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卷了。现在开始开发基于浏览器的 "ChatGPT"。
不需要WebGPU,也不需要服务器。网页在线加载模型。
可以免费运行GPT,且没有限制。
https://lxe.co/wasmgpt/
再推荐一个WebGPU:
https://www.kmeans.org/
100代币。gpt2的模型。
好在免费,简单易用。
前两周被朋友邀请去参加了 segmentfault 办的 hackathon,做了这么一个赛博拜佛📿️的小应用wwwww
idea 不是我想的,朋友给我介绍的时候就一眼喜欢上,马上答应下来帮忙做页面功能。总体功能也不复杂,和AI沾点边的也就是最后跟佛祖说说话的小功能,会把语音转成文字发给chatgpt,回复暂时是文字显示,之后会再将回复的文字转成语音,带上佛祖的语气和回声效果之类的wwww
总之就是很有趣的小项目,昨晚上在hackathon 路演,得到很热烈的反响甚至最后得到人气奖也很开心🥳
欢迎大家随意来玩玩,提提意见反馈🙏🏻
@doughnutholeQ 我也是大龄准备出国留学,之前也工作了好几年,一开始我爸也说让我读完以后回来。不过因为现在工作机会少和裁员很多,也经常听之前在上海的同事说谁谁又被裁了然后找了好久都没找到工作。这些话我也都会说给我爸妈听,让他们自己心理清楚现在国内的现状,毕竟他们当前接触的信息来说很狭窄,而且微博热搜或今日头条(他们经常用的app)上也不会说国内真实的求职状况。所以让他们了解国内就业的真实情况很重要,毕竟他们也不想自己孩子万一失业找不到工作还要靠他们养,出国毕竟也是增加了其他国家工作的机会。也可以说的模糊一点,比如和他们说到时候先找工作,看哪里的工作机会多再说。如果他们还是不接受,就先骗说回来,后面真出去了,他们也没法怎么样。
在看象友转的播客里讲到的书Dreams of Flight,作者Fran Martin教授访谈了在墨尔本的女大学生,第三章蛮有意思,讲留学生群体对黑人的种族歧视,就是留学生们普遍觉得墨尔本很不安全,因为微信朋友圈和“今日墨尔本”之类的威信公众号经常推送被黑人抢劫之类的新闻。
2016年,今日墨尔本推送了一篇叫“重磅!警方:非裔黑帮瞄准墨尔本中国学生,作案数十起!警方承诺保护中国学生”,又推送了一些个人案例,留学生的朋友圈流传着一张标题为“危险,非洲罪犯”的海报,表示黑帮来自几个亚裔履历城市和区域的社会保障房区域。在墨尔本的老中留学生,作者访谈对象,纷纷表示觉得在墨尔本真不安全()
作者访谈了今日墨尔本的两位推文作者(一男一女),分别是墨尔本的媒体学和经济学博士,他们揭露说这个账号的新闻是流量至上,主要为了卖货,不做事实核查(并且很困惑只要事情是真的,为了流量夸大一点事实有什么错)。作者评价这个账号为“三流小报”
今天去外管局续签。
手续办齐,办事员说:都搞定啦,大约六周以后你就会自动收到通知,可以来拿新的签证。
我想了想,问:我现在的签证五周内就要作废了。我有一份研究助理的工作,要拿到新签证,秘书才可以给我续工作合同诶!
对方不动如山,坐着打哈哈:哎呀没事的,新签证会来的!也许四五个礼拜之后你就会收到通知了!
我:(我信你个鬼)但愿如此!我已经订了行程,六月份要去奥地利爬山。如果没有签证,我就没法出境去奥地利了。。。
对方一闻此言,霍得站了起来:那你需要一个临时签证!跟我来!
十分钟之后,我得到了一个六个月之久的临时签证,可以用来出境,也可以用来续工作合同。
Takeaway:
1) 在德国外管局人员看来,误了工作合同不是大事,但倘若耽误了人家夏天出去度假/爬山那确实是误了别人的大事!
