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更新内容

有个想法:我非常怀疑,近期某国尤其是某国北方,重大燃气爆炸事故的频发,跟前几年今上力推的煤改气大跃进,是否有关?

当时搞煤改气的时候,一方面是疯狂封老百姓的灶台土暖气,硬逼人用高价天然气;另一方面,这种“算政治账”的、萝卜快了不洗泥的燃气管道建设,用脚趾头想也能猜到其中有多少潦草施工、偷工减料、寻租薅羊毛。几年过去,那些设施,恐怕已经到了该发病的时候了。

越想越是心惊,也越是愤怒。宝座上那个人的种种奇思妙想,到底还要给某国蝼蚁们的微小悲苦的生存,带来多少匪夷所思的大灾难?

就是感觉......为什么要这样子 :0220: 上学是为了毕业不是为了学习 毕业是为了找工作 工作是为了移民不是为了创造价值 移民为了永远离开........ 好扭曲的人生.... 从来都没有真的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赚到钱 也从来没有真的深深地探索自己喜欢的东西 一切都这么 屁滚尿流 灰头土脸地追赶.....

读到网络作者東京博士的几句话,称经过几十年金钱至上、自私至极的风气熏陶,“如果文革再來,這個國家的人與人的冷酷殘忍,將會遠勝毛時代的文革”,跟我在一篇旧作中所说的 “假如再给中国人一次像文革那样的机会,让人性的丑恶可以肆无忌惮地发挥,情况恐怕只会比当年的文革更糟糕” 大略一致。

从人口对比的角度讲,“新中国” 之初的政治运动之所以不算最惨烈,是因为之前的民国是一个尚有廉耻和人伦,尚能产生鲁迅和胡适的社会,对政治运动有一定的削弱作用;文革之所以惨烈得多,是因为终于有了 “新中国” 自己的人(红小兵、红卫兵);而未来,则整个人口都是 “新中国” 的……

央视记者看来这次是真的受了委屈了,记者协会都发声了,还提出了”振聋发聩“的三个问题”记者应该进行采访吗?记者是添乱吗?一纸通稿真能代替现场报道吗?“
这还只是被推搡了一下,想想多少调查记者被辱骂被打被入狱的,记者协会也不帮忙问问吗?终于轮到自己了知道再不发声就晚了?
央视真的这么硬气的话,新闻直播看着自己的同事被撵走立刻配合着掐断直播,屁都不放一个然后就去播美国的爆炸新闻了。地方就是知道你们央视总台也会配合他们的工作,所以做得如此明目张胆。
记协发声之后会如何?是处理几个临时工还是会有比官方通稿更详尽的报道?我们拭目以待吧。

什么叫“(对境外文娱产业而言大陆市场)在商业模式上已经不成立”了呢?不是说不在你这里挣钱,毕竟谁跟钱过不去呢?而且文娱产品多卖一份就是一份的钱,又不存在额外的成本。但是像《周处除三害》这样的作品,很明显人家从头到尾就没考虑过你的存在,你爱看看不看爱死一边儿去,想引进引进不想引进去你妈的,正好踩中你的爽点火了那就火了呗我很高兴但我也不是故意的……差不多就这态度。这并不是跟谁置气,而是一个很简单的商业逻辑,就是如果事先考虑能否在中国公映,能否挣到中国观众的钱,首先来说肯定就没那么敢拍,很多情节和场景都会有顾虑。其次是就算有那么多顾虑,也没有任何人能保证一定能过审啊。更要命的是,这次火了,那下次呢?同样的尺度,这次能过审下次就不一定;同一个演员,今天是天菜转过天来就是台独。还不如自己玩自己的,偶尔有出圈的作品该挣钱就挣,这就叫“在商业模式上已经不成立了”,也可以说是“不吃你这一套”。

朋友发来一张图,是2021年的世界女性富豪榜,全世界top25的女性富豪都是华人。资料显示,排名第一的女性,2019年,她的公司成为中国最大的精神药物生产商。我去公司官网看了,治双相、抑郁、精神分裂、阿尔兹海默的药都有,不仅如此,该公司还生产抗感染药物。2020年,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财富显著增长,2021年她福布斯排名全球第9。
很多事不能深想,因为你无法给一件混杂着女性主义、(主动或被动的)国难财和中式幽默的事情一个明确定义。

AI产品的内外有别,才是对普通人而言最要命的脱钩:不管你在墙内能不能生活舒适感觉安全,都相当于已经是精神上的原始人了,翻墙看看油管啥的都没办法弥补的那种。现在这个局面再持续二十年,改开初期那种出国时把飞机上的一次性塑料杯都当稀罕物件收藏起来的局面又会出现,就是不在一个星球上的感觉。

