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缩比通胀更可怕,这是一个经济学的常识。可是为什么还是一步步走到通缩这一步了呢?就是因为死活不给真正有消费需要的底层发钱。即使货币放水比美国厉害得多(M2与GDP的比例远超美国),但是需求起不来,所以钱就只是在空转。现在问题来了:这么明显的问题,为什么就是不改呢?我觉得这里面的心态,除了政权本质上就不用对下负责之外,还有一个更有力的解释(之所以说“更”,是因为即使不从照顾民生的角度考虑,只从技术上说也应该发钱拉动消费),那就是从建政第一天起,就根植于这个政权心中的对于通货膨胀的恐惧。毕竟在官方叙事里,国民政府就是因为这个在大陆失去政权的。然而问题是,这个叙事本来就是为了误导人的。因为国共内战真正决定性的力量是背后苏联和美国的博弈。官方叙事之所以想让人相信国统区的通胀/民不聊生才是决定性因素,这本身就是一种欺骗。现在骗来骗去,把自己都骗也,以致在刺激消费上畏首畏尾,错过了拯救经济的最后一个机会,也真是很好笑。
现在越来越意识到“从世界看中国”这个说法的重要性,比如周晓在访谈中表达了一个观点,是我之前都没有想过的:毛泽东之所以在大跃进失败后还那么有底气,是因为他看到了一些国内没看到的东西,那就是西方左派对他的支持。(以下是我接着讲)而西方左派为什么支持呢?没有切肤之痛当然是首要原因,还有一个更阴暗的,他们自己也没意识到的点,那就是中国作为一个实验室,可以用来验证各种理论是否可行。共产主义听起来还是有点道理的,苏联已经被证伪了,那就让中国人再试试呗,反正是死道友不死贫道,不行就算了。我觉得说到西方的傲慢,这他娘的才是真正的傲慢。从这一点上来说,西方的左派比右派更具有一种不自知的邪恶。
这几天复习到掉san突然让我想起我第一个本科来。社会对女性的围猎让我被强暴被虐待从而患上重度抑郁症这些的就不说了,但是哪怕是患病之后寻求治疗的路也是格外的艰难。和大部分当时的人一样,我不知道抑郁症是什么,我只知道我从早到晚都没办法从床上爬起来,没法读书,没法考试。不去参加考试当然就会挂科,而当了一辈子的优等生的我当然受不了这件事,于是才吭哧瘪肚地去找学校的咨询师。咨询师听了我的情况之后斩钉截铁地告诉我我病了,要我去看医生,我当时非常不高兴,毕竟在一个老中小镇做题家眼里,我怎么可能抑郁?我明明就是懒。当然后来还是再反复挂科和掰扯下看了医生,可是拿到诊断也不能接受。父母当然不同意我吃药,跟他们说我有抑郁症仿佛跟出柜一样。你确实你不是一时心情不好?你确定你不是就是懒?你确定你不是因为阴暗的电影看得太多了?这样又掰扯了快一年。等到真的开始吃药,我的情况以及近乎无可救药,其实当时的情况就应该休学休息一下。但是父母当然不能理解,于是我哪怕gap了一个学期没上课,那个学期我还是在每天工作12个小时,骑着自行车在凌晨三点的大雪里送外卖。然而等到继续上课之后,还是无法起床,无法吃饭,无法去考试,无法考试就会继续挂科。直到挂科挂到学校要开除我,我才决定去跳楼。一条腿迈出去,最后还是收了回来,跳楼未遂,才决定的休学。当时其实学了一个没有那么困难的math/business的专业,直到休学之后我重新回到加拿大才开始真的开始学习,成绩回升并且顺利毕业。但是过往的经历让我一度怀疑自己的智商,相信了一辈子自己是个聪明人,自我的价值也建立于此,就这样被这几年的反复操磨给打碎了。
当然后来不甘心,也感谢我的家人和爱人的支持,我现在又读书了,读了个除了数学就是数学的纯数学。人状态恢复正常了,加上有家属无微不至地照顾和监督,我(至少目前还是)成绩是一个小数点都没有被扣过的一水A+。
想起之前的经历还是觉得很唏嘘,现在觉得生病就看病,累了就休息是多么简单的道理,但当时却在那个死循环里困了那么多年。我是幸运有了second chance,而很多人估计已经就在那个死循环里就这样被活活地耗死了。
“血槽姐”后续
12月8日,上海市网信办联合相关平台查处了一批涉及“血槽姐”相关造谣,人肉网暴的账号