2)其实外管局自己也不信他们“四到六周可以出新签证”的鬼话。
刚刚在看一个幼儿园的介绍,差点儿把我眼泪看出来。
前两天出门散步,看到北镰仓幼儿园在招生。今晚顺手搜了搜,结果一看就惊呆了,天呐,这些孩子到底在过什么日子啊。
幼儿园一年级的小朋友,需要学习的功课是在草地上躺着玩儿,和老师一起在泥里打滚儿。
镰仓古寺多,于是老师每天带着他们在寺里探险,玩累了就在佛堂前吃便当。
春天在古寺里放风筝,坐车去摘草莓,
夏天的夜晚,在幼儿园小院子里看烟火,
秋天散步去看枫叶,再把枯枝落叶聚在一起点燃烤红薯,
下雨天就在教室里跟和尚下棋,学校也会偶尔组织去听交响乐团。这种日子真是太疗愈了。
我看了一下他们的招生简章,差点把我看哭了。教育目标和内容一栏,写的不是要学会多少加减法,掌握多少词语。
而是——培养起基于爱和信任的交流,拥有感受美丽事物的能力,能表达出自己的感动,可以传达给他人喜悦,培养出一颗明朗沉稳的心。
我看完心里特别难受,堵得慌,想要哇哇大哭,我们为什么一辈子都那么累啊,我也好想这样重新长大一次,我也好想这样被爱一次。
原文链接:http://m.weibo.cn/status/4889841421255176?
波米提到的端与非建制派香港新导演“四字导演”的对谈采访。
拒绝香港电影已死,该死的是金像奖。
林森,毕业于香港演艺学院电影电视学院导演系,执导作品《窄路微尘》获选“mm2 新晋导演计划”。
何爵天,毕业于香港演艺学院电视电影学院导演系,执导作品《正义回廊》、《死尸死时四十四》。
刘国瑞,定居于香港的马来西亚导演及编剧,执导作品《白日青春》获选第二届亚洲电影投资会“电影培训计划”。
贾胜枫,曾为文化版记者,执导作品《流水落花》获选第六届“首部剧情电影计划”专业组。
曾宪宁,毕业于巴黎索邦大学电影系,执导作品《灯火阑珊》获选第五届“首部剧情电影计划”专业组。
卓亦谦,毕业于香港城市大学创意媒体学院,执导作品《年少日记》获选第五届“首部剧情电影计划”大专组。
source: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230414-culture-hk-young-directors-roundtable/
#introduction
Hello world!
KnowSex 是一个性教育网站,致力于提供直观、明了的性知识,解答群众困惑,并希望藉此减少一些社会问题的发生。
🔗 https://knowsex.net
如果您因为各种原因无法访问上述地址,可以通过镜像站点访问:
🔗 https://xingjiaoyu.net
我有个高中女同学,曾经是毛粉,而且还特别仇日。以前每到特定日期,她的朋友圈都少不了相关的粉红内容。但是她和我私交很好,加了我的微信后,在我的朋友圈也看了不少文章,受了一点影响。某天晚上,我突然接到她的电话,她很诚恳的跟我说:
“说实话你写的文章我不是全部能读懂,但是我觉得以你的人品,应该不会乱写。我只是想跟你说,今日不同往时,现在的环境特别左,你还是不要写了,我担心你会遭殃,停笔吧。”
那是2017年。说实话我听了这段话是既意外又感动。意外的是她作为一个毛粉居然也能意识到环境左转,说明她思想正在转变;感动的是,虽然没有价值观的认同,但她还是设身处地的为故人着想,这是一个人善良的体现。这种人是真的在乎你。
我显然没有听从她的建议。后来的局势发展也确实被她说中,但我还是很感谢她。她是为数不多我可以托付私人事务的人,虽然我们聚在一起的时候,也只是喝喝酒、叙叙旧。
我一直有种看法,一个心存善良的人,才是真正容易觉醒的人。因为环境的恶会和她内心的善迟早形成冲突,一旦有外来的真实信息冲击,很容易转变。相反是那些天天喊时髦口号的人,如果人心不纯,品行不佳,依然是不可交往的。因为他身上的恶,未必会比那些他所唾骂的人少。
说实话我很怀念这样的同学。因为在现实中同声易见,同德难求。在异国他乡要找一个真正值得坐下来喝一杯酒的人,已经很难了。
#NoonYorker 午休时分 Vol.2 - 电子游戏为什么难做?
和朋友 Dan 聊游戏设计。
* Game Center 的经历
* Game Center 的视野
* 什么是好的游戏设计师
* 游戏是什么
* 游戏的体验是什么
* 电子游戏为什么难做
* 工具的局限、设计的构思
* 近期的游戏计划
https://knh190.notion.site/NoonYorker-2-d1b21423d9aa4dde984ab535bddc4088
waiting for the day co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