那个有关勃列日涅夫假装火车还在行进的苏联笑话,可以说是理解专制政权在垃圾时段的行事逻辑的一把钥匙。很多荒谬的事情,只有从这个角度想才能想通。比如弹丸之地阿瓦迪夫卡为什么要拿这么多人命往里填?不为了什么,就是为了假装战争还在取得进展。可见对于专制政权而言,即使是在真刀真枪的战场上,与“获得利益”相比,“显得一切正常”也是更优先的考虑,就更不用说更容易粉饰太平的经济领域了。所以当你试图预测中国政府会怎样救市时,也一定要注意,千万不要真的站在经济学家的角度去想“真正来讲应该怎么救经济”,而是要站在维护领导面子的角度去想“怎样让经济看起来一切正常”。这时候你就可以用排除法了,总之一切以市场逻辑尽快出清优化重组的思路都是不可能的,汇率一次贬到位或者对外政策完全转向也是不可能的。最后说来说去其实也只有一招,那就是印钱,因为这是最能“假装一切正常”的办法。比如现在出来的这个“超长期特别国债”特别在哪儿?就是不计入财政赤字啊,不计入赤字不就显得一切正常了吗?也难怪现在老百姓都在发了疯一样地买黄金,大家根本不需要这么复杂的分析,凭本能就知道圣上也没别的辄。

我抑郁多年,全家因此折腾得人仰马翻,但是好在家长还算开明,给了我很多支持。这是他们私下的一段对话(后来告知了我)
妈:你觉得这小孩投胎到我们家,是来报恩的还是来报仇的?
爸:应该是报恩的吧
妈:对,她用折磨自己的方式点醒了我们,让我们意识到了我们家里的很多问题,给了我们改正的机会。最受益的是我们,最辛苦的却是她,她是个来报恩的小孩。

笑得好悲伤……
有人发了个鸟山明漫画里面男角色脱女角色内裤的图
别的什么都没说
然后评论里:
1. “断章取义地发图”
2. “这个女孩子也是主角之一,非常独立有个性,不知道你为什么要打拳”

笑得……觉得有点悲惨了
断章取义地发图?但无法否认是有这么一张的存在
女孩也是主角之一非常独立有个性?但还是要被画脱内裤情节

我简直都不知道这些人在说什么又在解释什么
我不知道他们是觉得这有什么可解释的
第一次感觉到什么叫欲辩已忘言
就是,很
当这些人觉得可以用这样的言辞来“解释”的时候,就说明对这些人进行解释是没有什么必要了
而且最惨的是,哪怕一个女角色被塑造得非常独立有个性,也摆脱不了被画这种情节的命运
似乎性别为女在创作者眼里就是一种贱籍,哪怕给塑造得多光鲜多独立也好,在作者眼里依旧是个随时可以摆弄回去的贱东西,与男角色并不享有同等的人格

如果真想看影视版的后40回剧情,个人觉得,电影版红楼比新红楼靠谱得多。

仅以“王凤姐力诎失人心”的章节来看,新红楼处处规摹原著,台词只字不差,却只显得冗长琐细;电影版多有编剧自行发挥,而大多都比较精彩。我尤其欣赏如下两处:

1,王熙凤发对牌,从账房支银子给下人做孝服。当年她办理秦可卿的丧事,就是这样端坐厅中发对牌,如同大将统兵,令出即行。
然而此一时彼一时,现在,王熙凤发出的对牌,竟然被账房原物退回。理由是:账房里已经没有银子了,发了也没用。

2,王熙凤抱病巡视灵堂,发现没拿到报酬的下人们全都在公开摸鱼,根本没人为贾母哭灵。此时王熙凤已经没了当初杀伐决断的威风,凄然道:你们就想想老祖宗平日对你们的好处,不能让她老人家走了再受委屈。
然后,王熙凤一个人冲进空荡荡的灵堂,放声恸哭。
这是脂粉英雄的末路。让我想到的是,惨败之后处于绝境的大将,重伤浴血,提着半截长枪,拼死冲向敌阵。
灵堂外,下人们的哭声,终于断断续续响起。
而此时,心力交瘁的王熙凤,已经一头晕倒在贾母的棺木之前。

可能是两会的关系,昨天去夜跑发现白纸运动发生地附近的警力加强了,其实之前那附近就已经是长期驻扎警力了,这条路线我大概跑了半年多,一直都是河两边一边一辆警车和一个警卫站,不论多晚(我有时候是凌晨夜跑)警车都会停在那,真的没有一天是不在的,一开始我还真没意识到这和白纸运动有关,后来意识到很反常蹊跷才联系到一起,河边上也是有警用小摩托长期巡逻的,而且围绕这条河的城市建设异常迅速,以前是很光秃的,近一年来越来越热闹,各种彩灯和座椅装饰几乎每个月都在增加,灯夜里也开着,几乎从普通河边变成了繁华步行街,因此夏天遛弯的人特别多,一开始也以为是常规市政建设,后来意识到大概是让这条路变得更热闹来避免闹事者聚集,而且加灯之后夜里也看得清楚方便监控,最近两会期间警车数量更是翻了一倍,警灯一直闪着,而且连三百米外的过街天桥也有人驻守了(是普通过街天桥不是立交桥,以前是没有人的),看到一个穿军装的凌晨坐在桥上,而且我还在那一带看到好几个没穿警服但一直徘徊的人,感觉是便衣,能感受到他们真的是特别特别怕的,而且这种维稳是完全不计成本的,无限量的投入

