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更新内容

看到微博上对武大掏裆耀祖那件烂事的分析,为什么肖母能一度成功地颠倒黑白,制造出这么诡异的舆论反转,有一个分析,我个人觉得非常有道理:

——因为,她把掏裆耀祖塑造成一个“懦弱怕事的乖小孩,被强势恶女人揪着衣领持续辱骂斥责”,同时,又把她自己塑造为,一个“坚定地信任支持孩子的好妈妈”。

这套剧情,非常精明而且卑劣地,命中了很多老钟人的童年心理创伤。这国有太多人,也包括我自己,正是在这种糟糕的、紧绷的、父母情绪不稳定的家庭里长大的,被强势暴怒的妈妈(因为爸爸通常在家庭里缺席)揪着衣领叭叭叭不停嘴地数落责骂,是小时候非常熟悉的生活桥段。

所以,很多人(是的,很惭愧地承认,还包括我自己,我在武大事件开始的时候,也是持保留态度,乃至对掏裆耀祖的“被斥责的可怜小孩”造型有点同情的)未必喜欢掏裆耀祖的行径,但他们会沉浸于这个剧情:
被责骂得可怜兮兮认错求饶的掏裆耀祖,就像是小时候的自己;
责骂掏裆耀祖的杨同学,就像是自己那个强势的、讨厌的、骂人坏妈妈;
为掏裆耀祖出头的肖母,就像是自己一直渴望但是从来没有过的、肯为自己撑腰的“好妈妈”。

PS:复盘这套心理操控术以后,我非常怀疑,掏裆耀祖这一家,是找过专业的心理学、传播学从业人士的。一般普通人,很少能玩出这种精明、毒辣、且专业化的手段。

@normanzxy 其实一尊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越了古人,雍正至少还知道“物多则售卖不易,必至壅滞而价贱”,于是就不搞商业了。
但一尊自作聪明地用国家力量补贴商家,把产品卖到全世界,于是搞出了史无前例的产能过剩,偏偏战狼外交还搞得东西全都卖不出去,或者卖出去也是在赔钱。
古人说“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想到古人的道理几乎全是劝皇上的,而一尊一宝也没有,我不禁发出了古典风格的哀叹。

我一直觉得,烈士和职业革命家都少见,对大多数人来说,当反贼,应该是顺便的事。或者反过来说,只有每个人都能学习的“顺便”推墙,才是有效的推墙。戚洪这个访谈听下来,最开心的是,他人生的每一步决策,都是当下对自己而言的最优解,而不是基于牺牲和反抗的逻辑做出的。前面就不说了,只说他润英的这个决定(顺便说一句,主持人只从政治角度问“有没有什么具体问题让你下决心要走这一步”是不对的,应该多从个人角度问):他的本职是电工,特别提到建方仓一天能挣七百到小一千,这是什么概念?也只是稍稍接近英国的蓝领收入(按15英镑/小时计算),也就是说,以他的专业技能,在国内的天花板,还够不着英国的地板,那还不润?再加上他还有两个正在上学的孩子,再把英国免费的公立教育算进来,润,就是他现在这个人生阶段的最优解。之前(中国经济还比较繁荣的时候)曾经听一个国外的中国导游给我算账,他也知道国内赚大钱的机会多,但是如果把两个孩子免费接受国际教育的成本算进去,虽然他拿到手的收入不高,其实也比在国内划算得多。我相信戚洪也做过类似的计算。很多人酸他是为了拿政庇,说真的,就算黑下来打一辈子黑工,对这个典型草根出身聪明肯干的80后来说,润英也是对的。润之前顺便打个反标,为获取政庇增加筹码,这又有什么不对呢?这就叫“顺便当反贼”,不那么高尚不那么壮烈,但是真的看着让人更高兴。

