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不好的时候听这首真的能恢复能量~
【【星野源】天亮了,带我走向梦境之外吧-哔哩哔哩】 https://b23.tv/8AJ012p
我肝出来啦 一整个晚上码字,一整个上午排版啊
走过路过的朋友们,只要【你对Obsidian(一个全平台电子笔记软件)哪怕有一点点兴趣】,或者干脆只要【你对生产力软件有兴趣】,都强烈建议【【点开看看】】
动动手指改变人生(?)走过路过不要错过!
我这次就不放摘录预览吸引大家了,我从不标题党所以一定是真的!
呕心沥血、逻辑清晰、行文幽默、排版优美,我从不自夸所以一定是真的!!
第一篇:黑曜石——你的第二大脑 (https://www.douban.com/note/822783019/ )
对Obsidian为何合理、为何厉害 以及 其背后原理的阐释
第二篇:保姆级别Obsidian入门操作思路指南 (https://www.douban.com/note/822787896/ )
极其清晰易懂、用户视角的零基础入门指南
标题有点那啥忍忍哈,哈哈哈,但是这个大叔(和他老婆)真的很赞,逻辑朴素,思想开通;40+的时候才决定移民,而且夫妻俩在三四线城市,2012年开始觉得国内生意不好做+女儿教育为难,只是看到说可以出国打工生出出国念头开始摸索,拒签了几次,全程偷偷摸摸不敢让同事朋友知道……
#橙雨伞 微博:
转发微博
- 转发 @辣辣打雷 : 这是我看过的关于拐卖妇女儿童的案件里,最令人无力心碎,却又感觉到一丝温暖的一例。
一个年仅6岁的女孩被拐走后,40岁的罪犯把她带到自己家里,让她管自己的“妻子”——一个12岁的女孩叫“妈妈”。
谁也不知道眼前的另一个孩子是怎么成为一个中年男子的“妻子”的。女孩很奇怪,眼前的姐姐没比她大多少,为什么是妈妈?
她只知道,在今后无尽的痛苦生活里,“妈妈”真的就像一位妈妈。她会在养父殴打她时护住她,怕黑时抱紧她,恐惧时安抚她,冬日里温暖她。“妈妈”用尽一切办法供她读最好的学校,拼命护住她不让她再被转手卖掉,端着奶茶在学校门口等她。
“妈妈”为什么对一个陌生的小妹妹倾注这么多爱呢?也许只是善良,亦或是是在她身上看到了自己破碎的前半生,想在另一个人身上建起新的家园,做未完成的梦。
在地狱里,罪犯用“妈妈”13岁就生下的孩子还有彼此来牵制她们,让她们不敢逃跑或报警。如果没有两个人的互相支撑,可能谁都活不下来。
忽然有一天,“妈妈”走了。虽然知道这一天迟早会来,但女孩还是崩溃了,她再一次失去了亲人,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孤儿。她想逃跑,可是弟弟妹妹还在恶魔的手中,她不敢离开。
等她颠沛流离的长大成人,终于鼓起勇气报了警,当看到罪犯被抓获时,所有人都长舒一口气。这个丑陋、恶心的男人,在镜头前这般卑微佝偻,却毁掉了两个女孩的人生。
故事的最后是大团圆结局。女孩回到了亲生父母身边,而“妈妈”在电话中冷冷的说,那个畜生罪有应得,她有能力后会把孩子接到身边。
我其实隐隐感觉到,她们俩都想把这段经历从生命中抹去,毕竟未来还很长,从此以后可能不会再有交集。
至少在晦暗的时光里,她们曾彼此救赎。
也许我们不会再相聚了。
但,谢谢你,我的朋友,我的小伙伴,我的母亲。
快过年了,我正好有一些非常悲观的关于对话和沟通的观点,可能有助关注我的朋友平静地熬过节庆聚会场合,分享给您。
首先,这年头没有人要跟您沟通了,大家不过是礼貌地、不礼貌地轮流发表高见。就算是面对面的「对话」,也大多是看似「听您说话」,其实是「等您说完」。
带着这样的预期再开口,比较不容易失望一点。
请您一定记得,您的情绪是非常宝贵的,是需要时刻留意小心呵护的。
因此在参与任何消耗情绪的讨论之前,我都强烈建议您退一步,掂量一番,问自己,这个值得我费劲吗?
请您相信,一个在网上偶然路过您的发言,留下让您想要反驳、回应的评论的对象,或者是聚会圆桌对面几年都见不到一次、说话像是背诵抖音热门评论的亲戚家大儿子,能够因为您的回应而改变、修正观点的可能性,无限趋近于零。
因此任何时候我都不建议以「纯粹沟通」为目的去回应这样的对象,因为这是纯粹的浪费情绪,对自己有害无益。
那么如果您决定参与这样的一个讨论,这个讨论就必须能够提供比「纯粹沟通」更多的价值。
比如,如果对方是您的朋友,或者朋友的朋友,那么您可以考虑为友情搞搞自我牺牲。
再比如,您决定借此机会发表更多的高见,看似回应对方,实际上是自我表达,也是不错的。
大体上,使用简体中文的朋友,平均来说,都可以稍微培养一下「自恋」「自大」的情绪,把被原生家庭、学校、政府以及工作消磨掉的自尊养一养,不要怕矫枉过正。
然后虽然不需要大声说出来,但是私底下记得,无论是现实生活中,还是网络上,大部分试图与您对话的对象,都不配与您对话。
您的情绪、精力、时间,都是很宝贵的,当然有时候您也可以搞搞挥金如土,或者像我一样,搞搞社会服务。
但请一定记得保持觉察,保持 mindful,有意识地保护自己,避免 burn out 和情绪过劳。
最后祝您新年好:)
#长毛象安利交换大会 #长毛象安利大会 #语言学习 #播客推荐
英语播客推荐
精选我长期听的喜欢的节目分享给大家,由于专业原因喜欢听些时政新闻相关,可能比较枯燥,(比起日语我好像不怎么听英语个人出的podcast,但会看更多剧...)象友们可以选择感兴趣的在泛用型播客端上搜索订阅,找不到的可以在listennotes.com上搜索名字找到RSS订阅。名字有误实在搜索不到的可以私信我!
