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更新内容

又看到有人在吹雍正王朝,我忽然想起这部古早的雍正剧。貌似这剧现在最为人知的台词是,老迈的隆科多在黑龙江的破屋里发牢骚:雍老四要是没我,现在还在北新桥喝豆汁呢!

言归正传,这片子戏说胡编的篓子尽有(改遗诏梗,甘凤池吕四娘梗,以及开篇就是日本使臣穿着明治革新后的洋服出场),但它有一点,却是远远超越了被吹上天的雍正王朝。

那就是:即使它按史实写到雍正的某些政治举措,却绝不会像雍正王朝那样宣扬“皇帝仁爱、皇帝惠民”,而是极为清醒冷峻地指出:对普通民众来说,皇权只意味着伤害掠夺,不会有任何好处。

所以,在这部剧里,皇权就像西方恐怖故事里的猴爪,所有小民百姓与皇权的直接接触,带来的全部都是前者的苦难、不幸和毁灭,无一例外。

——毕生勤苦耕作、忠君爱国的老农,被想要宣扬重农的皇帝,加封为四品官,顶戴花翎游街夸官;然而,老人回到家才发现,真相是,他在宫中当太监的小儿子被皇帝处死灭口(因为怕他说出皇帝跟太后吵架、气得太后撞墙的宫闱隐情),那一身官服,其实是人家买他儿子命的补偿款。老人哭吼着“皇上为啥欺负我们老实人”,狠狠摔掉官帽。

——几个穷秀才在小酒馆吐槽朝廷科举舞弊而被抓,想要整顿科场的皇帝,把他们释放加官;然而没过多久,他们就因为卷入吕留良文字狱,全部倒在皇帝的屠刀之下。PS:他们之中唯一活下来的告密者,名字叫“冯盛世”。这才是专制皇权“盛世”的真面目。

——当然,还有整个剧的大结局,作恶作尽的皇帝,最后的一点良心发现,施恩加惠,给小民百姓的生活所带来的,还是毁灭:
临终之际,皇帝赦免被他追捕多年的年羹尧侍妾、和年家遗腹子,要给他们加官补偿。然而这侍妾早已和救助她的好心人结为患难夫妻。为了让女人孩子回归“年家人”身份,得到颠沛流离多年以后的那点补偿,男人狠心投崖自尽,女人因此疯癫。孩子历尽艰辛到了紫禁城,正赶上皇帝驾崩,家破人亡的他,到底也没能拿到那点“皇恩”。

movie.douban.com/subject/47351

司马南因为偷税漏税被罚900万
爱国饭,挺赚钱啊🤔

当然其实可以想到,包括磊哥在内的多个大V大概率也是在偷税漏税

爱国博主要小心了
如果回头看,铁拳饶过谁?

从先秦到蒙元,中国并不少喝奶和缺乏奶制品,很多成语都和奶制品有关如“醍醐灌顶”,唐代就有冰的奶制品“酥山”,软奶酪“乳腐”,发酵蒸馏的“酪浆”和“酪酒”,到了两宋乳制品进一步发展,洛阳有专卖乳制品的酪肆,汴梁城有王家奶酪,还有大名鼎鼎的的酥油鲍螺(奶油裱花制品),而蒙古本就是游牧民族,日常饮食以白食(乳制品)为主体,使得乳制品普及达到顶峰。

中国奶制品断崖式的下滑,发生在明朝初年,第一是作为一个原教旨的汉族主义者,朱元璋在《大诰》里面把奶制品和农耕——游牧二元结构捆绑在一起,粗暴地将奶制品归为游牧民族专属的“胡风”,还规定百姓不能食用酪浆。也使得乳制品成为华夷之辨的标志物之一,之前中国人是没有这种观念的。

第二就是随着“哥伦布大交换”也即美洲的高产新作物,如番薯、玉米、南瓜等传入中国,中国发生了人口大爆炸,有限的土地精耕细作都用来种植谷物了,已经没有山林闲地来饲养奶牛奶羊,中国人最终跟奶制品分道扬镳,使得奶制品最终边缘化成为一味药品。

如果梳理中医典籍,也会发现这个现象,古早的中医典籍如孙思邈都认为奶制品能长筋力、润泽肌体。而明清的中医,则对奶看法颇负面,“牛奶性热伤身”“汉人饮乳致瘿”这些理论,比如名医徐大椿在《医学源流论》中断言:“牛乳乃塞外之物,中原水土不宜。”这也是张玄化之流的“母乳有毒”反智言论的群众基础。

