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更新内容

政治科普这种工作,不管多难,哪怕千夫所指也要去做。你如果不去做,群氓就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对于要进入社会转型期的国家来说,群氓规模有多庞大,要实现社会变革的阻力就有多巨大。

我司组织的元宵观影看的就是哪吒2而不是更主旋律的蛟龙行动。哪吒代替战狼,标志着主旋律宣传已经从战狼式的“老子天下第一(容易露馅且打鸡血起不到思想钢印的效果)”,变成了哪吒唐探式的“你也不是啥好东西”。小红书上有评论说“不喜欢吃饺子”,骂得妙,导演就叫饺子,为了让你吃下那点醋包了盘饺子。这饺子用了迪士尼的皮儿,日本少年漫的馅儿,中国古典小说装的盘,蘸的是翠的醋。

魔童同时弥补了动画区没有战狼,二次元没有bjyx和电影区没有黑马喽的遗憾

“让美国愿意与强大的欧洲站在一起”这个角度选得太好了。其实冷静想想,就算川普执意要背叛出卖乌克兰,最坏的现实影响也就是撤销援助而已。而现在的乌克兰已经不是三年前,即使仅靠欧洲援助,维持稳定的战线拖死普京也是不成问题的。情况比蒋介石当年好一万倍,蒋介石都不投降乌克兰凭什么投降?所以泽连斯基的意思是说,反正我是崩不了的,你现在的问题是要不要跟我站在一起。不站,你爱的普京也赢不了,而且美国前期的投入在战略利益上也相当于打了水漂,你自己看着办吧。要说谈判,这才是正经的谈判态度和策略。

哪吒2有没有暗讽美国搞爱国投机?
我觉得是明讽,你要能接受大护法的“太阳那么红我却那么冷”,就不难看出哪吒为什么要说玉虚宫“好白好白”。唐探是纯粹的投机,哪吒是夹带私货。爱骂谁骂谁,只是这哪吒,结构学好莱坞迪士尼,人设是经典的日本少年漫,直说了吧就是照搬火影(可惜抄人设不算抄),打戏没有战术全靠特效氪金,然后暗骂美帝国主义……导演饺子和我是老乡,我只能说他完全神似我身边的那一代粉红二次元。

在微博上也看到了我前几天遇到的同样的事情:不喜欢一个博主的观点,就让DeepSeek生成反驳的内容,然后原样贴过来作为评论。这种行为有多层次的恶心:得多蠢才会把DS当上帝或者觉得那种大段的水词儿是好论点?得多无礼才会让直接AI来反驳一个真人而你居然连自己为什么会认同AI生成的这个观点都不说明一下?然而更可怕的是,你现在还能看出来这是AI写的,在可预见的将来,就是水军自动大段大段怼你而且还有来有往,那时候真就是公共舆论/信息/观点聚合平台的末日了。信息交流还是会有,但情况会有点像那种常见的末日场景——外面的世界一片荒凉,仅存的人类一小群一小群生活在掩体里。

@fiercemeritage @sabishizhiren 无论什么东西,一旦要写作业要考试就被小孩记恨上了,我坐等它被人挑辱华的点。

为什么美国队长也手撕鬼子却不是民族主义主旋律战狼?
废话人美国队长反对美国政府硬刚美国总统你敢吗?

每次领导在工作群里发“未来这些职业会被ai代替!”我就,洗衣机吸尘器洗碗机炒菜机发明多少年了,家庭主妇月嫂保洁阿姨怎么还没被代替呢。你需要一个秘书是需要她的工作能力吗。公司需要我真的是需要我的工作能力吗。承认吧人类就是喜欢玩sm但不喜欢被指出在玩sm。

@dadaexmachina @sabishizhiren 同样的,中国社会反复炒作 “青少年网瘾”,基本是伪命题。这些所谓的“网瘾少年”,几乎都因为有毒家庭和有毒的学校制度,深陷抑郁。沉迷上网或游戏之类的行为,是他们的抑郁的表现和逃避的方式。

这些孩子的家长,出于无知或险恶,不愿意承认自己失败、嘴脸丑恶,孩子宁可盯着手机和电脑也不想看见他们——他们把孩子送进号称能戒网瘾的虐待机构,以为可以把孩子改造成无条件服从他们的木偶。

