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更新内容

关于“年轻人越来越没有出路”,这张图太说明问题了。大致可以这样理解:有住房公积金≈有个正经工作≈有出路。在2023年,这个“有出路”的比例,对于应届毕业生而言是22.12%(256.15/1158)。即使把“继续读研”也算成一条“出路”,也就是分子加上130.2万2023年入学的研究生,也只不过是把比例提高到了33.36%。而且别忘了不是所有人都能上大学。如果我们把分母换成在2001年出生的1702万人(2023年就业的主要年龄层),这就比例就变成了22.7%。大致来说,就是在2023年找工作/考研的年轻人里,将近八成是会比较失望的。

甘思德(cott Kennedy)把“为什么不救经济/没有足够力度的救市政策”这个问题梳理得很清楚:(圣上)1、不知道真相、2、不知道该怎么办、3、不在乎(政治安全才是首要问题)、4、不赞同(觉得现在的政策是有效的所以不接受批评)。但他漏掉了一个根本点:5、不喜欢。首先,“不知道真相”不是真不知道,而是因为不喜欢(根本不需要做到花拉子模信使那一步,只需要在读内参的时候微表情有不对劲,下次底下人就不敢这么汇报了)。其次,“不知道怎么做”也不是真不知道,也是因为不喜欢。因为所有正确的做法(比如保民生而不是继续往高科技砸钱),都是对其整个治国理念的否定。最后,甚至当圣上真心觉得自己现在的政策是有效的,只是刁民不理解的时候,也只是因为他喜欢国进民退和不被卡脖子(发展高科技而不是保就业)这个方向,底下人才会给他提供足够的证据来支持他的想法。至于圣上是不是真的“不在乎”,这一点最有趣。甘思德说这个解释是“最不受中国对话者欢迎的,但持该观点的人深信不疑”。为什么大家不欢迎这个解释?因为它太过阴暗。可是为什么持该观点的人深信不疑?因为它几乎一定真的——自古以来,哪个极权统治者是把经济放在第一位的?就算重视经济,那也是为了别的目的好不好?

tw.news.yahoo.com/%E7%BF%92%E8

女考生因为穿裙子被网暴到放弃高考这条新闻真的气死人,上至政府下到媒体再到男的网民,通通在奉献自己的恶!本来就是高考极致的形式主义害死人,什么裤子上的金属拉链要扯掉,鞋子上一点点金属要拿掉。关键这个女生第一天考试屁事没有,第二天就不行了。我看就是因为还是民警要宣传,搞个亲民好形象,没有困难也要制造困难。然后买拖鞋过程被各种拍,还偏偏喜欢拍别人的下半身?传统媒体却在新闻下面配这种凝视的视频照片,自媒体看到了就说的什么“露着大白腿” “哪像高考生” 这类的鬼话引导网爆,那些明明喜欢得不得了的国男突然就化生正义大使大肆对这女生口诛笔伐荡妇羞辱了。媒体平时播报个稍微敏感的新闻都要控评精选的,评论区下面这么多违法的人身攻击反而不管不问了?
从制度到个人从政府到民间,都要对一个穿裙子的女生过不去,烂透了。
中国有担当的大学,应该要录取这名女生。可惜大部分高校只敢搞点合法的自主招生来寻租敛财。大概率也都不愿摊这个浑水的…

六四中拒绝执行戒严令军官其实很多,包括38军军长徐勤先等,事后多达3000多人上军事法庭受审,但成建制抗命的主要是28军,这也是唯一一支成建制没有抵达指定戒严位置的部队,28军官兵沿途受到了北京市民的保护和优待,网上那些北京市民给戒严官兵送食物送水的照片是真的,但主要是给这支抗命的部队

以下节选自《六四镇压时消极抗命的28集团军》

人们将从复兴医院拿到的血衣展示给官兵们看,血的事实震撼了整个二十八集团军,军心涣散,许多士兵气愤地撕掉领章,扯下帽徽,有士兵把枪枝扔进护城河。靠近木樨地立交桥有七、八十辆军车,官兵全都下了车,弃车而不顾,倾听民众述说,整个部队失去控制。

上午十点钟左右,愤怒的民众又开始焚烧装甲车和军用卡车,官兵们不但不予以制止,甚至有官兵主动传授快速点燃装甲车的方法。被点燃的装甲车、军用卡车越来越多,一时间,从木樨地到军事博物馆的路段上火光熊熊。第二十八集团军总共被烧毁了七十四辆军车,包括三十一辆装甲车和二辆通讯电台车,是军车被烧最多的一支戒严部队。

配图有点魔性

事件中作大恶的三方:

一.拿着鸡毛当令箭一定要做出严格安检样子的官方和检查员,在疫情三年已经早就立了威、成了怪兽。

二.已经死了但还存在着,闻腥而至的媒体和自媒体,疯狂传播照片+引导舆论“她穿的不像个学生样子”

三.毫无口德、无底线意淫+辱骂的incel网暴群氓。

烂到不能再烂了!你国针对普通个人、弱势个体已经形成了成熟的、反应迅速的线下+线上“批倒批臭”全通路,简直赛博版游街示众,未来如何,不敢设想。

显示全部对话

一个感慨:如果念书时候的数学/物理/化学/生物是从日常做饭/烘焙/养花种菜/清洁/维修的角度去讲,大概我既会对科学知识更有兴趣&学得更好,又在生活自理上少走很多弯路。经常是翻车之后debugging的过程中突然发现原理其实是已经知道的,但它只是一块沉睡在那里的detached知识,从来没有actively用起来。
然而比起考试和把人分成三六九等、给一些人鄙视另一些人的理由、用看似高大上/高精尖来蒙蔽甚至欺骗一些人,science难道不是更应该for everyday life让人过得更容易和愉快一些吗?

崇洋媚日穿日本衣服,用来羞辱+网暴女性百试百灵。大到赵薇军旗装事件,小到在武汉大学穿和服拍照,和无锡穿和服逛街被扒掉,总能掀起一浪高过一浪的民粹情绪。

再加上安检员个人意识形态参差不齐,且掌握了一点点生杀予夺的权力,肯定如疫情三年的大白一样肆无忌惮的。官方带头、媒体浇油,突破了“穿衣自由”法治底线,incel男自然开始跟着狂欢,辱骂一个政治污点女贱民不但毫无风险,还尽情挥洒脑中的黄色废料,何乐而不为呢!真·人间索多玛。

另外我虽认为发生在珠三角不至于闹这么难看,但也不能打包票。经过疫情三年我认为整个国家不可能有例外之地,丑恶无处不在。

显示全部对话

屈原老师投江的时候,二话不说一个猛子就扎进去了。到了钱谦益,就开始嫌水太凉了。说明什么,说明明末真的就是小冰期了 :0560:

想到一个很火的“外国人读红楼”的热搜,这个人认为林黛玉死前焚诗是一种“纯粹的追求”,完全罔顾焚诗的情节完全是封建社会对女子才华压迫和抹杀的体现(高鹗所续的情节),居然还有很多人认同,认为他读懂了林黛玉……真是无语
焚稿就是明清时期压迫女诗人的常用手段,高鹗用宝黛爱情粉饰男权社会的罪,再来几句“弱水三千”“故人是谁”云云,把这些人感动的一塌糊涂,从而让人完全接受了“焚稿”是一种美学。但真正读懂林黛玉的人绝对不会这么想,这段焚稿断痴情把她这个人完完全全当成贾宝玉的配偶了。林黛玉其实是一个非常“朋克”的人,她自知活不长,所以把生命都扑在了诗上,既然活不长不如写踏马的,每一句诗都是她活过的证明,是她精神世界的结晶。被贾宝玉辜负所以要烧掉诗稿,说明诗稿就是给贾宝玉写的,只求贾宝玉的理解。然而舞美吟只关乎被误读的古代女子,海棠诗菊花诗柳絮词等又是在喻己,与宝玉何干?这么读黛玉和那个破综艺里对黛玉的矮化有什么区别呢?

过两天又是热烈庆祝楚独抗统分子屈原跳江,自找死路的好日子。今年又有不一样的意义:跳江时没有守桥员,更凸显天朝制度优越。

在童话故事《格林奇是如何偷走圣诞节的》里,格林奇是个心胸狭窄的家伙,心脏只有正常人的四分之一大。他终日生活在山洞中,寂寞孤独,并且因为童年的精神创伤而对山下小镇里快乐自由的村民满怀了仇恨。一日,格林奇再也无法忍受圣诞来临前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了,他化妆成圣诞老人偷走了小镇居民的圣诞礼物和圣诞树,想从中获得快乐并且让居民再也无法高兴起来。但欢笑声依旧从小镇传来,圣诞颂歌飘进格林奇的山洞,原来圣诞节并没有因为缺少了礼物和圣诞树而停止,小镇依然充满了温馨甜蜜的节日气氛。格林奇这时才发现,他还是登不上YouTube。