显示全部对话

中国人有一种只要铁拳没达到自己身上,不求甚解的乐观。
吃上一口热饭,占到便宜,比如老婆是免费保姆出气筒,点到(不知道是否是地沟油的,被压榨的快递员送的)便宜外卖,马上到的快递(强拆后建的高速公路,侵犯知识产权的山寨货,996厂工的生产)……便是好日子。
不管过去的、背后的、ta人的死活,生活还在继续,眼前还有根胡萝卜有奔头,充满感恩,热爱国家。

以及,这次看《知识分子的鸦片》才知道,原来早就有人吐槽过所谓“左派和右派”这种粗糙的划分了。
雷蒙·阿隆就说得很清楚,激烈地反对传统家庭和民族主义的共产党掌权后不久,苏联境内很快就又恢复了传统的家庭形态,甚至对于家庭观念的理解比传统社会更保守,而当战争开打的时候,“守卫大俄罗斯”的民族观念又被拿来当做号召苏联士兵保家卫国的口号,那么请问斯大林到底是一个左派还是一个右派?
又比如希特勒,被认为是右得不能再右的右派,右派号称重视传统、荣誉和责任,而希特勒掌权之后,出身贵族世家的军事将领很快被清洗、代表传统价值的宗教也面临纳粹党的激烈攻击,那些褐衫党不仅仅是劳工阶层的敌人,他们同样也是大贵族、大资本家、宗教人士的敌人(当然左派不会承认),那么希特勒是右派还是左派?
好,就算你可以硬是认一个左右出来,那么他们在签互不侵犯条约的时候,他们算不算背叛了自己的立场?
与其分左右,不如区分温和与极端,极端分子基本都是一家,即便表面上有若干差异,实际上他们终究会走到一起去。

最近那个拔错牙跳楼的姐姐。。。我一开始还以为是她不能接受自己少了一颗牙齿而跳楼。 结果一搜,这尼玛不纯虐杀?战场上军医都没有这样的。 

那颗智齿是有点横着的,还有前面的横磨牙在上面挡着,理论上是要打麻药割开牙龈敲碎取出来的。
结果这牙医直接上钳子硬拽出来,智齿是拔出来了,旁边顶着的横磨牙也拽出来了。
医生为了隐瞒患者篡改病历又把这颗脱落的横磨牙塞回到牙槽里,还塞错了,塞到智齿的那个位置上。
为了固定还在这种情形状态下找了好几个人把她按在手术台上,在没有麻醉的情况下往牙龈上打了好几颗钉子,用铁丝来回穿过牙龈以固定这颗牙齿。
经过这一番骚操作患者的横磨牙伤口没有很好的凝血,疑似患上干槽症,就是那种伤口里的肉腐烂,要清创治疗拿刀子把整个伤口重新刮一遍的治疗方式。但是这个医生连后续治疗也没有,就这么让她回去了,疼痛让她五天都无法咀嚼进食,最后痛不欲生才跳得楼。
她之前有在抖音上发视频,就是不出所料的这个视频现在已经不在了。评论区老中还是那一套说辞:要去好点大点的正规医院啊。别人回一句说这是当地的市三甲,没声了。
她之前还有抑郁症,怎么现在还会遇到这种事啊太痛了。。。

目前国内,除了极少数非应用型学科(包括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极个别人,还在做没什么用的真学术,其余都是造假骗经费或歌功颂德。

过去,跟欧美关系不太僵,还能买别人的东西回来,包装一下假装自主研发。现在有很多东西别人不卖给我们了,科研界基本沦为中老年诈骗:这个是高科技能通灵、那个是仙丹能长生不老。诈骗对象是那位天天想要遥遥领先的家伙。