我可以非常确定地说,对圣上而言,赵长鹏在香港2025比特币大会上的发言,和马云2020年上海外滩金融峰会演讲,效果上是一样的。从马云和赵长鹏的本义来说,他们是希望圣上能看到金融创新的“利”,但是在圣上听起来,所有的“利”都对应着一个共同的问题:不好监管。比如赵长鹏说,他的币安能够“帮人民币的跨境使用打开口子”、“快速接住全球流动性”,特别是还提到“别把用户关在小池塘里,不然留不住大资金”。从商业角度看,这些都是相当吸引人的内容,但是从统治者的角度说,他们听到的是什么?是本来还嫌不够严的监管体系被“开了口子”,本来就想限制的国际流动被“加速”,是“不再能把用户关在小池塘里”……这还不够可怕吗?最可笑的是赵长鹏说如果让币安来运营港币稳定币,可以省下建设合规交易所的10 亿美金成本——真是活活笑死,圣上在乎的是这10亿美金吗?圣上有可能为了省区区10亿美金,就把这么重要的监管平台交给你这么一个外人吗?(此处突然想到2013年电视直播薄熙来听到宣判他受贿两千万时的那个冷笑,当时薄督内心OS跟圣上听到“能省十亿”时是一样一样的)不要说你能省十亿了,你能省一百亿一千亿,如果代价是让怹管不到你,这对怹又有什么好处呢?这就是商业逻辑和权力逻辑的天然冲突,你之蜜糖彼之砒霜,你越是强调这里有好处,怹就越觉得处处都是雷。

戚洪这个专访太有意思了,行动派果然是行动派,虽然主持人经常递话口,但是很明显他不是一个喜欢系统输出思想的人。但是你还别说,这种人是最适合润的。敢想敢干,哪儿都能活啥工作都干过(甚至参与过修建方仓医院当电工,太好笑了),在英国这样一个劳动力值钱的地方简直再合适不过了。另外他这个经历很有意思:1982年生16岁辍学辗转打工在广东北京都被欺负过(暂住证/北京西站被商铺诬陷用假币被警察拘/在天安门闲逛被当法轮功拘/工作地点遇强拆),就杭州没被欺负(至少没提);而且一路打工也没挣到钱,什么时候开始有点起色呢?是2006年开始开淘宝店,然后才有钱买房买车结婚生娃……所以是谁救了中国?马云啊!

youtube.com/watch?v=ewm-LipWFJ

中国女人直到85后才出现了未婚女萌芽,90后成为风气,她们现在才三四十来岁,而且从13年至今社会一直在大倒车变得日趋保守和倒退。

在这种竭力把女性赶进婚姻里当缓冲器的维稳时代,责怪一个年轻女人不能不婚不育不沾男,是不是步子迈得太大了!

显示全部对话

中国年轻女性90后能够产生不婚不育思想,特别不容易,因为哪怕日韩港台,不婚不育思潮是男女一起萌发的,男的肯主动不婚那是动了父权地基,带来的冲击和女人不婚大的多,也能很大减轻女性不婚的压力。

而中国,除了上海白纸运动时有能喊出“最后一代”的极少数男性,绝大多数男人都是非常希望结婚来吸血女人的,而且连男同性恋都不想放弃娶老婆这个大礼包,何况顺直男和恐怖的性别比。总体来说,你国男性的现代化程度远远不够。

中国女人不婚不育潮完全是单边的,原因可能是第一是大学扩招,本科的女性入学率从2002年的42%,连年攀升2022年到63%,高等教育不同于基础教育,还是能萌发对人生意义的思考🤔也能提供更好的就业生存保障。第二就是当局损女补男太狠,把女性当维稳工具的意图太明显,稍微敏锐的女人都被你国结婚证这个合法伤女许证可吓到了,能把世界上最乖顺的中国女人吓到不婚保命(利益),真是独一无二的中国极权特色啊!

显示全部对话

(接上)从最后一段也能看出来肖掏裆事件中,群众为啥非要把女大学生杨某拉出来做“诬陷女巫”来猎杀了,恨她恨得咬牙切齿。杨某是中国历史长河中上首几批可以主动选择不婚的女人,她是不但本科985还是香港研究生的人中凤凰,她完全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且不怕对抗……他们越想要毁了她,越说明她的不受掌控,以及引发的男性恐慌

显示全部对话

“洼地多数女性应该认识到,如果爹是人渣,嫁的老公也是人渣,大概率意味着”你有天量的情感创伤、情感虐待从未得到过妥善处理,所以一直在进行强迫性重复不健康关系。这种创伤的发生是一种小环境和大环境彼此合作、互相促进的结果,并且会形成代际循环,因为人只会向距离自己最近的人学习。从这样的家庭诞生的孩子大概率也会习得这样的不健康关系,男孩子会走上父亲的老路,女孩子会走上母亲的老路。对此张爱玲的经典作品《金锁记》里,长白和长安的结局就是这种“创伤的代际传递”的结果。