人类本身有积极创造、从创造中获取价值感的天性,在物质和精神均富足友好的环境里,人不会主动去沉迷令人痛苦又毫无意义的事物。真正应该解决的,不是各式各样的娱乐项目,而是导致人走向抑郁的有毒环境,使人自残而不能自拔的社会压迫。

参考消息引用“外媒”(辱华先锋BBC)报道,泰国从缅甸救出260个被迫为电诈集团工作的受害者,没有提原报导中以下内容:

1.中国人控制着电诈集团
2.该园区是2017年中国人投资,和缅甸军阀共同建造
3.解救的260人包括20个国籍,10个是中国人,大部分是非洲和东南亚人,其中近半数是俄塞俄比亚人,是国际人口贩卖的受害者

这就像中国腐败一样,只要中央还在支持缅甸军阀,无论如何“大力打击”也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bbc.com/news/articles/c2d3w90x

笑死,谁能想到新时代轴心国能是美中俄朝。

中国人来到世界一趟真不容易,跟打仗似的,跟父母,跟老师,跟老板,跟徐俊平,跟热搜里的人,跟屏幕对面的网友,遍体鳞伤,扭曲成人,很多人到了中年,一点点小的感动或者悲伤,都会大哭一场,情难自禁,甚至不知道为什么,找不到缘由。但其实是因为缘由太大了太深了,几乎无法表达。

所以说许多中国人一出世,就拥有豪华绊脚石大礼包,甚至是豪华绊脚石全家桶:原生家庭的高压,卷不完的考试,城乡歧视,性别歧视,外貌歧视,搞pua的老师,加班到怀疑人生的工作,催婚催生的氛围,高房价低福利,终身一辈子的小学皇帝……还要处理外部绊脚石带来的自我怀疑和自我内耗 :0200:

我发现 Metoo 虽然行进到这里,但很多人还是无法区分性骚扰的界限。
说实话我自己也经历过很多这种时刻,异性在我错愕的瞬间突然就聊起性,让我忘记了怎么反应,事后才会懊悔,这个时刻令我不适,且到了自责的境地。
那我觉得界限可能就在于这里:
如果你不想和这个人聊性的时候,这个人非要跟你聊,那么就是性骚扰。
有些男的就是搞不懂,你不想和他聊性,就是一辈子都不会和他聊,但他非要用性来证明自己的存在感,证明自己是宇宙中心。

当妈后想明白的:为什么小时候生病或者受伤反而要受到父母责怪,因为为孩子心疼是一种生理现象,一种本能的情绪,然而父母这一代好像不太会接受或处理自己的情绪,没法和情绪和平共处,只知道这样很难受,而他们不想要这种难受的感觉,那就试图从源头掐断,骂小孩让小孩别再受伤就对了。

仅仅过了十年,不仅每一样都没有实现,甚至这些话都具有了明显的反动意味,环球时报小编如果敢把这些话重复再发一遍估计当场就被开除甚至直接被国保架走了,同样一番话,当年还是喉舌的宣传,现在则只能是反贼的话语了,所以还得说圣上的倒车技术厉害,他的加速太成功了