我觉得你共要真到快山穷水尽的地步,最简单可行的方法应该不是所谓的“印钞”,即彻底的财政赤字货币化,而是直接没收(注销)居民存款,或者以各种理由切断民众的物资供应(上海封城预演过,强行把居民饿死在家里,更深层次的本质是财富的定向输送),使得大家手上有钱也花不出去,就等于变相废掉大家手上的钱的货币功能。

为什么你共要不断地把财权上收中央?为什么几十年来一直在讨论地方政府“财权”和“事权”不匹配,但一丁点想要解决的迹象都没有?很简单,就是把债务窟窿推给地方,中央财政的债务率压得很低。目的就是你翠的争霸世界的宏图伟略需要很多很多钱。你翠会牺牲财政砸烂金融体系为代价救地方债务?开什么玩笑?

一边是农夫山泉包装被指「亲日」钟睒睒卸任,另一边是《治安管理处罚法(修订草案)》中第34条规定:
「在公共场所或者强制他人在公共场所穿着、佩戴有损中华民族精神、伤害中华民族感情的服饰、标志的」「制作、传播、宣扬、散布有损中华民族精神、伤害中华民族感情的物品或言论的」应依法处以拘留或罚款。
这两件事连在一起看怪吓人也怪让人唏嘘的。
首先「中华民族」是个政治概念,其次「有损中华民族精神伤害中华民族感情」是个高度政治化且极为模糊不清的概念,再者……算了,或许什么时候恢复流氓罪都会有人拍手称快吧。
抛开政治不谈,单论东方树叶包装设计的话那我也觉得农夫山泉很冤。
这个设计很干净简单很好看,而且日本的建筑服饰习俗乃至于宗教和神话,确实存在一些对唐文化的借鉴融合。如果说两个东西在本源上的确存在相似点,那么这样扣亲日辱华的帽子,是不是显得对本土文化不太了解。
大概是汉民族霸权、十年文革和长久以来的高度政治化语境让国人对自己的东西不太熟悉了。平时谈文化自信,谈接文物回家和逃出大英博物馆,但真见了从本土传到外面而且被保留得挺好的东西反而一口咬定这就是别人家的他们媚日辱华。
天天说上下五千年,五千年里被别人抢走的东西至少还有些放在博物馆里,但被国人自己丢了忘了砸了毁了政治化了的东西可能真回不来了。

不想要再学习任何一种生存智慧😭幸福应该是我与生俱来的权利而不是完成任务后的奖励😭

又看了个脱北者的纪录片,女脱北者跟韩国人结婚生子,儿子经常挑食不吃饭,脱北妈妈恨恨地说“好想把他送回朝鲜体验一下”。然后另一个脱北美少女现在是个网红,曾经吃到55公斤,但为了上镜好看,她又把自己饿回到45公斤……尤其第二个故事让我五味杂陈,不知道说啥好!

显示全部对话

一个脑洞不一定对。

如果有人觉得自己“被困住了”,去寻求心理学的帮助但总觉得无法很好地解决问题的时候,不妨考虑寻求社会学的帮助。

接下来你可能会发现你根本没问题。

刚刚在豆瓣上看到一个很辛酸的提法。有家长说:“我们家的实力配不上小孩子的个性。”

这足以说明,某国的亲子关系往往一地鸡毛的原因。不是父母不爱孩子,而是:
1,在某国,做一个有个性的正常人,风险是很高的。
2,大多数父母没资源没能力给孩子兜底,事实上,他们能勉强让自己和孩子都活着,还没死,就已经费尽全力了。

如果孩子不走某国公立教育系统“洗脑爱党国+内卷做题”的道路,就意味着家长必须能给孩子托底:
要么提供孩子一辈子家里蹲还能生活无忧的资源,要么提供孩子留学和移民的经费。
而某国绝大部分的为人父母者,是卖血卖淫卖器官都凑不出这笔钱的。

我又想到,为什么某国大多数父母对孩子遭受校园欺凌,如此不当回事,还逼着孩子别当回事?其实也未见得是父母不爱孩子,而是因为,大部分父母没能力给孩子转学换环境。

douban.com/people/lolitalin/st

@betula 想起贝志城说有回见着朱令一个同班同学,那人说“因为朱令这事儿我们都没评上先进班集体”。。。我的天啊,人在医院都快死了,居然还惦记着先进班集体。。。

@drunkstar
是这样的。很多所谓的“餐桌礼仪”,背后都是权力政治。例如,把伸长筷子去夹较远的菜,定义为“不礼貌”、“没教养”,但实际上,一开始那些更美味营养的菜肴就会被摆在餐桌上更有权势的人(权贵、家长、男性)面前。这种餐桌礼仪的真相,就是要求权力下位者恪守本分,不许去分食权力上位者的好菜。

显示更早内容
雾海

雾海是一个开放且不限制讨论主题的非营利性中文社区,名字来源于德国浪漫主义画家 Friedrich 的画作《雾海上的旅人》。生活总是在雾海中吞吐不定,不管怎么艰辛,他还是站在了这里!希望大家在这里玩的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