我所说的小环境,是家庭,比如父母的言语上的羞辱、伤害、攻击,还有情感忽视,对孩子表现出的正面和负面的情绪都采用回避或者侮辱的方式。比如在我家,我不开心的时候我父亲会说“你现在有吃有喝,又不用打工赚钱,只需要好好上学就行了,你有什么好不开心的?”;但是我开心的时候,我父亲又会说“你看看你期末考试才考了几分,你有什么好开心的?”。这就是典型的语言和情感上的羞辱与忽视。而这种有毒的小环境折射出的是有毒的大环境,包括学校、职场以及整个社会。两千年来的君主专制、差序格局、三纲五常、男尊女卑打的基础太厚了,在我们这里不把人当人,不把小孩子和女人当人,当然了在上位者眼里男人也不算人,所造成的结果必然是“人与人之间是狼”。

哈,吴京在小红书上已然变成了蔡徐坤在B站一样的存在,成了一个梗,叫做“你猜他们谁当过兵”。把他和所谓的“娘炮”idol放在一起,所有的韩国人台湾人都当过兵。
忍吴京好多年了,每次看到他那副摇头晃脑令人作呕的嘴脸都去恨不得大嘴巴抽他。之前在微博骂他爹味十足油腻做作还不少粉丝驳我,说这是阳刚之气男性美,性取向不能歧视,但性癖忍不住鄙视。小红书则不同,是被idol被团播被短剧喂大的一代少女,别管人家吃的好不好,至少是市场经济自主选择,和我们捏着鼻子看武侠,异性审美被阳刚之气这种伪概念被驯化的一代可不一样。以前有人骂鹿晗娘炮,粉丝还会维护说不娘,现在随着“娘炮”成为主流,粉丝会向传统阳刚审美抛下一个白眼:老娘就是喜欢娘炮。
说来也没有几年,传统男性审美居然如此迅速的被市场干掉,连好莱坞大男主都由钢铁侠和美队变成了甜茶和荷兰豆这样的鲜肉美少年。市场充分的自主选择下,吴京为代表的“阳刚之气”只是赚不了钱的小众,这种审美是怎么被推崇为主流代表了一个时代的男性标准模版的呢?值得思考🤔

另外为某个男性喊冤的内容真的是噎到我了

由于涉及到比较私人的事我本身不想多说,我就抛开自己的个人好恶尽量压着不说,我就问问:

你们有什么资格对涉及到别人感受的【聊骚】定义为仅仅只是“聊骚没什么大问题”,就因为对方残疾,所以他的“聊骚”对象就跟他没有权力差?有没有可能【聊骚】这种词其实是找不到更好的处境和感受去形容自己在跟一个自认为关系还行的男性熟人说话时,对方突然对自己发出意义不明的性暗示行为,但这个性暗示或者说一些色情意向又因为被包裹在“熟人之间可以开较为无度的性玩笑”这种过时但起因错综复杂的白左性解放意识之中,给人一时间不知道怎么形容自己所面对的微妙的一瞬失权感?

作为女权主义者,从一个旁观者角度随便定义这个问题是不是“骚扰”、有没有什么大问题,这种大方慷慨是不是有点令人作呕了?我觉得是的。

「战狼」吴京现在风评翻转,开始被群嘲了,很多批评相当犀利。
感觉这显示基本盘心态变了...

去把给梁文道带来麻烦的那期播客听了,感想是:这就对了嘛,如果梁文道面对现如今的香港还能平心静气嘻嘻哈哈,那我真是要怀疑他的书读到哪里去了,佛又是怎么修的。
不过还是觉得可惜。其实梁文道至少在三年前就应该发这样的火(那期播客最后很明显就是在发火)了,但当时他选择隐忍,结果就是生了三年的闷气,感觉时常身体不好要拖更就是气的。
而且这样的隐忍甚至拖低了节目的质量。
我记得以前苏州警察把穿和服的女孩强行带走扒人家衣服的事情出来之后,梁文道又做了一期节目去聊穿着,天南海北一通扯,从日本年轻人穿什么一直聊,一直暗示一直隐喻,听得我都累了,我觉得我没有梁文道那么广博的知识和那么好的素质,碰到这种事要让我去说点什么,我估计只能说“苏州警察就是群混账王八蛋”。但就像金庸先生说的“无招胜有招”,比起梁文道那么迂回婉转的一个小时的节目,我觉得还是我这句话更好一些。

speechless……大家请一定要关注一下印尼正在发生的事,民众protest的时候警车从一个路过的仅有21岁的外送骑手身上碾过,而且两次。
图中影片是数千名骑手自发护送他的遗体。

