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ercemeritage @sabishizhiren 无论什么东西,一旦要写作业要考试就被小孩记恨上了,我坐等它被人挑辱华的点。
@dadaexmachina @sabishizhiren 同样的,中国社会反复炒作 “青少年网瘾”,基本是伪命题。这些所谓的“网瘾少年”,几乎都因为有毒家庭和有毒的学校制度,深陷抑郁。沉迷上网或游戏之类的行为,是他们的抑郁的表现和逃避的方式。
这些孩子的家长,出于无知或险恶,不愿意承认自己失败、嘴脸丑恶,孩子宁可盯着手机和电脑也不想看见他们——他们把孩子送进号称能戒网瘾的虐待机构,以为可以把孩子改造成无条件服从他们的木偶。
人类本身有积极创造、从创造中获取价值感的天性,在物质和精神均富足友好的环境里,人不会主动去沉迷令人痛苦又毫无意义的事物。真正应该解决的,不是各式各样的娱乐项目,而是导致人走向抑郁的有毒环境,使人自残而不能自拔的社会压迫。
参考消息引用“外媒”(辱华先锋BBC)报道,泰国从缅甸救出260个被迫为电诈集团工作的受害者,没有提原报导中以下内容:
1.中国人控制着电诈集团
2.该园区是2017年中国人投资,和缅甸军阀共同建造
3.解救的260人包括20个国籍,10个是中国人,大部分是非洲和东南亚人,其中近半数是俄塞俄比亚人,是国际人口贩卖的受害者
这就像中国腐败一样,只要中央还在支持缅甸军阀,无论如何“大力打击”也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决定一个社会能否民主化,一个国家能否现代化的,到底是制度还是文化?
这是个曾引发多次争论的问题。
但真相是,制度告诉人们怎样做事,文化告诉人们怎样做人,二者均会影响社会的存在状态。
真相是,当制度是短板的时候,文化的倾向性无法一锤定音,当文化是短处的时候,制度会在实践中荒腔走板。
制度和文化需要互相配合,在国家的转型过程中,制度可以先行,但文化必须随后跟上,以源源不断培养出能捍卫制度的人和能维护保养制度的人。
试图推动改革者也可以让文化先走一步,但没有制度的保障,文化的柔性影响无法独立存续,人们总归要用由游戏规则决定的最佳策略指导自己的生活。
众多发展中国家都在模仿由美国开创的,被证明行之有效的,能保障繁荣的现代政治制度。
但许多发展中国家只能学个“形似”,却无法学到“神似”。
真正的原因,正在于制度先行后,这些国家没能在文化领域迅速跟进,尤其是没有意识到,想改变社会状态、改变人口素质,需要削弱本国文化传统中的伤害链逻辑成分对家庭的影响,对下一代的影响。
他们培养出了能按章办事的新生人口,但这些孩子,还是在原生家庭里从小看惯了等级压制、利益勾连那套做法的孩子,还是把上位者破坏规则欺压下位者当成天经地义的孩子。
还是在家庭里从小被培养出了对暴力的信仰,对特权的信仰的孩子。
还是被期待着成为伤害者的孩子。
他们在伤害链式的家庭里延续族群,在产业链式的制度环境里谋生糊口,这令双链争持的观念战争,隐然成为新生代与父母老人间代沟的实质。
而且新生代在与父辈的争执中常常会失败,虽然每一代人都会有一定程度的观念更新。
当双链争持的大势,走到以美国为首的产业链阵营开始盘整自身,开始在动荡中寻找新的平衡,当感受到安全威胁的欧美列国开始本能地强化其自维持机制,也就是本能地重振曾被削弱的产业链文化,发展中国家的新生代,那些对本国本族的传统文化充满困惑的孩子们,那些对伤害链文化带来的痛苦心存不满的孩子们,将获得强援。
告诉人们,在现代社会,一个人应该让自己成为创造者、保护者,成为生产者、合作者,而不是伤害者的产业链文化,将重新兴起。
告诉人们,即使在家庭内部你也该做创造者、保护者、生产者、合作者,而不是伤害者的观念,将重新占据主导地位。
而且会在所有试图靠拢美国的发展中国家重新占据主导地位。
因为欧美列国将学会警惕那些不断培养伤害者的文化传统,学会警惕那些让孩子们把“输出伤害获得奖赏”当成成功秘诀的文化传统,学会警惕那些在家庭内部强迫女性生育,让孩子从小耳濡目染男性可以怎样不尊重妇女,上位者可以怎样凌虐下位者的文化传统。
学会警惕接受了伤害者培训,随时准备向自己输出伤害的,说谎的“合作者”。
人们将学会警惕各种传统文化中的伤害链逻辑成分。
是的,你可以说文化没有优劣之分。
但你需要承认,若从是否鼓励伤害行为尤其是对至亲的伤害来区分,若是从是否积极培养伤害者的角度来区分,不同文化的“含伤率”显然不同。
你可以从不同的文化培养出的伤害者比例,受不同文化主导的社区的暴力犯罪率来观察到这些不同。
你更应该从人类文明仍在持续演化,各国各族的文化均是“活体”,不会一成不变,仍在吐故纳新的角度,认识到每个正走向现代文明的国家和民族,都正在对自身的文化传统进行适应性调整。
正在学会减少内卷内斗内耗。
正在学着更珍视与家人的良好关系,更爱自己的孩子,更尊重自己的伴侣。
这就是各国各族嬗变中的文化传统在不再匮乏的新时代,在不再需要人吃人的新时代,在合作能力越强越容易赚到钱的新时代正在做的事。
双链争持,阵营分化。
我们会迎来一场文化之战,我们会看到不同阵营都开始强化自己的自维持机制,都开始反思并强化自己的观念体系。
那些能更快意识到文化对社区建构的决定性作用,对培养下一代的决定性作用的国家和民族,那些能在这方面抓紧“补课”的人,和那些能在这方面成为“补课者”的人,能抓住市场痛点,创作出有“补课”效用的文化产品的人,会成为赢家。
那些告诉发展中国家的人们该如何改变旧的思维方式,如何面对代沟,如何让家庭变得更温暖,让家人之间减少内耗的文化产品,会成为爆款。
双链争持并不只发生在国际社会、国家层面,并不只发生在政治、经济领域。
它也发生在文化领域。
因为它真正的战场,在每个家族中间,在每个家庭内部,在每个人心里。
而被卷入大战的人们,需要获得胜利,需要赢得属于自己的未来。
男性不发表性别议题就当是自己人 女权不发表耽美议题就当是自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