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lanPurple @yukimomo
再进一步说,它自己对标的其实是猪元獐,或者皇权。它讨厌海瑞不是因为海瑞有君父观念,而恰恰是,海瑞没那么服从君父,海瑞敢狠狠骂家净。而它讨厌武训,也是因为,它认为,像武训一样的“劳动人民”,唯一该顺服的是新式红色皇权,是它自己这个唯一的“红太阳”,而不是可能骂它不服它的知识分子臭老九。
不过这也不是你共一个共的问题。
当初看《巴黎烧了吗?》,法共在纳粹占领巴黎的时候根本就不抵抗的,直到纳粹和苏联开战才加入抵抗法西斯的阵营。
在二战末期,希特勒命令工兵部队在巴黎埋下了巨量的炸药,足以把整个巴黎炸成废墟。而在巴黎即将解放的时候,为了保护巴黎不被破坏,戴高乐和盟军都希望城内不要起义。
嘿嘿,这个时候共产党不干了,法共领袖当时捶着桌子就吼,巴黎值得死上二十万人。
反正老子就要起义,争夺整个法国的控制权。你希特勒炸了巴黎那是你的事,我不在乎。
而当时维希政府的巴黎傀儡市长却在劝说纳粹守将肖尔铁兹不要炸毁巴黎。理由是这座城市实在太美了,把它炸毁是人类的损失。
我真的觉得,即便是一个傀儡市长,一个所谓的“法奸”,都比共产党(注:此处指所有的共产党)要好得多得多。
人类之癌可不是盖的。
我还是觉得家国情怀这种撒尿圈地盘行为本质不是很关女的事儿,不是因为女的对圈地盘这件事不感兴趣,是因为女的压根没有自己的地盘。这件事就体现出来甚至连女的的逼都不是自己的地盘,在男的眼里是男的的地盘(只是以国家啊学校啊这些男的的外化几把对这一荒谬的认知进行彰显表达和行动)
如果逼是女人的地盘这件事是共识,那就像网友说的那样,强奸罪是煽动颠覆,偷拍是危害国家安全,你的逼自古以来就是你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神圣不可侵犯。而不是像这样你想有不用毒卫生巾用免税免费卫生巾在高铁上买卫生巾的权利的时候你的逼就是你的地盘你得自己管着,你想操外国人的时候你的逼就是男人的逼了,随便什么路人男的不管他是不是刚从红爷房间出来都能对你的逼指手画脚了
望周知:绝对不要支持来自公权力的道德整肃,不管某些“失德”行为让你多看不惯。
公权力的道德整肃,正如秦制之下的严刑峻法,绝不会有利于真正的公序良俗。恰恰相反,越是“管起来”、“严管”,就意味着普通人、小人物、穷人、女人、性少数群体,那些在权力链条上处于底层的人,越遭殃。
真·大秦,真·秦法的执行效果是:赵高可以指鹿为马、没人敢管,而陈胜吴广服役迟到就要被杀头。
而你国道德整肃的执行效果,也只能是:一边是性侵世界冠军的红贵老登,没人敢管;另一边却是,穷人家姑娘写小黄书被判刑,穷男人收半桶油卖屁眼被抓捕,女大学生被混蛋炮友偷拍被开除!
我又想到搜检大观园的故事,珍大老爷祸害儿媳妇小姨子,没人管,甚至在大观园整风期间还公然摆酒玩娈童;反观司棋潘又安两个年轻奴婢一对青春小儿女真心相爱,就成了天大的罪过!
