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更新内容

也开一个Chopin Piano Sonata No.3的串 

也没想到能听到Cziffra的版本,可以和Gould做另一组极端的对照了,如此随心所欲的自由速度,显得几乎像是即兴音乐的乐句处理……初听还以为似乎要走上从sentimental到vulgarity的滑坡,但悬崖勒马,回味只觉得真是狂野!好了,到此为止吧,直到我真的找到决定性的版本为止
youtube.com/watch?v=BdVjijld4s

显示全部对话

低情商:偷
高情商:...specialized in "turning melodies from classical music into film scores and popular songs"

作品名:Reaching for the Stars
画家: Luis Ricardo Falero
创作年份:1885
收藏于:private
#LuisRicardoFalero

⬇️当然,正字法也出现在无数的语言文化传统中,但只有我们的语文是如此的一个subject of prescriptivist poppycock

《新華字典》是一部不折不扣的「新話字典」,沒有任何訓詁方面的釋義,沒有對文字詞源、本義、流變的任何追溯,沒有對文字的形,音,義之關係、正寫法及文字演變情況的任何介紹,无任何文獻征引,不收錄任何古字義和古詞彙,也不錄入任何方言,刻意隔斷字詞的歷史文化聯繫,徒以「新話」之義為義,以「新話」之用為用,只有最乾癟的對於「新話」常用字詞的生硬解釋。

再次审视起Ada Online这个页面,不禁意识到认真搞过一对我相信是甄姬的RPS彻底改变了我对biographer的看法,特别是对传记作者到底如何工作彻底祛魅了……那种一模一样的从对个人生活的病态关注,一模一样的旺盛的想象力(尤其是make connections的能力),一模一样的顽固的考证(吃瓜)精神
《致薇拉》传记部分的无锤揣测和内娱rps扣糖的质量真是不相上下,认为对方是他公开发表的诗歌唯一真正的读者啦、把他写作中是否充满柔情的语气和他们的关系挂钩起来啦、还充满“或许她某某时候以没有留下记录的方式给他了什么回应,所以blah blah”……至少放在给妻子的书信集里还可以理解传记作者的视角,但阿达的annotation里面,居然会因为几个词的重合就将某个语句和纳博科夫的某段回忆联系在一起,甚至是只有修辞手法的类似
以前似乎会很容易接受这样的判断,但磕过甄姬回来就有了焕然一新的批判性眼光,看到一些实在牵强的甚至会反射性地发出“这糖这么硬你都磕得下”的尖叫 :ablobcatcry:
也不知道是其他作者/名人都会经受此等待遇,还是只有我们最爱猜谜的蝴蝶研究学家……

看到友人在我反复努力下终于吃下了Ada or Ardor的安利,先是非常喜悦,接着开始深深不安她熬不过前三章,连做面包都在纠结应不应该给她一个剧透而切到手了,好痛 :ablobcatcry:

在推特上看到的,大概意思是““为了镇压 1968 年的布拉格之春”。提供给乌克兰的捷克炮弹上的铭文。

捷克人记得。”

Jesus Christ I knew what they said about Chopin’s orchestrations, but the frivolousness of how the brass especially the french horn came into the glorious chorale part of the Grande Polonaise Brillante is honestly just embarrassing

西班牙花园之夜和帕格尼尼狂想都很好理解,但是Andante spianato et grande polonaise brillante是怎么混进’great concertos’里的?标题还漏掉了最后的brillante😅
顺便,乐团显得这个作品更为patchy了,怪不得大部分时候都是弹独奏的arrangement

一个李斯特B小调奏鸣曲的串 

总觉得没必要review传统意义上大师的版本,但是又听到了阿劳,我的天哪,在弹奏中能够体现出gravitas,超越时间,超越尝试,超过青年人常常逾矩地试图“留下自己的印记”的可贵却笨拙,对李斯特最庄严又沉默的作品最庄严又沉默的对待,不个人到近乎冰冷的纯粹
如果曲目可以有一种绝对的模样……

