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结构当然不能直接导致民主,但老龄化确实能降低极权之恶的上限。首先也最直接的,当然是人力方面的限制。因为虽然都是“耗材”,但是严格来说,保证了各方面基本需求之后的人口,才是真正可以由国家随意支配的“耗材”。be like中国的外汇储备从四万亿降到三万亿,你马上就能感觉到圣上没钱币了。因为外汇储备大部分是要用来应对各种日常需求的,必须随时放在那里,能动的比例本来就不多。所以真正来说,并不是圣上的美元少了25%,而是圣上能用的美元少了100%。人口也是一样,以前一年出生1600万,现在一年出生600万,对圣上雄才大略(aka到处搞事情)而言,人力资源并不是少了40%,而是基本归零。当然必须补充说明一点,就是“耗材不足”,并不是指战场上当炮灰的人不够,而是围绕战争这类“额外搞事情”的项目,背后需要的那个庞大的不事生产的人群。以中国一年只出生六百万人来说,是支撑不起来的。其次也是更重要,就是人口结构对应的是经济结构。现在越来越多人意识到,“钱多”约等于举债,没人举债社会上的钱就不可能多(aka国力衰退)。而无论是国家还是居民部门,大举借债务还可以不崩溃的唯一原因,就是未来的人口(总有人接盘)。去年这一项,“国力”就会被打回原形,即使有再多邪恶的企图,终归也是有心无力。这就是为什么说人口结构决定着极权之恶的上限。最后我还要加一句“私货”,就是个人的乐观估计:简中的意识形态之所以如此糟糕,真不是因为有什么根深蒂固的“民族性”,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厉害了我的国”这个幻象的长期存在,让老中人误以为这个世界的各种经济社会规律对自己不起作用。相应的,要恢复理智,回归常识,最终成为一个正常社会,首先就要浇息这股子邪火和虚火。人口结构,作为一个超越意识形态的共识,是一个很好的起点。
抗战胜利80周年整了,战败的日本人民过上了最低时薪55元人民币、全球平均寿命最长的发达国家好日子。而战胜国中国内地,在电视剧里杀了不计其数的日本鬼子,却过着农民养老金仅200块、清洁工时薪3块的中国梦生活,啧啧……
我想任何尊重事实的中国人,都要直面这种残酷的中日反差,同时,主流抗战叙事“烈士为了中国人民的美好生活而牺牲”,但是烈士牺牲了,现在人民却过着远不如战败国的穷苦生活,真应该认真问一问到底为什么。另外,绝大多数骂日本的中国人,都没去过日本,因为去日本要签证,门槛不低。
@zhiznisudba 这群人可能唯一的自豪感就是高中成绩,高中毕业以后忽然异性缘大不如黄毛,金钱大不如富二代,导致各方面都让他们特别自卑
【当“能坐着”成为一种工作福利】“可以坐着上班。”打开招聘软件,可以看到制造业与服务业不少招聘广告中,正在把“坐着”当做一项工作福利。仿佛“能坐着工作”本身就是一种特殊待遇。与之相对的,是基层服务行业中日益普遍的“全程站立”:餐饮、零售、酒店等岗位的员工,许多都被要求在超长工时里全程站立工作,不设椅子,没有休息,不能坐下。
这种要求并非出于效率或安全考虑,而是源于一种看不见的表演逻辑:站立的身体,被当作“积极”“专业”“热情”的象征,传递给顾客、传递给管理者,也传递给摄像头背后的监控系统。
小光在一家餐饮连锁工作,每天站十个小时,下班回宿舍总是一瘸一拐。去医院问诊,还没拍片,医生光听描述就判断——静脉曲张、腰椎间盘突出、膝关节积液。这些病,在服务业是再常见不过的职业损伤。
表演站立虽然辛苦,但好在不要求技巧,如今的服务业工作中还包含着更多不被认真解释、却必须严格执行的“表演性劳动”。
地上没有垃圾也要扫,不赶时间也必须小跑上菜,上班时要一直走动,遇到同事必须打招呼问好,如果被经理抓到没有笑,会被批评。这些动作不一定改善顾客体验,却能让管理层看到一个忙碌、整齐的场面。
在奶茶店兼职的张章做好了脚疼腿疼的准备,却没想到嗓子成了损耗最大的地方。
店里有一套细得近乎荒诞的口播SOP:顾客进店要喊,点单要喊,取餐要喊;天气变了要喊,季节更替要喊。每隔十分钟,全店会齐声高喊“毛巾清洗时间到”“三十分钟检查茶汤时间到”。
有时取餐的顾客已经走了,店员仍对着空气口播,直到念完。
