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坚持“编程随想”事件瞒着他老婆是策略的,我只能说你既不懂爱情也不懂尊重,还从不将女性看作自己的盟友——哪怕不可能成为盟友,也有知情权吧,哪怕因为这个事离婚呢。他入狱后,他老婆连找哪边的媒体都不知道,只能发帖说“我老公很爱国”,然后就被你们抓住不放,说这种老婆是不可能告诉她真相的。你们这么懂策略,也没见你们自己对抗中共啊,你可能会说你在那样的处境下也会瞒着老婆,我不知道你有一个怎样的梦想,但我确实知道了你看不起自己老婆,也没有离婚的勇气。
马的那段推,有几种可能。
一,如一些“完全理解”象友所认为的,是作为获取一些急需福利的交换条件,被胁迫发的。完全不是自己的真实想法。
二、如一些“很难接受”象友所认为,字面意思就是她本人的真实想法。
三、介于以上两种之间,受到一些胁迫,发文内容是本人考虑后编写。但某些内容和“很难接受”象友的理解可能有些出入。(比如——我瞎猜的——她所说的“反贼”,指的是狭义反贼,也就是特指一些真的看热闹不嫌事大,恨不得她过特别不好,然后以此作为攻击土共武器的。而不是指广义上大家普遍自嘲的“反贼”。)
我觉得值得恶毒辱骂的只有一种:明知道她是第一种情况但是领了任务的外宣到处截图转发的人。
认为她发的就是她想的,然后去攻击她的也过分。
认为她发的就是她想的,然后去原推下找她讲道理的,可以理解但是没什么必要。因为每天都活在千斤重压下和生死存亡线上的人,道理不能当饭吃也不能当药喝。她想的对与不对不是那么重要,她实际能过好一点就行。
那位象友似乎是关心马,又相信这些是她本人真实想法,认为自己被划入别有企图类,所以感到难过而已。
我觉得做自己愿意做的选择就好,不要去攻击别人。
不管她说什么都相信她不是粉红,愿意帮助她,OK。
认为她是粉红,但想到她的经历处境,还是愿意帮助她,OK。
认为她是粉红,不再愿意帮助她,OK。
认为她不是粉红,但是(可能因为其他原因)也不想帮助她,OK。
无视如此惊人的苦难,根本不关心她,过自己的日子,(冷漠但是也)OK。
没有必要去骂觉得被误会所以感到难过的象友啊。如果觉得这种委屈和马的经历比起来实在是太不值一提,那忽略她就好了吧。
如果是担心象友的嘟会影响到别人对马的帮助,那就回复自己的看法,说你觉得马是被胁迫发的,同样也会有人看到,就可以了啊。
对飞天的指责总觉得是有点,令人痛心的内耗。
上个月,中国代表还刚刚在国际劳工组织大会上就此问题做过主题发言,发言是这么说的:“……我们坚决反对当前一些国家以保护劳工权益为幌子,基于不实信息,对其他国家实施单边制裁,干扰、破坏全球供应链的做法……战略执行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各国发展阶段和现实国情,充分尊重各国政治、历史、文化背景,聚焦解决产生供应链体面劳动的深层次问题。”此刻做这些堂皇的知识性总结,与所总结的这事情本身相反衬,加之与我的距离之近,给我一种强烈的知识无用感。
看完李老师对00后的解读,我又往前想了一下。
00后往前20年里的孩子(再减去一小部分95后),咱们只说那93%,还是吃过见过苦的。城里孩子见过苦,城外孩子吃过苦,再往外那根本就是苦出身了。这些孩子能知道对比,能知道珍惜,能知道什么不是与生俱来的,能知道什么是有可能失去的,能知道什么是出自自己的,能知道什么是来自别人的,能知道井底方寸之小,能知道海阔天空之大。
城里的00后则“大多”没有过这种由苦到甜由简入奢的过程,缺少了在变化中比较的经历。正是这种以前的“有知”成为了“无知之知”,再加上党国有意规训的结果,使得00后在成长阶段变成了认为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天生就有的,无法得知奢甜背后的简苦,无法确定自己的位置——就好像出生就用智能手机活在数字世界里的一代人,当然认为这就是世界的本来面貌,无法认知到之前那个实在的人与物进行物理交互的世界。
时也运也命也啊……
以防有人不了解情况:马泮艳从巫山逃出来之后,曾找过巫山县和重庆市政府,也去过法院起诉,要求追究贩卖和强奸她的人,并且在网上写文公开自己的经历。重庆和巫山把她当维稳对象,从百般刁难发展成骚扰跟踪,她们母女几乎过着流浪生活,靠好心网友接济。
马姑娘想送然然去特殊学校,但居住地的公立学校不收,私立学校特别昂贵,她回户籍地可以让然然读公立特殊学校,户籍地政府又借机刁难。
教育、医疗、福利之类任何需要与政府打交道的事情,都成为政府刁难她、要求她拿点东西来交换的机会,有时要求她删掉某篇文章,有时要求她停止某个官司。这些事情,她在网上写了删,删了写,最后还是删。
后来,只要政府出面给点本就属于她们母女的社会保障,她都会发布一些 “感谢国家、感谢政府、我跟外网反华势力划清界限” 的言论——这是怎么回事,明眼人都明白。
我也文字狱一下:拿着马姑娘的言论(不管马姑娘是不是真心的)上网挑拨离间的人,是重庆派来的吧?逼死她们母女,就没有人知道重庆辖区农村的黑暗了,是打这个算盘吧?
