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污染,就跟俄罗斯炮灰兵冲锋一样,讲究的是海量压制。就此而言,ChatGPT具有的快速精准事实核查,能产生跟海马斯一样的反制效果。比如我看见微博上有博主在说,俄亥俄聚乙烯列车泄露这事,并没有简中所宣称的那么严重,马上就有一群人在底下质疑:那你说说抓记者是怎么回事呗?那你说说当地有动物大范围死亡的事呗?那你说说有啥潜在危险呗?那你说说为什么这事不能上推特热搜呗?……所有这些质疑,不管是真人还是水军,不管是真诚发问还是有意抬杠,单个来看都是可以回答的。问题是它们第一个都需要数倍于提问的篇幅才能给出专业的问题,所以放在一起上,就能攻陷任何一个博主的评论区。想象一下,如果博主能够选定专业信源,把这些简单问题授权给ChatGPT自动生成回答(可以在专区显示),是不是就轻松多了?说到底,简中的蛆言蛆语,基本上都是不配由真人来回答的,AI就足以胜任了。
@Incarna 我也补充一个豆瓣用户的提醒吧:如果发现阴阳怪气的留言,请点进留言者的豆瓣主页,如果对方关注人数很多,也许达到100+,甚至几百,而几乎没有多少人关注它,那么这个号极有可能就是留言钓鱼以便删你的广播和回复,完成管理员KPI用的。
请果断拉黑,以降低自己被盯着删除的风险。
我这么试过,是有用的。豆瓣的确存在一大批专门用来这样搅和舆论、给管理员提供监控便利的假用户。
@board
《关于党国和五毛的宣传逻辑》 一
1.模糊化
1).创造模糊词语:朝共创造了大量的模糊词汇,甚至还把他们写进法律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个筐,什么东西都能往里装;马列主义是个箱,什么理论都能容得上;颠覆国家政权罪是个缸,什么行为都能向里放。什么是共产主义?恐怕党自己都搞不明白;到底什么是和谐?恐怕胡锦涛自己也说不清楚;……
2).引用模糊词语:根据“相关”规定,依据“相关”法律,“有关”部门,……
3).故意模糊相似的概念,把民主等同于美国式的民主,把党和国家混为一谈,把党的利益等同于国家利益。
4).故意模糊歧义词语。 例如反对外国势力干涉朝鲜内政,却从来不向人民解释怎么干涉的?干涉了什么内政?朦朦胧胧,模模糊糊,含糊其辞。西方不过是骂了几句朝鲜的人权记录,怎么能叫干涉?人权记录等同于内政吗?干涉容易让人联想到武力干涉,内政容易让人联想到内部政策,党国故意使用这些类似的歧义化了的模糊词语迷惑人民。
在一篇关于邓拓(中共文宣笔杆子,亦是文革中“三家村事件”当事人、受害者)回忆文章中,有以下一段——
【凭着多年新闻工作的经验,他自然清楚那种“声势浩大”、“全国一致”的来龙去脉::一纸电文,一个紧急通知,就能够在一夜之间调动起千军万马。社论、材料、文章、反应依次见报,各条战线先进人物、少数民族代表人士,纷纷出场,反正自有笔杆子捉刀代笔。只要有三五篇、七八篇,就能冠以通栏大标题,“舆论”就造成了。
“群众是对的。”面对着那些足以使人神经高度紧张的报纸版面,邓拓痛苦地强制住自己的愤慨:“既然宣布我反党反社会主义,那就是敌人,他们当然理应表示憎恨。群众从来是相信党、相信党报的。‘’】
极权下政治精英,以信仰之名,行投机之名,难免为虎作伥,无异火中取栗,其身败名裂,亦是常态——可怜之余,也是咎由自取。
邓拓于文宣,刘少奇于造神,鲁炜于网络……被极权反噬,都是大概率事件。政治精英们的赌徒性质,丝毫不让于掷骰搏金的小人物,而且,本无公正公开的规则,且赌注极大——身家性命,历史褒贬,均孤注一掷。
其实,与刀尖舔血的凶险营生,也类似。
关于武汉医保改革,太长叠一下。
中共之维稳,有几个基本盘是要首先稳住的,重要性依次降低。其首重在军队,其次在警察,再次在公务员队伍,再再次就到老人了。
前三项是其统治基础,老人则是基础之外尤其重要者。中国儒教传统至今深入人心,根本就是忠孝二字,“老有所养”是其基本口号,也是统治合法性的保证。之前防疫,打的口号就是保护老人和孩子。
