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读书上没文化的当,读书上读书人的当,这就是我之前说的,在国内这个信息扭曲的环境,反倒会得出错误认知。比如公众号流行的春秋笔法,把老舍跳湖归咎于他出轨夫人揭发他写了大字报,然后他就投湖了,作者甚至没明写这两件事有因果,但绝大多数人都会这么联想归因。
这里面它甚至都没撒谎,说的全是“事实”,却误导人做出了完全错误的结论。它隐瞒了老舍跳湖之前,被拉去北京文庙参加文艺界8.23大批斗,不但被人打,还目睹了烧戏服烧文物破四旧等疯狂行为。作家萧军也同时被斗,他想反抗打回去,又怕连累在场其他人,就生生忍住了,据他说老舍情绪很低落,眼发直。反正怨老婆揭发丈夫,怪当事人自己不干净出轨,就是不敢说最重要始作俑者文革,传统艺能了。
这样的信息,知道还不如不知道。另外,《霸王别姬》的批斗戏其实完全是一比一复原了这场批斗,连背景建筑都是大成殿,而老舍的投湖和菊仙上吊是类似的心境,萧军则像段小楼,此处仅指被批斗的反应哈。
https://mp.weixin.qq.com/s/c5uMMO8-xHkIbHqSBiWHJA
今天读了一个有趣的案例。一个脑瘫的女孩被一对夫妻领养。儿科医生给孩子开“药方”开了一条工作犬。通过众筹,这家人给孩子买了一条goldendoodle工作犬,帮孩子开关灯、捡东西、辅助平衡等。孩子五岁上学的时候学校不让带狗,说会有人老师在学校辅助孩子不需要狗。家长认为让人来辅助孩子剥夺了她的独立性。通过州民权联盟的压力,学校曾经让孩子试着带狗上学几个月,最后还是不允许。父母于是在家教育,这样孩子和狗不用分离。同时把学区告上法庭。来来回回拉扯很多年,直到孩子十三岁的时候最高法院判了孩子赢。这个时候孩子已经不需要工作犬在身边了,孩子学会了很多的技能,狗退休成了伙伴宠物。后来家人把孩子转去别的学区,因为觉得孩子在本地学区不会受欢迎。虽然孩子已经不需要带狗上学,但是为其他的类似的案例开了先河。这家人的思维很先进,按照一般人的思维,学校有老师帮助,保证access就行了。但是家长想得更透彻。
https://time.com/4681179/supreme-court-service-dog-ehlena-fry/
那篇自述里面实际上po了一张安德莉娅25岁的时候写给妈妈的信,那一段配上叙述恐怖得要死,我到现在还没回过劲
让25岁的受害者选择在十四年后鼓起勇气向母亲告白和寻求理解与帮助的是母亲在一次电话里和她聊到一个虚构角色,这个角色同样被继父性侵,后来自杀了,门罗对此表露了同情,问她女儿,“Why didn't she tell her mother?”
然后这促使了女儿决定把自己遭遇和隐瞒的痛苦告诉母亲
那封信是这样写的:When you told me about that story in "Marine Life", I wanted to cry and hold you and thank you and TELL YOU. I had been afraid all my life that you would blame me for what happened.
女儿在此刻应该感受到的是一种曙光性的……被理解的可能性……你很好想象她是怀抱着怎样的心情去书写这段告白的……她觉得人生的那一刻就要到来了,她被接纳,被理解,可以挣脱过去十年里的阴影的那个契机
然后她妈妈的反应是跟安德莉娅说她继父和她的兄弟姐妹都保持着良好的“友谊关系”
然后开始强调她自己受到的被背叛的痛苦感受
我今天一整天都在想这个事
https://bgme.me/@plazadeflora/112751966475350473
这条让我想起来之前因为工作去拜访某作者,她办公桌上就摆了这本《房思琪的初恋乐园》,谈书的时候她随口说这书肯定销量好,搞女权的会买,男的当小黄书买,读者群广泛云云……说得轻描淡写,我听得精神恍惚。再看到这书的有声书涉黄,那种对话里让人不适的平静又回来了。在舆论爆炸之前,觉得本书含有情色因素可以吸引一部分消费者甚至是行业默认的,这就是这份平静的可怕之处。
日本校车遭袭事件,出了胡友平这位英雌。我还很讨厌墙内“养蛊多年终于反噬”的说法,反噬的不是贪官污吏始作俑者,而是日本的妇孺平民和普通的中国人,算来行凶者自己就是可恨的糊涂虫,为人一世稀里糊涂,泄愤都找不到正主,滥杀无辜,还枉送自己小命。
这明明就是当权者挑起和纵容仇恨,普通人行动,无辜者卷入,最后两败俱伤,哪有什么“反噬”,全是普通人在承担后果,太荒谬了!人类历史上所有的战争和纷争都是这个模式,还屡试不爽!