决定一个社会能否民主化,一个国家能否现代化的,到底是制度还是文化?
这是个曾引发多次争论的问题。
但真相是,制度告诉人们怎样做事,文化告诉人们怎样做人,二者均会影响社会的存在状态。
真相是,当制度是短板的时候,文化的倾向性无法一锤定音,当文化是短处的时候,制度会在实践中荒腔走板。
制度和文化需要互相配合,在国家的转型过程中,制度可以先行,但文化必须随后跟上,以源源不断培养出能捍卫制度的人和能维护保养制度的人。
试图推动改革者也可以让文化先走一步,但没有制度的保障,文化的柔性影响无法独立存续,人们总归要用由游戏规则决定的最佳策略指导自己的生活。
众多发展中国家都在模仿由美国开创的,被证明行之有效的,能保障繁荣的现代政治制度。
但许多发展中国家只能学个“形似”,却无法学到“神似”。
真正的原因,正在于制度先行后,这些国家没能在文化领域迅速跟进,尤其是没有意识到,想改变社会状态、改变人口素质,需要削弱本国文化传统中的伤害链逻辑成分对家庭的影响,对下一代的影响。
他们培养出了能按章办事的新生人口,但这些孩子,还是在原生家庭里从小看惯了等级压制、利益勾连那套做法的孩子,还是把上位者破坏规则欺压下位者当成天经地义的孩子。
还是在家庭里从小被培养出了对暴力的信仰,对特权的信仰的孩子。
还是被期待着成为伤害者的孩子。
他们在伤害链式的家庭里延续族群,在产业链式的制度环境里谋生糊口,这令双链争持的观念战争,隐然成为新生代与父母老人间代沟的实质。
而且新生代在与父辈的争执中常常会失败,虽然每一代人都会有一定程度的观念更新。
当双链争持的大势,走到以美国为首的产业链阵营开始盘整自身,开始在动荡中寻找新的平衡,当感受到安全威胁的欧美列国开始本能地强化其自维持机制,也就是本能地重振曾被削弱的产业链文化,发展中国家的新生代,那些对本国本族的传统文化充满困惑的孩子们,那些对伤害链文化带来的痛苦心存不满的孩子们,将获得强援。
告诉人们,在现代社会,一个人应该让自己成为创造者、保护者,成为生产者、合作者,而不是伤害者的产业链文化,将重新兴起。
告诉人们,即使在家庭内部你也该做创造者、保护者、生产者、合作者,而不是伤害者的观念,将重新占据主导地位。
而且会在所有试图靠拢美国的发展中国家重新占据主导地位。
因为欧美列国将学会警惕那些不断培养伤害者的文化传统,学会警惕那些让孩子们把“输出伤害获得奖赏”当成成功秘诀的文化传统,学会警惕那些在家庭内部强迫女性生育,让孩子从小耳濡目染男性可以怎样不尊重妇女,上位者可以怎样凌虐下位者的文化传统。
学会警惕接受了伤害者培训,随时准备向自己输出伤害的,说谎的“合作者”。
人们将学会警惕各种传统文化中的伤害链逻辑成分。
是的,你可以说文化没有优劣之分。
但你需要承认,若从是否鼓励伤害行为尤其是对至亲的伤害来区分,若是从是否积极培养伤害者的角度来区分,不同文化的“含伤率”显然不同。
你可以从不同的文化培养出的伤害者比例,受不同文化主导的社区的暴力犯罪率来观察到这些不同。
你更应该从人类文明仍在持续演化,各国各族的文化均是“活体”,不会一成不变,仍在吐故纳新的角度,认识到每个正走向现代文明的国家和民族,都正在对自身的文化传统进行适应性调整。
正在学会减少内卷内斗内耗。
正在学着更珍视与家人的良好关系,更爱自己的孩子,更尊重自己的伴侣。
这就是各国各族嬗变中的文化传统在不再匮乏的新时代,在不再需要人吃人的新时代,在合作能力越强越容易赚到钱的新时代正在做的事。
双链争持,阵营分化。
我们会迎来一场文化之战,我们会看到不同阵营都开始强化自己的自维持机制,都开始反思并强化自己的观念体系。
那些能更快意识到文化对社区建构的决定性作用,对培养下一代的决定性作用的国家和民族,那些能在这方面抓紧“补课”的人,和那些能在这方面成为“补课者”的人,能抓住市场痛点,创作出有“补课”效用的文化产品的人,会成为赢家。
那些告诉发展中国家的人们该如何改变旧的思维方式,如何面对代沟,如何让家庭变得更温暖,让家人之间减少内耗的文化产品,会成为爆款。
双链争持并不只发生在国际社会、国家层面,并不只发生在政治、经济领域。
它也发生在文化领域。
因为它真正的战场,在每个家族中间,在每个家庭内部,在每个人心里。
而被卷入大战的人们,需要获得胜利,需要赢得属于自己的未来。

bird.makeup/@friedrich4th/1889

显示更早内容
雾海

雾海是一个开放且不限制讨论主题的非营利性中文社区,名字来源于德国浪漫主义画家 Friedrich 的画作《雾海上的旅人》。生活总是在雾海中吞吐不定,不管怎么艰辛,他还是站在了这里!希望大家在这里玩的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