显示全部对话

又一次看到这套碟的包装,又一次看成The Red Chopin。第一次看还在想他要怎么才能红色,再定睛原来是The Real Chopin……colour coding的作用可见一斑
(但这套period instrument的演奏集合真的不错)

起先在高校出版社工作时,我主要负责引进类少儿绘本。绘本内容大多是童话、美育、百科知识,审校工作基本以核查翻译为主,偶尔也会对美术排版提出一些意见,不像做社科书时要紧绷着弦圈画出“不宜”的文字,相对而言可谓美差。但好景不长,因为引进书号收紧,手头一波绘本万事俱备、却迟迟拿不到cip无法付印。社里就调派我去做一批包销书,合作方是某位有渠道的老板,浙江上千所幼儿园都从他那里采购“资源包”(按规定幼儿园不得使用“教材”,课堂用书需冠以资源包、辅导书等名义),码洋以亿元计。我和两位同事的任务就是对这批书稿(涵盖六个学期、若干科目)做审校,通过质检后再申请书号。无需与之前的引进绘本对比,稍微扫一眼书稿就发现惨不忍睹。以最近热议的教材插图为例,书稿中的插图仿佛都是用win 98系统自带画图软件中的简单形状+油漆桶拼合而成,甚至有手脚离体、眼睛移到头顶之类粗率的图层位移错误。“德育”书中出现的天安门城楼、解放军等图例自然也是错漏百出。这套书做得我心力交瘁,后来离职多少也与此有关。又想到多数网友面对曝光出的教材插图问题反应是“审查还不够严”,已失去了分说的力气。

my friend who teaches kids, just schooled me on tentacles vs arms

给大家看防父权防高温版《使女的故事》!
阿特伍德亲自用喷火器演示!

youtu.be/zpsMsAMY4eM

也开一个Chopin Piano Sonata No.3的串 

翻到这个可能是有史以来最全的Sonata 3的版本列表 - and, I know it's not nice but I'm literally just losing it at the name Hyperion Knight 他父母怎么想出来的,给人取这种名字

显示全部对话

听专辑的时候想的还是,想要听他多诠释A啦,希望他在B上可以这样做啦……把ins live合集翻完心情已经变成:老爷子退休退腻了出来玩玩,实在是巴适得很,血压都降下来了,谁不想过这种日子🏝️

显示全部对话

不知道是Pogorelich自己还是他的经纪/唱片行似乎是请了专人很官方地运营他的ins账号,并且几乎每隔几天的表演前以及有些表演中都开几分钟的直播
别的不说真的很喜欢这种类型的社交媒体presence,光看po文没有任何个人的内容,但因为直播的时候又有很强的在场感和参与感,就很上瘾;而且直播的特别多,还没到返场就也就很没所谓地放出来,下面坐不满就坐不满,反正看直播的人比每次发的帖文回复还多
翻翻历史,同一套大衣围巾帽子穿了几年,时不时发点旅游照片,又放松又和蔼,看的人心平气和,心情愉悦,有一种自己也跟着到处转悠的老爷子赛博旅游的感觉 :blobcatmeltcry:

也开一个Chopin Piano Sonata No.3的串 

从没想过要去听或者说会听到Glenn Gould的肖邦,实在是神秘 :ablobeyes: ……与其说听他对肖邦的诠释,更不如说是在听他对肖邦的诠释的抵抗,以及其中不由自主地向肖邦give in的时刻,整体下来就令人非常amused
另外这个录音有种非常奇怪的大概是类似于reverb的效果,反而叠加出了在某些地方的意外的泛音,显得更加神秘了
youtu.be/NAHE8PTR8tE

显示全部对话
显示更早内容
雾海

雾海是一个开放且不限制讨论主题的非营利性中文社区,名字来源于德国浪漫主义画家 Friedrich 的画作《雾海上的旅人》。生活总是在雾海中吞吐不定,不管怎么艰辛,他还是站在了这里!希望大家在这里玩的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