显示全部对话

听灵异故事投稿,投稿人小时候逃学,追一个猴进了山洞,在山洞里遇到了一个慈祥的妇女,给他吃的送他回学校了,就是那种很典型的桃花源故事。
但有两个感觉很真实的细节:
那个猴在妇女身边的时候,看起来就是跟投稿人差不多年纪的男孩,很爱吃盐,就把投稿人住校带着蘸馒头吃的盐吃光了,所以投稿人出来之后,时不时会带点盐放在山里。
然后就是后来投稿人因为从小不爱学习很早就打工了,攒钱做了点生意,也不怎么回老家了,后来参加亲戚葬礼才回来一次,是开着车回来的,路上遇到一个疯疯的流浪汉,他下车查看,对方就抱住他的腿说妈妈死了,妈妈死了,他们在妈妈头上钉钉子!他弄了点吃的给他把他打发走了,结果回家越想越不对,觉得这个人就是小时候遇到的猴子,于是第二天又去了小时候迷路的那座山想看看怎么回事……这里投稿人的心态就非常真实的那种国男心态,他会觉得是那种间谍为了破坏我国龙脉打了岩钉就像电影里那样,然后又觉得自己现在也有钱了买车了牛逼了可以帮这个曾经帮过自己的妇女(精怪也好山神也好),把钉子拔出来。
结果第二天他到地方一看,那座山上竖起来许多风力发电机,巨大地矗立在那里,雪白的扇叶在空中转动……
他无能为力地站在山下默默地看着,觉得自己特别渺小。

裴敏欣这个分析非常到位,为什么今上搞反腐,会失败得如此彻底。

其一,腐败的根源在于:1,政府权力太大,尤其是对经济运转和资源支配,权限太高。2,政府权力的使用不受限,既没有制度制约,也得不到舆论监督。
而今上登基以后,这两点都不但没有改善,反而大大加强了:党领导一切+不许妄议。这当然导致,腐败问题从根上只会愈演愈烈。

其二,即使是不治本,治标的层面,今上也完全走错了路。
裴敏欣注意到,他把江湖时代很多关于官员廉洁纪律的要求和规章制度,都大规模删改掉了;同时,对“政治忠诚”的要求,却越来越多、越来越细致苛刻。
由此可以看出,他似乎非常讨厌,从制度层面,正规地制约官员的权力;却近乎偏执地要求官员在意识形态层面的“忠诚”(既是对党,对“共产主义信念”,也是对他个人),辅以巡视组和各种不上台面的数字极权,优先监督官员的“忠诚”,顺便审视“廉洁”。
这种“红宝书+锦衣卫”反腐,国人不该陌生:这就是朱元璋的反腐方式。要求官员必须端正思想忠君爱国,做不到就让锦衣卫抓人剥皮实草。而今上反腐的效果,当然也不会比朱元璋更好。

其三,今上如此反腐的后果,不但越反越腐,还导致了整个官场生态的全面恶化。江湖时代的绩效优先管理模式下的“贪+能干正事”,时至今日已经变成:一部分官员一边表演忠诚,一边继续疯狂贪污扒钱;另一部分官员贪污不算多,却被各种稀奇古怪的“忠诚”条款搞得办不了正事。

其四,目测今上的反腐,也有很明显的烂尾迹象:18年以前反腐,还算是洗牌排除异己;18年以后正式登基,用的都是自己的人,然而腐败问题却是有增无减,还闹出了火箭军那样的惊天窝案,这就说不过去了。所以现在,今上恐怕也是进退两难:不反腐,由着他们偷朕的钱,恶心;继续反腐,等于朕当众自己掌嘴,更恶心 :blobbroken:

lingbaxianzhang.blogspot.com/2

不能回国生活的理由,说到政治抑郁和被催婚生子什么其实都是其次的,因为它们目前太大太遥远了,属于未来的痛苦。
而真正的切肤之痛就是我在国内会永远处于一种应激状态,神经紧绷。大到签合同,小到过安检,时刻做好录音的准备以提防谁会坑我一下,时刻准备吵架开战。人长时间处于这种状态真的会累死的。

关于百度高管女儿开盒网暴别人那件烂事,豆瓣上有人提到,这种现象,和这类未成年人,在加拿大(以及另一些华人移民比较多的发达国家),还很常见。父亲是官员or白手套资本家,在墙内拼命捞钱;孩子和母亲(有的是合法妻子,有的是二奶)被扔到国外,拿钱混日子。

这样的孩子,除了有钱以外,一无所有。没有爱、没有关注、也没有合适的教养,因为语言不通,往往还融不进当地学校的环境,日常社交圈只有像ta自己一样的出国散养老钟娃。这也就好解释,为啥她身为真·大小姐,还在国外,而她的言辞举止、生活方式和精神境界,竟然跟国内街头的小烂仔小太妹没什么两样——因为只有在烂仔太妹撒野欺负人这个层级,她才能凭借爸爸的钱、和加拿大国籍,刷出点存在感和成就感。

由此,我忽然想到,前段时间邯郸爆出的三恶童杀人事件。这两件烂事,分别代表了,你国的高配留守儿童,和低配留守儿童,各自的现状:
——低配留守儿童在老家,用铁锨铲烂同学的脑袋;高配留守儿童在加拿大,用爸爸的钱和数据库给陌生人开盒网暴。你国未成年人,果然都有光明的未来!