看写的好的虚构作品,特别是重在塑造人物的,我就会很感动。尤其是体察到“写作者的诚实”的时刻:勇敢地全方位展露自己,以身与读者对话。
文字中,能暴露的信息,其实真的非常多。除了显而易见的叙事技巧和价值观外,还有很多隐藏的情感线索。比如,我一都能识别出,作者无意识地“代入”笔下的哪个角色,作者更爱或者说更共情谁。往往,好作者会有强大的博爱能力,与笔下每一个角色心意相通。背德的,平庸的,别扭的,都会被接纳,而不是被评判。而作为读者,一旦往细里读,文本里到处火光迸裂。
相反,如果感受到作者强烈的审判/judgement,我就很不舒服。常见的有塑造一个招骂的“圣母”靶子证明西方民主自由行不通(知道这是谁吧)!以及很多中国的“知名“男作家。你没有爱的能力,是藏不住的。
这是个非常具有标本意义的一线城市中产困境:看起来资产丰厚(个人房产+现金有六七百万,绝对是前1%的家庭),但是在一个缺乏兜底机制,未来也看不到希望的社会里,还是经不起中年失业这样的冲击。其实他给出的这些方案都有一个共同问题,就是还是在这个系统里打转。然而覆巢之下无完卵,你也不想想,大洪水能淹没你的工作,就不能淹没你的投资?你一个年富力强,也有足够资历(以他累积的资产来看工作能力还是有的)的人,居然完全找不到新工作。大环境都这样了,你还敢在继续持有大宗资产(自住房)并且琢磨着找投资机会?这不是记吃不记打吗?所以,现在的中产需要的是彻底改变传统的资产配置思维模式,跳出原有的环境想问题。具体到这个人来说,1、他最优先要做的就是卖房,上海外环附近租房一年七八万就已经可以住得很舒服了(而且反正不上班可以住得更近些,租金还可以更便宜),现在他这套80平的房应该可以卖300-400万,以美国国债4-5%的收益率来说,卖房+租房=每年凭空多出8万左右的收入,每个月六千多的生活费不就稳了吗?2、手头的三百万现金,无论是换美元境外投资还是国内投QDII,总之是要转到长期来看收益更高的地方,以纳指半个世纪平均10%的复利年化来说,这笔钱长期来看每年能产生30万左右的收益,生活费绝对是没问题的;3、反正有车,偶尔开开顺风车挣点外快,有个进项心里也安定些。总之,每年生活开支在30万左右的话(这已经可以过得很舒服了),以他现在的资产水平,即使完全没有任何劳动收入,也只需要4-5%的资产收益就够维持了,而这不正是现在美元的无风险收益率吗?
部分台湾人,是我见过的所谓民主社会最大的笑话。他们本质上和大陆的小粉红一样——你只能说我好,不能说我差。甚至好不如小粉红,因为小粉红也偶尔会承认自己国家的不足。但网络上的台湾人不会。我们台湾最好,我们自有岛情在,你有什么资格批评我们……
台湾是我见过的唯一不能批评的所谓民主社会。台湾人也是我见过的唯一不接受批评的所谓民主公民。
一堆大陆移民的后代躲在“中华民国”的招牌下合法苟且,却认为自己和中华毫无关系,对大陆人民抱有刻骨的漠然和仇视;在美国的羽翼下才得以安然,却认为一切都是自己努力得来的且该得的;自诩民主的制度,却不接受民主最基本的人道与道义;要求国际社会的帮助理所当然,轮到自己就岛情特殊……
什么叫岛民心态?台湾就是最好的示范。
#新现场NewLive 微博:
啊啊啊啊
- 转发 @极品基老伴Vicious : :sys_link: 伊恩·麦凯伦 https://m.weibo.cn/p/index?extparam=%E4%BC%8A%E6%81%A9%C2%B7%E9%BA%A6%E5%87%AF%E4%BC%A6&containerid=100808e89a75fadce79689e4705fc84371c15f [全力以赴] 伊恩和德爷两个可爱终于又合体啦~ One Night Only Event At The Ivy West Street In Partnership With Acting For Others.
男性不发表性别议题就当是自己人 女权不发表耽美议题就当是自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