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不太理解的是,中央文件不说人话也就罢了,为什么分析引用的时候也不说人话,也得原样引用?现在有点意识到,那是因为官方那套讲法,里面太多弯弯绕,无数的小心机里暗藏着无数雷区。几乎没给你留下任何发挥的余地,想要不出错,就只能原样引用。比如说,现在要重提发展民营经济,能不能直接说“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呢?不能,只能说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为什么?你体会一下这句话完整版的微妙:“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首先,公有制还是放在前面的,只提民营经济是主次不分别有用心;其次,公有制才配得起“巩固和发展”,民营经济只能用“鼓励和支持”,等级不同不可僭越;最后也是最关键的,对民营经济的“毫不动摇”,落点并不是“支持”而是“引导”,也就是我们管着你,不能让你翘尾巴——这才是真正需要“毫不动摇”的地方。你想想,这么多微妙的小心思,个个都是雷池,就算病人心跳骤停也不能大呼小叫喊救命,只能规规矩矩地用“两个毫不动摇”这个官定的说法才保险。
用“收放自如”来形容治理水平,是一个灾难性的引喻失义。这个词(如果是正面应用的话)只能用来形容艺术,因为艺术一方面需要有充沛情感,另一方面又不能显得突兀和造作,所以大收大放又能自然得体,那当然就代表很高的造诣了。可是放在行政治理这块,原本的褒义突然就会变成贬义。因为首先,行政不是演戏,最好是既不要大收也不要大放,有这样的突然转向,本身就说明你做得不够好。其次,如果实在要有一惊一乍的强烈政策波动,你说出来取得大家的谅解也行,你得意洋洋地还在那儿刺激大家算怎么回事?要知道,你的“自如”跟治理水平一毛钱关系都没有,只不过是因为被你折腾的人拿你没办法而已。他们但凡上街举个白纸,你就没那么自如了对吧?所以得意个屁啊!
@board
也不只是2017年北京政府清理低端人口,还有2020年初好多援助武汉的普通人,回到所属省份家乡被歧视甚至不准ta们回来,就如现在情形,北京快递员人手不足,北京政府倡议公民兼职骑手,但是,希望去北京兼职骑手的快递员们,要想清楚了,因为你一旦注册骑手,那么你的个人信息数据就会被特别关注,且之后不容易注销删除骑手,会发生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例如要自掏腰包去做核酸,凡事此地政府倡议公民要助力渡难关的事,请各位要多多想想此地政府在2020年是怎么背刺善良的人。
封控是政治。解封是政治。解封后不公布死亡人数也是政治,要从政治的角度去思考。
解封的决策者是政府,政府垄断了所有的权力封控和解封,也就是责任方。政府不希望民众看到死亡人数去质疑解封的政策,进而政府作为政策主体被质疑,影响自己的权威。
中国政府解封是急转弯,是在各地出现反抗,民怨沸腾,而且北京失守,无法清零的状态下解封的。根本没有做好准备。如果公布死亡率,也会让人注意到为什么突然解封的原因,这也是一向要面子的爹的小九九。
我一直划重点——权力只对权力的来源负责。中国民众不是权力的来源,无法选拔和罢免官员。这种体制必然造成政府的组成,官员缺乏意愿去为了民生增加自己的工作量,即懒政。
如果死亡率一高,民众自然会期待政府出降低死亡率的方案,比如限购药品,限制餐饮业,对人流量大的服务业从事人员开展核酸检测......如果上级没有指令,政府只会维系最低的职能,只会不做不错,不会冒风险多做多错。
中国官方必然要“胜利”,凭借死亡人数低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体现制度优势。所以,官员也不会冒仕途的风险,犯政治错误去公布死亡数据。
我一直在想,“动态清零”之后会是什么政策,现在大概有个眉目了,应该就是“快速过峰”。说是不会这么说的,但是实际上已经在这么做了。妙的是,表面上这是所谓“一列高铁两个头,开了这头开那头”。可是你仔细一看,高铁还是同一列高铁,一点儿都不带变的。“动态清零”的要义就是不管不顾,我只要清零,要堵你门就堵你门就拉你去方舱就拉你去方舱;“快速过峰”看起来是不清零了,但是它的要义同样也是不管不顾,疫苗也不安排药也不安排连尸体火化都得排三天的队,总之就是大家赶紧得一遍然后开工干活把经济搞上去免得财政完蛋。你看这个前前后后是不是一个调调?他们唯一不会的,就是那个唯一正确可行,但却一直被说成是“躺平”的“拉平曲线”策略。因为这需要权衡,既要尽可能少地限制个人权利,又要不突破医疗资源的上限。同时还需要一种灵活与开放的态度,随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政策微调,并且实时与民众沟通取得共识。这种细活,完全超出了这列高铁的能力。唯一的好消息是,具有简中生活智慧的人一能意识到,同样是“不管不顾”,单纯是不顾我们的死活,其实是好过不惜一切代价达成某个目标而对我们的死活不管不顾的。这就是为什么快速过峰时期的北京虽然表面上是一座死城,但是人们内心反倒比一个月前更活络的原因。
男性不发表性别议题就当是自己人 女权不发表耽美议题就当是自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