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张桂梅可能是唯一一个有党性且还能让我有好感的共产党员(当然如果现实中有过交集的话不好说)。但那部宣传片我还是从一开始就没打算看,毕竟你国现在的文宣什么质量我也不是不知道,不用看就能确定肯定是一坨屎。不过看到一部表面上颂扬张桂梅的宣传片居然能引得那么多粉红女权开喷,实在是太搞笑了。
2:看到有人提到这部片子不好拍的地方:女权不能提因为今上不喜欢,党性又不能提因为没有市场。只好拍成思念老公了。其实这种赞美党性的东西以前也没市场,票房还不是靠企事业单位和学校包场,有几个人是真闲得蛋疼花钱看主旋律片受教育去的。为什么现在拍这种万众瞩目的主旋律片居然要顾虑没有市场这种事了呢?因为鹰犬走狗的工资都快发不出了,政府没钱包场了啊!
政郁是有生产性的。首先是物质性的生产性:如果你2020年初就看透了这个社会在应对危机时有多糟糕(以前看不清我不怪你,2020年还没看清就真没救了),下定决心出掉非自住房产,尽可能把人民币资产转为美元资产,现在至少翻倍(BTW这不是投资建议因为后期还可能会跌,但是从“应对危机”这一点来讲,你的安全感会和完全不一样,更不用说跟2021年还在买房和投资的人相比了)。其次是精神的生产性:大爹虽然连奶头乐都不让你有,但是大爹的焦头烂额连滚带爬左右支绌色厉内荏持续烂尾频繁被打脸打肿脸充胖子,本身就是反贼源源不绝的奶头乐,比综艺和短视频好玩多了也高级多了。在真诚的小粉红痛心疾首或者茫然不知所措的时候,你一边享受着美股的强势上涨一边乐不可支地看着层出不穷的新段子,中美两大强国分别伺候着你的精神和肉体,这福分还小吗这福分?
刚才太太说「《芭比》这样的优秀女权片全网宣传已经非常多了但国内只有2亿多票房,给张桂梅电影投资其回报率肉眼可见不会太高」~
这倒是提醒了我~冢椁网络上热议的女权话题,大比例只是虚假繁荣~
看看冢椁人口结构,一线准一线大城市就那么几个,关心女权议题者多数集中在这些城市。网络上,她们在女权议题上声量比较大,于是会显得很有影响力而已,可这只是一种幻觉。毕竟冢椁多得是徐州这种地方还在囚禁妇女、沙东妇女不能上桌吃饭、追男宝、性别比愈发失衡……
另外,椁男比女性多出至少三千万,这还是少说了,我看过一个分析认为椁男多出7000万+。
没准女权议题只是虚假繁荣。因为《芭比》票房的确很说明问题~再看看冢椁爆了票房的椁产片,其实能看到基本盘的取向,主打几点:民族主义、父权+男权……
女性题材、女权电影很难上桌。
网络上女权主义声量大,只是虚假繁荣。现实恐怕依旧惨淡,甚至更坏~
说实在的,拥有像普通男人那样的自信,其实就是对我们自己更好一点。这个世界上有那么多在任何领域都不算拔尖的男人取得了成功,那么,或许我们也是时候放下对完美的执念,轻装上阵了。那些将孩子完全交给伴侣照看,自己去出差的男性,可曾因为内疚而彻夜难眠?那些与女同事发生冲突的男性可曾花两周纠结过自己的态度是否过激?我并不是说女性应该将对自身的要求降到大多数男人那样低的位置。我只是想告诉大家,不要再为自己无法成为“圣母”或是“神奇女侠”而自责了,我们应该允许自己像个正常人类一样,拥有瑕疵和缺陷。社会对男人的要求过低,对女人的要求却高得离谱。让我们保留人的基本权利,允许自己丑陋、脏乱、粗鲁、刻薄、易怒、邋遢、疲惫、自私、虚弱吧。
这部纪录片上天入地抽丝剥茧的调查能力太强了。剧情也很好看——既有宏大的即修即弃基建,宛若人类毁灭后的文明残骸,也有微观的血肉之躯与警察封锁线的冲撞。既有美国研究机构从卫星看到的大地夜晚的灯光,也有边境上偷渡的中国人,以及贵州的农妇在不会有车行驶的六车道高架公路上晒辣椒。
而我不需要这样的纪录片来告诉我,地方政府债务危如累卵,中国经济已崩盘。我身处其中。我看着饭堂的馒头变贵,变小,变馊。看着身边的人失业,破产,银行里的积蓄爆雷,然后自杀。我就是这废墟的一部分,正在以骨折的价格典卖首饰。
而我还看到这纪录片没有说的——有的人从未交过一分钱社保,退休后每月仅是医疗报销额度就有2万元,他的子女在海外过着极度奢华的生活。
@tenny_lu @ryokokoro
我不完全地罗列一下吧——民兵、供销社、房产双轨制、枫桥经验、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个人网络平台前台实名制、国家总体安全观、行政处罚权下放基层……
它倒车到文革,是有细致规划的。😑
男性不发表性别议题就当是自己人 女权不发表耽美议题就当是自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