@sabishizhiren 所以我就很迷惑,为什么好多人明知红爷是偷拍+贩卖偷拍视频,还在给他洗。无论在什么国家这都是犯罪。
@old_Liu 从老年人聚会不由自主就开始唱红歌这事看出来,正能量不是一个对世界的描述(世界是怎样或不是怎样),而是美好的青春回忆。或者说,正能量是一种叙事,“相信只要团结一心,怎么怎么样,就能克服困难,创造美好的明天。”“恰恰是因为人不相信正能量,没有按照正能量的那种精神、信念、初心做事,才使得很多事情如此糟糕。”在一遍又一遍重复正能量的话语中,信念不断得到巩固。在这种叙事中,信念、对世界的认知、阐释、解决方案、实践,这几个结合为一,构成一种闭环,而且是正向闭环。它对世界有一种解释,以及提供解决方案。只要信这个,世界就能越来越好。就像只要人人学雷锋,世界就能越来越好。正能量是“学雷锋”的现代重复,是过去政治话语的新瓶装旧酒。不过,学雷锋至少要身体力行,光喊不做不叫学雷锋。可是正能量群体更多把注意力放在强调思想的正面性,拒斥负面内容和话语,强调要怎么看事情。相比学雷锋,从“改变现实”变成了“粉饰现实”,又是一种降级。
这东西是政治神学。正能量群体们看不到中国政治和社会环境的荒诞性,在一遍遍的呓语中,提纯信念,精神变得高尚纯洁。
突然想到,鲁迅那个铁屋类比,根本问题还不是丧,而是类比不当,不符合现实世界的实情。在一个绝无窗户且万难破毀的铁屋里保持清醒,当然是有实际好处的,而且绝不只是“清醒的人多了就有破坏铁屋的希望”这么渺茫和抽象。比如在鲁迅那个年代,知道要往租界跑,要往香港跑,这都是“清醒”的实际好处。现在就更不用说了,出清人民币资产定投纳指,何尝不是一种经济上的“清醒”?更重要的是,历史永远不是线性的,铁屋也有各种扰动。而只有那些清楚地知道这是铁屋的人,才有可能在每一次扰动中做出正确选择。比如你回忆一下2021年初这个时间节点,在简中信息流里,你看到的是中国防疫大成功出口和外商直接投资历史新高,美国则一方面是几百万人死亡另一方面是撒钱撒得马上就要经济崩溃。在铁屋的氛围里,一切都如圣上迫不及待的宣布一样,指向“东升西降的国运已经来”。现在回想,彼时彼刻,“清醒”有多么重要?你至少不会在高点买房,你至少不会在解封时抢反弹,你至少不会兴冲冲all in创业想把疫情期间损失的钱挣回来……回头一看,这些念头害死了多少人?这种确保你不会被害死的“清醒”值多少钱?再说了,谁说清醒就只会带来痛苦?当乐子人看圣上啥事也干不成调门越来越低一步步走向注定的失败不也很开心吗?这哪是什么铁屋?这是个沉浸式脱口秀剧场啊。
看到有人在嘲笑很多八九十年代开张的店也敢自称“老店”,又看到有人质疑中国的本科率怎么可能还不如印度,突然想到这其实是一回事:对我们现在这个状态有多短暂没概念。先说第一个问题,一家店敢称“老”,时间先不说,至少得是一直活到现在吧?你稍微想想从1949到1979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就能意识到没哪个民营店铺能幸存。就算有所谓的“老字号”,严格说也不能算是“老店”。因为除了品牌,内瓤跟过去都是一毛钱关系也没有了(甚至像茅台这样是有血债的)。所以,一家店敢说自己是八九十年代开到现在的“老店”,大体还算是实诚。再往前,都不是可疑的问题,而是纯扯淡or无耻。再说第二个问题,乍听确实很反常识:中国和印度人口大致相当,每年毕业的大学+研究生比印度多(约为1100vs800),怎么可能本科率还不如印度呢?但是别忘了两个关键节点:1、1966-1977年中国只有极少量的“工农兵大学生”;2、1999年中国的大学才开始扩招。而且还有一个关键细节,就是与扩招相伴的“不包分配”——这就意味着,在中国,正常意义上的满足社会需求(而非听听命于指令计划)的大学教育,是从1999年才开始的。反观印度,不管多折腾(其实印度的政策一直也是左得要死),至少人家大学没断档吧?至少不包分配(从而没有在行政角度限制人数)吧?所以中国虽然最近二十多年追得很快(2010年本科率是3.58%,2022年就已经是4.43%了,而且大专以上学历的比例已经超过了印度),有些指标还是没追上难道很奇怪吗?顺便说一句,对“上坡路其实没走多久”这一点的体感,90后就已经很模糊了,00后更是几乎没有。前些年有个风波很有趣:《泰坦尼克号》在中国首映时的一些路边采访镜头被翻出来,很多网友诧异当时的北京怎么看着跟叙利亚似的——这就对了,1998年的北京,三环路修通都没多久,就是那个灰灰土土的样子啊你以为呢?而且这还是北京,你去找找1998年全国各地普通人的生活,不说跟民国比了(因为说民国经常联想的是二三十年代的上海那样太不公平),跟文革时候比其实也是好点儿有限。
男性不发表性别议题就当是自己人 女权不发表耽美议题就当是自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