数据泄露之严重,已经超出很多中国人的基本认知。
谁还记得2022年上海警方数据库泄露,数量以万亿字节计算,里面包含10亿中国公民信息。
免费公开的75万份记录样本被多家媒体确认证实。
一切还不是拜政府所赐,中国在收集大量公民信息方面遥遥领先,但在保护这些数据的安全性方面却不堪一击。

@RXY 父母本质是一份全职工作,小孩是他们的工作对象,硬要说跟代码的工程文件、论文、实验数据、ppt、菜园子、小麦没啥区别,小孩作为生物的客观的物质情感需求和生长规律摆在那里,该干嘛干嘛去就是了

老中家长天天甩锅还指望小孩茁壮成长变成浑身驴劲无自我工具人兼许愿池王八,如同农民天天不干活还pua麦子长不好就是丧良心,分不清是把自己当神仙还是把小孩当神仙

现在很多大学都在抓 AI 生成论文,但是绝不教给学生怎样使用 AI、边界在哪里。我认为这应该是新的通识教育。

在 threads 看到一个学生向老师求情,ta 并未使用 AI 生成,但 AI 查重 100%(我相信这种情况存在)。
那么今天上学不是说“不用AI”、“老老实实自己写”就能免于指控。AI 诞生了,人就等于站在这堵危墙之下。

但知识界还是没有想好对策,只是会用 AI 来抓学生,我觉得其实是一种狠毒。

显示全部对话

我司大姐感慨:“本来以为全国连锁的餐饮很卫生的没想到315查出这么多问题,可能还不如家门口的小店干净。”
我:“因为大型连锁餐饮罚得出钱来,小店的油水已经被当地消防、卫检、城管榨光了,315都懒得管。”
说完我自己都愣了,我竟已经可以轻易看破这些倚靠政令收保护费的黑社会本质。

非常厌恶这种抹杀个人努力的集体表达,别往脸上贴金了好吗…反正我是说不出来这种话的我就觉得无缘无故攀亲沾光共荣很丢脸

今年香港送中小学生到内地交流,接受“爱国主义教育”,这些交流团频繁发生食物中毒事件。其实,内地学生在学校隔三岔五就会食物中毒,上吐下泻,但学校不承认,也没人关注。久而久之,学生和家长也觉得“大概是自己肠胃不好、水土不服、运气不好”吧……

news.rthk.hk/rthk/ch/component

↓ 有位七八年都没回国了的朋友,每次我从国内回来都会问我感觉怎么样。从最一开始激烈的不适应觉得哪哪都疯了一样,毕竟我也完整错过了国内电子商务光速发展的十年,到如今很难说出什么很具体的新的感受。

突然悟了,就是一种慢性全身炎症的感觉,生活的每个角落都有这样琐碎而具体的不适,要感受被控制被愚弄被轻轻践踏,被评判被凝视被指指点点,不危及生命,懊恼都很少发展成真正的愤怒,但没有一刻真正的舒展,的那么一种炎症。

“正能量”是令我最反感的一个词。我印象中,它最早是伪科学的代名词,后来因为宋山木强奸案成了网络流行语(我上学路上就有个山木培训,我当时第一时间看到这条新闻),立刻成为了网络嘲讽语言,类似“伟光正”。但后来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这词居然被央媒主动开始使用,现在居然成了“主旋律“的同义词。可见,网民讽刺宣传话术是常态,但是媒体对网络骂人话术循环再利用也并非没有可能的,反向 reclaim。一开始我还以为这是不小心的,现在看有可能是故意的,不过还有可能是不小心故意的,或者是故意不小心的。

我还更想扇动不动就“四年后xxxx”的美国人,因为你们犯贱很多人活不到四年后了,不管四年后你们还有没有选举,很多人都没办法活着看到了,贱货。

显示全部对话
显示更早内容
雾海

雾海是一个开放且不限制讨论主题的非营利性中文社区,名字来源于德国浪漫主义画家 Friedrich 的画作《雾海上的旅人》。生活总是在雾海中吞吐不定,不管怎么艰辛,他还是站在了这里!希望大家在这里玩的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