李老师对鬼山哥的这篇分析写得真好,只是“00后是真正吃着共和国的经济红利长大的一代人”这句话需要更多的解释。00后最大的问题,是他们的成长正好赶上两个前所未有:中国经济红利的外在表现前所未有+舆论控制和洗脑教育的强度前所未有。这一里一外的夹击足以摧毁任何人的心志,很多前公知都真心给跪了,更何况这些对于经济腾飞的前因后果和相对比较宽松的舆论氛围完全没有任何记忆的年轻人。直到他们开始找工作,亲身体验到社会的水温,才会隐隐感到哪里不对。可是这时候的一切质疑,又可以丝滑链接到“一切苦难都是因为美帝见不得中国崛起所以卡我们脖子”这样的民族主义叙事。只有在官媒过于不体恤民间疾苦的时候才会偶尔有点触动,除此之外再也没有清醒的可能。唯一的好消息是,以官媒的操性来说,把00后必然会不断接受的社会毒打完全解释成境外势力作祟这么高难度的细致工作,它们是做不来的。毕竟拜登打的牌都太间接,直接呼到00后脸上的大耳刮子,都是纯纯的国货。
https://twitter.com/lilaoshizuikeai/status/1642892292703891460
看到有人在討論,為什麼童年時期受到虐待的孩子,長大後很容易陷在辛苦的關係裡。
就我的理解,這要從孩子的角度去想。在這種家庭環境成長的小孩,很容易學到用「順服」的方式來避免被進一步處罰。畢竟孩子的整體能力有限,所以這已經是為了生存而作出的最大努力,而且它很可能在當時是有效的。我們都知道要廢棄一個有效的方案是困難的,就好像車子還能跑就不會想到要換輪胎一樣,順服隨著年紀增長深入骨髓,養成習慣。雖然日後可能有機會使用更好的方式,例如反擊或逃跑,但恐懼與生存的本能是很強烈的,情緒會蓋過理智。所以在危機當下,練習使用其他方式的機會也不會多。直到孩子長大成人,才發現內在的武器庫發育不全,要避免受傷的最主要策略還是順服。
在這種狀態下,如果關係的相對方很擅長製造恐懼,這個順服的成年人就可能會不斷地委曲求全,以交換免於被處罰的安全感,直接的結果就是很容易被控制。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所謂擅長製造恐懼的人,可能也是在自己的家庭當中為了生存,長期練習的結果。所以他們對於恐懼有沒有效果是很敏感的,會變成他們可以從人群中「獵殺」,很快找到那個最可能順服的人(這並非偶然),直接啟動一個不良關係的惡性循環。
现在上微博是什么感觉,荒芜,连蛆都拱不起来的荒芜。
之前饭圈一统天下的时候虽然乌烟瘴气却不失市井的生机勃勃,手段用尽丑事做完,撕逼也好吃瓜也罢,都是觊觎流量的野心勃勃虎视眈眈。肖战不是第一个在黑暗森林中召唤魔法的人确是第一个将魔法打击摊开来普及的人。魔法攻击是潘多拉的魔盒,一旦打开就无差别攻击所有人。
而我在饭圈时代又尤其怀念女权时代。女权时代是白银时代,理论女权、线下女权、营销女权、粉红女权、男性女权,各路女权V犹如雨后春笋,思想交锋观点碰撞并肩和蛆战斗,我还记得一个梗“魔幻2018”。然而这个胜景不到五年就死的死伤的伤,喝茶的喝茶被捕的被捕,有人销声匿迹有人零零星星散落在各个平台。
公知时代是微博的黄金年代,现在的人一定无法想象微博十多年前微博的slogan是围观改变中国。作业本、变态辣椒、慕容雪村、李大眼、宁财神,那是个多么鲜活有趣的时代,有么多好玩的段子。现在的境外反贼为反而反合共知真没法比,get不到中国人的G点。
先是有趣的人了,然后是产出观点的人走了,最后连产出的人走都走了,微博现在就是蛆的天下,蛆在粪坑里互撕,现在连撕都撕不动撕不出水花。也是,365天天天辱华谁都会脱敏
男性不发表性别议题就当是自己人 女权不发表耽美议题就当是自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