这些词本来就不是念给顾客听的,而是念给摄像头,店长,或者念给潜伏在顾客队伍里的“便衣”督查。
如果被发现没念,便会按照打分标准扣分,不仅可能会被罚写复盘,还和工资提成挂钩。
监控,罚款和体罚是管理的主要手段。
这种管理的逻辑简单直接:它几乎不需要额外成本。2024年,中国城市私营单位员工平均月薪约5789元。像小光这样每天站十小时、月休四天的服务员,时薪只有八九元。而一杯奶茶售价十五到二十元,即使成本十元,一小时卖出几杯,就能创造远超员工时薪的现金流。相比投入资金研发新品、升级设备,强制员工喊麦、保持站姿几乎零投入,还能立刻呈现效果。
“坐着会给顾客懒散的感觉,会让顾客不想进来消费。”一位经营者如此解释。
这是一种和真正的劳动不同的劳动。它的价值不在于完成工作本身,而在于营造出“在工作”的姿态。
“在工作”的劳动姿态,开始被单独抽离出来加以规范。站着、走动、微笑、口播,成为评价绩效的一部分——它们并不直接提升服务效率,却不断被强化、被记录、被奖惩。
当劳动变成表演,劳动者也就成了道具。健康被消耗,情绪被压住,人与人之间的真诚被替换成标准化的笑容和话术。这不仅是服务业的日常,也是当下许多岗位的现实:制度用可复制的动作定义“合格”。
服务员本来就是活的人,但经营者偏偏用一套标准化SOP和严苛罚款把活人僵化抽干成伪人,然后再让伪人死气沉沉地表演活人。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些以劳动者血汗作为代价的冗余并不会这样消散,这其中的不满,恐惧,潜入社会的肌理,进入到弱肉强食的暴力循环。
基础劳动者的工作状况决定着一个社会的尊严底线。而如此的表演性劳动剥夺的不仅是在岗者的尊严,更剥夺着所有人的安全感。更多详细内容请查看原文>>
网页链接 https://www.sohu.com/a/924595822_100024718
不是“【单口喜剧领域女性专场】最高分纪录”,是“【单口喜剧领域专场】最高分纪录”。连单口演员上节目介绍嘻哈都说是“豆瓣评分第一的专场”,从没有“特地强调”过性别,为什么采访者反而加一个“女性专场”,既缩小了范围又误导了读者??事实就是上了豆瓣的中文专场评分都干不过嘻哈!
回旋镖这东西真是让人不得不信啊
中国闹西方伪史论,现在南京大屠杀有多少真实性都遭到质疑
以中国人“西洋教士挖小孩心肝炼药”、共产党”亩产万斤“、“正确历史记忆”式的诚实习惯……南京大屠杀怕是当真有相当惊人的水分。
相关信史可能得等中共完蛋,南京考古证据又没在历史规律的大洪水中遭到太多打击,我们才能看到。
原来亏空的养老金四百多亿还是要群众买单,那从一开始不交不就好了,实在太贱了,收入端分配永远不公平,要交钱的时候一分钱都要割你,这个威胁真是恐吓到0个人,都断交社保了生存都成问题了越穷越压榨,社保养老金要交满30年以上,但是35岁以后都把你辞退了,吃人不吐骨头的地狱早点灭亡。
看到知乎有人解释,现在的年轻人为什么排斥结婚生子,除了政治(软肋)和经济(没钱养)之外,还有一个极重要的原因:
95-00后这一代年轻人,在未成年阶段,往往因为被迫的糟糕集体生活(毫无隐私的控制狂原生家庭、拥挤逼仄的衡水式中小学宿舍)而留下非常深的心理创伤,对一切“共同生活”的人际关系,都有严重的PTSD倾向。所以,当他们终于熬到成年、可以自主选择生活环境以后,他们往往会坚决地选择独处,不婚不育,“绝不能容忍家里有另一个人”。
这解释看得我心有戚戚焉,因为我自己就是如此。作为一个在控制狂家庭长大的苦逼小孩,我对人的厌恶,甚至到了,只要我屋子里多出另一个人,就觉得浑身不自在、头脑里的报警系统哔哔狂闪,总觉得ta下一秒钟就要斥责我、挑我的错、对我说很难听的话。只有ta走了,我把房门关死,屋子里只剩我一个人,我才能松一口气。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55330834/answer/1938723156140487511
男性不发表性别议题就当是自己人 女权不发表耽美议题就当是自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