“《开国大典》的构图打破了写实的限制,也没有拘泥于透视法。”
——“PS到连亲妈都认不出来”的比较含蓄文雅的说法

看到外交部说什么“中国终将统一也必将统一的大势不可阻挡”,我就放心了——近期根本没有打台湾的计划。1、“统一”后面加个“大势”,就已经是心虚了,说明“统一”根本就不在议程内,只是个抽象的“大势”(aka嘴硬)而已;2、“终将”其实就是“必将”的意思,但为什么要说两遍呢?因为比较有气势,为什么只能通过修辞加强气势呢?因为不敢说别的啊,根本就没有日程表,可不就只能咋呼了吗?同理,“大势”本来就有“不可阻挡”的意思,这也是同语反复的小学生修辞。小学生这样写作文,你就知道他没啥真情实感,官方这样表态也一样,代表没啥干货;3、传说中的2027已经快到了,怎么着现在都得开始准备了吧?现在还在咬文嚼字,说明真就是有心无力了。另外还有一个参照,就是2023年经济重启彻底凉凉之后,新华社发明了一个说法叫“形显恢复之态,势有向好支撑”,你对比一下是不是很像?恢复了吗?没有,但是有这个“态”;好起来了吗?没有,但是“向”好这个“势”是有“支撑”的——你数数这里都叠了几层甲了?所以这也算是个简中反指智慧:向好,就是不好;有支撑,就是很糟糕;终将,就是现在没戏;必将,就是我也没辄;大势,就是和现在的情况相反;不可阻挡,就是以后再说……

关于“事态为什么会不可避免地升级”,印尼那辆犹豫了一下之后继续辗过去的警用装甲车,提供了一个形象化的经典示范。从视频里可以看到,警车最开始撞到这个行人肯定不是故意的(他自己摔倒在先),但是接下来的事情,就完全不由任何人控制了——就算警察心善,他们敢下车救治伤员吗?肯定是不敢的;就算警察下不去手,他们敢停在那儿发愣吗?肯定也是不敢的。所以最令人悲哀的是,“开车辗压过去”这个最冷血,最容易让事态升级的的决定,不管怎么想,都是当时警车里的人唯一“正确”的决定。你仔细数数,从警车撞到人停下到继续开动,是四秒钟的时间。四秒之前,这只是一个针对国会议员津贴过高的一般性抗议,贫富差距引发的民怨哪儿都有,并不出奇,完全可能像2011年的“占领华尔街运动”(We are the 99%)那样和平收场;但是在这四秒之后,出人命了,性质就变了,很可能引发连锁反应。但,你就算把这一切讲给当时在警车里的人听,也几乎不可能让他们做出另外的选择?因为无论是下车救人,还是把车停在那里等增援,都会让自己面对更大的即时危险。所以你看,辗过去,真就是当时的最优解。而无数政权的崩溃,都是因为本该给它出力的人,都有这样一个又一个当时当下的“最优解”。

一直以来,脱口秀圈所表现出来的氛围都美好到不真实,明明隔天节目里就要比赛PK了,还能相互帮忙改稿,不要说什么乌托邦,邪教画饼都不敢这么画。
无论事实如何,最终能否看到结果,这次至少把体面撕干净了。
在这片土地,美好能够存在过就已经是个奇迹了,要留住美好全然是妄想,真的美好注定是留不住的。

显示更早内容
雾海

雾海是一个开放且不限制讨论主题的非营利性中文社区,名字来源于德国浪漫主义画家 Friedrich 的画作《雾海上的旅人》。生活总是在雾海中吞吐不定,不管怎么艰辛,他还是站在了这里!希望大家在这里玩的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