小粉红的逻辑越来越感人了,居然还有从“64出动坦克之前就已经有军人在和民众的冲突中死亡了,矛盾责任是双方的”这个角度来给ccp动用军队洗地的,哪怕鸡蛋和石头的定位已如此明显,还有能硬同情石头的,这就好比家暴男殴打妻子,妻子反击不小心抓伤了他,居然被拉偏架为“双方都有错”,那当兵的个个都是吃素的吗能就等着让人民群众打死?一个当兵的死了不得对应死十个普通人?更何况,士兵存在的意义本身就是要去死的,相比「民众被自己的士兵打死」,那「士兵被自己的民众打死」反而还更合理一些呢,只能说死得好,死得妙,死得其所,还应该再死一死

拿“端午安康”教训人的狗逼玩意,十个有十个都是,从来没读过一篇楚辞,对屈子的印象仅限于跳江龙舟粽子,以及,可以用来拉大旗作虎皮,好让他们赛博当爹。

微信这么傻逼的软件能成为国民软件,中国人过着什么样的日子可见一斑。

黄仁勋终于上热搜了,但是冷嘲热讽的居多,完全看不到以前那种喊打喊杀虽远必诛。这说明啥呢?说明以前的那些个出征,根本就不是基于真实的愤怒,而是基于(半真半假的)“效能感”——出征明星之所以很爽,是因为真的可能导致封杀;出征外国品牌之所以很爽,是因为人家真的需要回应舆情,或者至少你可以单方面宣布胜利,总之都不是因为别人真的做了什么恶劣的事情,而是因为简中小粉红们(自己觉得)能让人跪下。现在碰到芯片这种你求着别人别人都不一定卖给你的东西,真就是踢到铁板了。无论怎样打鸡血,都不能凭空生造出“效能感”。没了效能感,大家就都无精打采的。这个现象从佩洛西访台开始,逐渐成为常态。因为无论多脑残的人,也都越来越能感觉爹并不是无所不能的,世界上不是所有人都要鸟他的。打狗也许要看主人,打主人却不用看狗。主人怂了,狗自然就怂了。

一旦要保证充足的休息,你就会发现留给你个人兴趣的时间少得可怜

关于1989年的运动,曾有一段时间纪念的焦点总是北京、天安门广场、名校大学生。八十年代的大学生一度被人们称为 “天之骄子”,天之骄子的遭遇必然特别引人注目,甚至遮住了别人的存在。

多年后,逐渐有不愿意被遮住的人站出来,讲述更有层次的1989年——抗议活动是全国性的,各行各业都有参与:

比如北京最严重的伤亡发生在工人团体和市民身上。工人和市民的诉求,一直被排挤和边缘化,他们的遭遇也在国际视野中边缘化。
比如发生在成都(可能还有其他地区)的、没有人纪念的屠杀。
比如一些流亡海外的民运领袖,如何行骗,如何凌霸他人。

而女性至今没有自己的1989,唯一的女性声音或许是柴玲事件和远志明强奸案,但她几乎成为一个不能提的人。直至今年终于有人打出女性主义的质问和“反共不会给鸡巴镶金”的标语。只要她们控诉运动内部的不公和侵害,她们就戴上 “帮镇压者搞分化” 的帽子……

革命与纪念革命都不能停留在最惨烈、最宏大的时刻。记录乌坎事件的纪录片《迷航》,跟踪了陆丰的村民整整十年,展示各人流散东西之后的命运,以及农村基层民主选举短暂实践之后,选出来的依然是 “贪官”,腐败的路径与选举之前并无太大区别。
如果没有这种 “令人不悦的后续故事” ,所有的革命与纪念都会沦为电影院里的感官刺激大片。

你知道我们国家财政在“信息化”“国产化”的道路上上花了多少冤枉钱吗?

一份现存于哈佛燕京图书馆中的录音磁带,记录了6月4日凌晨天安门广场撤离前身临其境般的最后时刻。
在录音的开头,此时北京各处的死伤消息已经传到广场,学生代表喊出“李鹏不死不足以平民愤”“严惩杀人犯”。
凌晨两点到四点,现场气氛趋于紧张,军队上刺刀,发射信号弹瓦斯弹准备进场,广场上的人们开始焚烧营地,手持棍棒准备与军队对峙。
期间,刘晓波,周舵等人与军队谈判,呼吁学生市民保持冷静。刘晓波表示,学生们平安离开比较有把握,关键是工人和市民,因此他呼吁学生们保护市民和工人同胞们一起离开。
最终经过投票表决,人们手挽手唱着国际歌撤离,但随后广场上的喇叭被子弹打坏。

显示更早内容
雾海

雾海是一个开放且不限制讨论主题的非营利性中文社区,名字来源于德国浪漫主义画家 Friedrich 的画作《雾海上的旅人》。生活总是在雾海中吞吐不定,不管怎么艰辛,他还是站在了这里!希望大家在这里玩的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