任何可信赖的平等的人与人之间关系吗?
@sabishizhiren 昨天刚给豆友科普了“条子生”,就是批条子入读大学的学生,年轻人已经不知道这个词了,但这种现象从未绝迹,只不过越来越隐蔽罢了。
现在万众唾骂的那尔那茜,呵呵,她算啥特权?还要抢个内蒙班的萝卜坑。条子生连这个都不需要,不论考多少分,只看关系硬不硬,每个高校都有名额给条子生的。条子生上面还有顶级权贵们,连高考成绩都不需要,想上那个大学上那个呢!
昨天看《香港第一课》,里面提到很多香港立法会的议员往往喜欢提出非常激进的主张。
这要是大陆人来评论,肯定就是“书生之见空谈误国”云云,说不定这么说的人还要卖弄一下二手史料,攀附明朝的东林党和清流来论证一团乱麻、天天吵架的议会制度是多么低效……
但作者的眼光却看到了制度本身。在立法会,无论是“功能派别”和“分组点票”,乃至《基本法》里的“与政策相关的提案必须报行政长官批准”的条款,都已经注定香港立法会里非建制成员提出的提案很难乃至不可能通过。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立法会议员也只能用激进的言辞来反对现有的政策。一方面香港的市民也知道无法扳倒建制派,干脆找一个反对者用这种方式出出气;另一方面议员们也只能用这种方式使得政府尴尬,推动哪怕一点点的政策改变。
换言之,香港的“乱”本身来自香港回归后的制度缺陷。抛开制度缺陷不谈,一直归咎于“居心叵测”、“一小撮人”,这一直是大陆宣传手法的精髓。然而再漂亮的宣传,如果没有立足于现实,也只能蒙蔽自己。在宣传中沐尽皇恩的香港却变成了现如今最反对甚至最恨大陆的地方,不知官方尴尬否?
【嘉文】
论中国人头脑里的“两个中国”
当朱成虎说要牺牲西安以东与美国打核战争并获得中国民众的一片叫好时,我们就知道在中国人脑海中的祖国并不是自己所生活的家园,而是一个远在天边事不关己的东西,否则谁会缺心眼到支持核平自己?
中国人所认知的国家,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个人认为,中共在许多中国人的头脑中成功植入了两个中国,一个是自己真实生活的压抑而绝望的中国,一个是只存在于中共宣传的雄霸天下不可一世的强大中华帝国。被长期奴化的人们已经习惯了这种”望梅止渴”,一边过着苦逼的生活一边做着大国崛起的白日梦,而且他们还实现了两个中国的灵活切换,在不同的情境下用不同的中国来思考问题。
……
https://ipkmedia.com/285216/
@doorwall 您对我的表达有一些误会,我说的是“小城市”而不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因为小城市执法相对比较随意所以远洋风险小。上海作者的事您要是找到出处了告知下我这边删帖,毕竟个人信息渠道有限我就不再去自己求证了。
@doorwall 上海的是哪位老师可以告知一下吗?我在X、小红书、微博、loft,能找到的平台都找了一圈,确实没有找到上海作者的相关消息。“公安不敢进的只有北京”是您的推测还是不成文的规定还是成文的规定?如果以上信息如您之前的转发所述是“风传”,可以注明一下“如果属实”。
@normanzxy 对于一个动不动喜欢“赌国运”、“弯道超车”的国家来说,穷得没本钱去赌、断一条腿开不了车,是一个你好我好大家好的结局。
老中变穷说明“上天有好生之德”是真的。
今天才知道海棠受害作者均是来自小城市,如果是真的狗日的捅穿这些黑皮菊花!这个事能出圈就是恶法➕量裁漏洞➕远洋捕捞➕性别歧视➕文化歧视➕荡妇羞辱➕LGBT歧视➕诱骗传唤➕欺负涉世未深者的人神共愤集大成,现在又加上地域歧视➕阶级歧视➕选择性执法。我上一次看到这种盯着小城市妇女的犯罪叙事,还是人口拐卖(大城市女性成本高风险大),这就是执法者的思路。
之前晋江也被远洋时发过一个声明,大概是:“老子皇城根下有大哥罩的,就你个地方瘪三还想僭越,收我保护费?”晋江果然就免于一难,某种程度也算保护了作者。这个事没多久海棠就被端了,去年端过一次一看没事今年又端,其他地方的一看如此好欺我也来端。黑社会还知道划底盘立规矩呢,土匪才下山到处抢,能抢谁抢谁,能抢多少是多少。
男性不发表性别议题就当是自己人 女权不发表耽美议题就当是自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