你国官方那个对被救妇孺的国籍百般遮掩、语焉不详的“公告”,不是对胡女士义举的认可,而是对义人的羞辱。它根本不配跟这位义人联系在一起。——不过,这个“公告”倒是能充分说明,你国上上下下,从君到官再到民,在“人”与“禽兽”之间,到底更偏向于哪头。
我又想到孟子的两个著名的提法:
1,“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人跟禽兽之间的差距,真的没多大,一不留神,就掉到禽兽那边去了。
2,“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只要还是个人,看见小孩要掉到井里,都会赶紧把孩子救下来。
如果救孩子之前,脑子里先要转个弯:这是本国人的孩子,还是蛮夷倭奴的孩子?这是贫下中农的红后代,还是黑五类的狗崽子?
——会这么想的人,已经与禽兽无异;而教育国民应该这么想的朝廷官府,则已经无异于亭林夫子所说的“仁义充塞、率兽食人”的“亡天下”状态!
要是再有人说什么我国男女已经很平等了,我就要让他去看看姜萍新闻底下的评论。
要么是说她造假\别人代考\阿里为了比赛出名暗箱操作。
要么说她用了AI\作业帮\小猿搜题。要么是说她12名是抄男老师125名来的\男老师和她交错了卷子。
要么说比她优秀的不少\高手故意放水\我上我也行。
要么说她适合当老婆\特赐成为我媳妇,能改善我家基因。
要么说女孩子数学不好,她灵魂应该是男孩子\男频爽文有脸了。
要么说她适合嫁给韦神,白天一起做数学题,晚上给韦神做饭洗衣服做家务,再生个天才儿子,别浪费这么好的基因。
……
这些是基本盘言论。
有点文化的在说什么。
要么说她和男老师是千里马与伯乐,没有男老师就没有她现在的成就。男老师学校好,是硕士还要攻读博士。
要么说她没有天赋,只是勤奋罢了。
要么一帧一帧分析她的宣传片,说里面有错误,说明她其实根本就不懂。
要么去挖掘她父亲怎么怎么样。
……
如果姜萍是男性,还会有这些声音吗?
别因为宣传口的谎言、大城市男女看似平等的处境、网络上女性的声音比以前大,就觉得女性地位比以前好很多了,男女平等了,女权别挑拨男女对立社会氛围就会变好了。
“男孩后劲大,一时学习不好,会赶上来的。”
“女孩不适合学理科。”
“女孩懂事点,要为家里分忧,别花那么多钱读书。”
“女人最重要的还是要嫁个好人家,找个好男人。”
“女人别那么要强,要学会示弱,男人不喜欢这样的。”
“女孩不用赚那么多钱,找工作找轻松的就好,赚钱这么辛苦的事让男人来。”
……
这些陈旧的话术到现在还充斥在社会的方方面面。
而在职场上,金融、学术、互联网、汽车等等这些能赚大钱的行业顶层又有多少女性?
我们这个社会,男女真的已经很平等了吗?
不记得在哪本育儿书还是公众号里看过一个调查,大多数孩子都认为父亲是更有趣的那个家长。据此可以得出一个显然的结论,父亲既然这么有趣,当然应该多跟孩子玩。
不过,似乎还可以换一个角度去想这个问题。在全世界范围内整体而言,毫无疑问母亲是承担育儿责任更多的那个家长,那么为什么母亲付出了更多的努力,反而却成了相对无趣的那个家长呢?
有许多可能的原因。比如距离产生美。假如一个父亲跟孩子相处的时间非常有限,只有在他又有时间又有心情的时候才带孩子,那要让孩子觉得自己有趣,实在没多难。反正玩够了就闪人,收拾残局,唠叨孩子的(得罪人的)角色,多半还是母亲去扮演。
又比如,母亲在带孩子的同时往往还要处理大量的家务,因此影响了陪伴孩子的质量,没那么多精神也没那么多好心情去好好跟孩子玩。
不过,我个人觉得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
身为父亲的男性,相比身为母亲的女性,更大概率拥有过一个快乐的童年。
以我的个人体验,一个成年人如何带孩子玩,很大程度上是自己的童年经历的一种投射。自己爬过树,就会想带孩子爬树,自己曾经是个二货戏精,多半也不介意带孩子一起犯二当戏精。而且男性带孩子时,滑稽的语调,搞笑的动作往往都可以信手拈来,毫无压力,自己其实也乐在其中。
相比之下,许多母亲也许并没有多少愉快的童年回忆可以投射到孩子身上,也很难跟许多父亲一样忽然化身喜剧演员。她们可能从小就被禁止了滑稽的言行,因为不够淑女,不够得体,或者别的什么原因。她们对于各种有趣但可能有点出格的玩法,也可能因此而缺乏经验和想象力。
我的太太曾经多次表示,她是真的不知道可以跟孩子们说什么。甚至,即使她就在一旁目睹了无数次我跟孩子的话痨表演,她也没法像我一样跟孩子说上那么多话,逗得她们哈哈大笑,即使她主观上很想那么做。
她也很难投入地带孩子玩玩具,或者充满趣味地去讲解绘本。即使勉强去做,她也很难从中得到真正的乐趣。
我觉得,这都是她从小遭受家暴的结果。
我在孩子眼中可以显得有趣,是因为我拥有过有趣的童年,而我太太并没有。
希望这个问题在我们这个家庭里不会延续下去。我希望女儿们都能拥有快乐有趣的童年,不论她们将来是否生儿育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