老人平时不显,其实出了事最难控制。
年龄往那一摆,先天处于弱势地位,你要上那些暴力手段就要先掂量掂量,想打成境外势力也基本没人信。舆论高地难以占领。
老人不需要工作,不像社畜周末聚集起来,一到工作日就都散了,你让他们不满意,他们有的是时间跟你耗。控制成本过于高昂。
现在这批老人,尤其七十岁往上走的,没经过计划生育,往往一人而有子女多人,一家而牵连数家。影响范围特别广大。
老人多是毛粉,很多经历了文革,有斗争传统。老人不常用网络媒介社交,但是线下的联系比年轻人紧密,过去惯用的网络监控手段也不太派得上用场。
所以不是迫不得已,中共不太敢动老人这个基本盘。虽然老人多是粉红,但是粉红也不等于一定会支持你。十个老人八个毛粉,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都没少被骂,这几位没做啥都要被骂,何况你动了人家口袋里的钱呢?
但是现在,先以延迟退休政策动了年轻人,又以医保改革动了老人,听说体制内也有不少地方降薪,这就慢慢地动到根子上了。这是经济下行,地方财政困难,迫不得已,但也是过去三年自己造下的孽,种下的因。
这就像《红楼梦》里面冷子兴评荣宁二府:“如今生齿日繁,事务日盛,主仆上下,安富尊荣者尽多,运筹谋画者无一,其日用排场费用,又不能将就省俭,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
至于这面子还能维持多久,那就非我等所能预料了。我独记得秦可卿给王熙凤托梦时留下的那句谶语:“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
另外还有一个想法,就是美国人以前对中国的善意,基于“日益壮大的中产阶级会催生政治改革的诉求”的这个信念,也不一定是错的。只是美国人错算了一步,那就是中国的经济发展居然会伴随如此严重的贫富分化问题,以至于这样一个中产阶级的规模远没有想象中来得大。有一个统计说,中国家庭人均月收入5000元以上的人口仅占全国人口的5%(更不用说其中有多少是体制内)。了解政治斗争史的人一定会对5%这个数字特别敏感,因为“团结大多数揪出一小撮”(不断这么搞下去就能波及所有人,但是每次都得声称“团结大多数”,这是邪恶且有效的斗争智慧)的这个“一小撮”,基本上都是以5%为上限的——过了这个线,镇压起来就不太容易了。所以,并不是中国的中产阶级有什么特别奴性和软弱的地方,而是因为规模确实还不够,很难形成势力。
最近有一个体会,就是人比一般所想象的笨,或者说理性并不是人最显著的特征。两个原因,一是最近几年国际局势突变,平时在神坛上的那些人,你现在复盘一下他们那些小思,哪有什么神机妙算深谋远虑?都是喝多了的邻居二大爷也能理解的脑回路。另一个就是AI的进步让人感觉到,“模仿人”其实并不是一件难事,百度那个最蹩脚的聊天机器人,不是反倒最有活灵活现的老中(aka无脑杠精)气质吗?其实很多哲学家都有过类似的猜想,那就是理性(搜索鉴别聚合生成信息的能力)本来就是一个特别机械的事情。所以相应的,机器并不需要像人一样思考,机器只需要把人其实并不是特别擅长的“理性”这块的工作做到极致就行。至于未来的方向到底是人类发现自己只不过是进化过程的一个中间环节,注定会被更智慧的高级生命形态取代(悲观版本);还是最终人们发现智慧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就像当年与狗共同进化一样(有种说法是狗承担了警戒功能从而使得人类的大脑能够分配更多资源给高级理性的部分),把理性功能外包给AI从而变成一种新的更好的物种(乐观版本),两说。
男性不发表性别议题就当是自己人 女权不发表耽美议题就当是自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