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什么都不行才是众生常态。
人生从“重要的人”到“重要的事”, 再到“重要的自己”, 最后一切皆云淡风轻, 一生就差不多过完了。——《半山文集》
“ 越长大越不敢依赖别人 怕人心会变 怕承诺不兑现 以至于只相信这世上只有自己才能给足自己安全感 ”
零内耗模式的要点是抽离。
内耗的人,啥都没做,可能已经把自己纠结死了。
反过来,该做就去做,该说就说。做完说完就抽离,抽离到对自己的事,像在看别人的事。行动上头,想法绝不上头。
别人怎么想,不重要,因为我也不会关心别人怎么看待另一个人。
用这个思维去试试,你会大胆很多倍。
“谁掌握了过去,谁就掌握了未来;谁掌握了现在,谁就掌握过去。”——乔治·奥威尔《1984》
我们不会再见面了,这就是分别的意义。
那些难做的事和正确的事,往往是同一件事。
有价值的东西,从来就不容易得来。
容易这个词,在成年人的生活里是不存在的。
听到“你的烦恼”的人中,有 80% 的人并不在意,而另外 20% 的人则很高兴你有这些烦恼。
独立有三重境界:生活上的独立,自己可以养活自己;精神上的独立,不依籁于别人而获得精神快乐;灵魂上的独立,把灵魂从“自我”这个东西之中释放出来,与万物融为一体,宇宙只是为“1”,只有一个境,这是最大的独立。——《半山文集》
我们都是白痴,才会这样钻牛角尖。不管是什么狗屁事,我们总是,总是,总是忘不了我们那点叫人作呕的、微不足道的自我。——塞林格
你感觉要完成一个很大的事情很难很难。但是再难,它也是一天一天来完成的,每一天来到面前的事情都是具体的。那个大事情你用自己的力量去对比,你完成不了。但是你一旦把它放到每一天里面,你是可以把它走过去的。很多人被吓倒,就是被整体吓倒。——梁永安
起床出门,然后做点什么,这多美好啊。我们来到地球上就是为了鬼混的。别听其他人不一样的说法。——冯内古特
人不能一直做正确的选择,偶尔也要做一些喜欢的选择。
人生就像一些低劣的商品,总在外表包上一点光彩一点的东西。举凡痛苦,总想掩饰;反之,凡是出风头的、光彩的事,都要拿出来张扬一番。
人们越是内心不踏实,就越想在别人眼中被看作很充实。
实际上,别人根本没有那么关注你。你所认为的无法满足他人的期待,其实是没有满足自己的期待。——岸见一郎《在变化的世界,稳稳地活》
我们总是在嫉妒,在羡慕。然而都是假想敌而已。其实,路是自己选的,自己总是掌握着方向盘。再多的人,只是催化剂而已。十年,甚至五年之前我都不能清晰的知道自己要什么,要过什么样的生活,但是一步一步的路让未来生活的轮廓越来越清晰。我不知道我要什么,但是我能知道我不要什么。——萨拉·帕坎南《世上另一个我》
想做的事情千万不要说出来。
研究表明,人的大脑分不清「想象中的期待」和「现实」。你把想要做的事情说出来,大脑会以为已经实现了。所以即使你什么都还没做,动动嘴皮子就能收获满足感。
「我买了网课,我要好好学习」「明天开始运动」「等书到了就好好看书」
这种话说出来反而是在降低自己成功的概率,大脑误以为已经完成了,信念和动力都会磨损,后期的投入也会降低。
又嫌年轻人玩心重,又嫌消费不旺盛;又嫌吃吃喝喝,又嫌市场没有烟火气;又嫌乱说乱动,又嫌底下躺平。
世上的事都明白完了。
有时我们不想让伤口愈合,因为痛是我们与失去的东西之间最后的纽带。——JM斯托姆
我拥有的唯一支撑就是尽力让自己清醒地明白一切都是短暂的,你之所以爱一些东西,正是因为它们是飞逝的、短暂的。我慢慢地明白,爱并不像我们一直想象的那样是占有,爱更多的是失去。——肯·威尔伯《没有疆界》
失败从来不是一无所有,而是深夜和自己懒惰、软弱、违背的誓言、被浪费的才华挤在同一张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睡。——琼·狄迪恩《奇想之年》
雾海是一个开放且不限制讨论主题的非营利性中文社区,名字来源于德国浪漫主义画家 Friedrich 的画作《雾海上的旅人》。生活总是在雾海中吞吐不定,不管怎么艰辛,他还是站在了这里!希望大家在这里玩的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