### 新闻时事类
* The Daily
我最喜欢的一个新闻节目,每日更新,每期都围绕一个热点深挖,每日必听!
* The Documentary Podcast
BBC出品,比起The Daily不紧跟时事,但是选题也很有价值
* Through Line
NPR出品,和上面的相似,但更加深了历史的深度
时事类的还有NPR的Here&Now,Up First(日更,15min左右)以及各大知名报刊杂志如New Yorker, WSJ, Economist都有播客,大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收听!
### 学术类
* New Books in East Asian Studies/Gender/History/Political Science/Sociology
搜索时一般输入前三个字母就会出来很多,领域有很多,可以自行选择订阅,每期会介绍一本新书,与作者一起探讨书的内容,写作经历等等,推荐学术或出版业的朋友们收听了解研究动态~
* Ask a Feminist
是学术期刊Journal of Women in Culture and Society出的播客,与女性主义学者探讨其研究的课题,在官网上还可以找到文稿http://signsjournal.org/ask-a-feminist/
### 放松
* Poetry Unbound
一个读诗介绍诗的播客,更新频率不高,一集约15min,,会朗读两遍介绍诗人生平、诗的含义等,早上听很舒缓。
南京大屠杀30w人,而建国后文化大革命各种运动死伤人数又何止30w。甚至和平年代都有饥荒。袁老都说路有饿殍。饿死人从来就是分配的问题,不是缺粮的问题。所谓天灾更是可笑。如果不是活不下去,又何必大逃港。
用微博互fo的话就是『为什么要反对军国主义,因为这帮玩意除了把别国人民当虫豸,对自己国民也就是当原料和零件。军国主义本身就是对人类个体意义的否定。日本在决定靠对外仇恨来煽动狂热转移国内矛盾的时候,他就已经注定失败了』
没错,但看看国内,最不尊重国人的恰恰是此地政府。低端人口驱赶,学生提前分流。国外分流的前提是工人也能养活一家几口人。国内恶劣工厂环境,宁可送外卖都不去厂里打工。
有一个日本纪录片《含泪活着》,讲述一名中国父亲在日本打黑工的 15 年人生。评论区说“即使老丁没有出国,有着这样的品质在哪里都能走向幸福。”这就是完全胡说八道了。上映时候才2006年,而国内06年才加入wto5年。可以说每个努力的华人在国外工作都可以获得自己想要的幸福,而他们在国内却无法待下去举债也要逃离,这还不能说明原因吗
昨天陈冲写了篇悼念母亲的长文,文笔流畅提到了文革,但没有实质展开,评论区马上就有反应。而陈的外公,中国药理学奠基人,文革自杀。
鲁道夫·拉梅尔教授在研究了超过8000件政府造成的群体灭绝惨剧后发现,在20世纪前90年中,大约有1.7亿人被他们自己的政府所杀害,是同期因战争死亡人口的6倍。
因此,人民面临的首要危险是权力不受制衡的政府,而不是什么战争、罪犯或恐怖分子,对人民生命造成最大威胁的是本国政权,而非外国政府。
终于找到了我理想中的免费时间线制作工具! https://time.graphics/editor
#程序员肉翻#
我之前只是想记录下自己海投的这段经历,之后回头能看看,没想到有很多人也有肉翻的打算,共享一下我准备的时候网上搜集到的信息
简历:写简历是第一步,
这是毛象上一个小伙伴提供的,非常感谢她,我就直接用这个写的,我的简历也是先写了一版,一直改了好多次,写好后我之后找别人内推包括猎头都说我简历写的很好。
https://flowcv.io/app/resume/content
有用的几点:1、简历上不用放太多东西,我最开始把自己的github,stackoverflow,还有csdn博客都放到头部了,事实上我的github提交的记录很少,对我找工作帮助不大,最后就只留了邮箱电话号码那几个有用的信息。(github可以看一些国外人的主页,把自己的也改改)
2、简历最开始最好加上一段总结,自己几年的工作经验,做了啥会啥这些信息。
3、工作经历放前面,工作经历写法就是STAR原则。
还有就是说烂了的没有10年工作经历最好一页。直接谷歌搜java developer resume sample会有很多模板。
面试准备:
1、算法:
这个里面的算法给了很多模板,很实用
https://github.com/labuladong/fucking-algorithm
youtube博主"bianbian边边"有两期整理10个type的算法,对我很有用,我最开始是按照她的note里给的题目类型和编号开始刷的。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YfSsAn9dDOirwBID1uH9Pg
2、系统设计 没有找到好的视频,大部分都是文章, 如果其他人有看到不错的话,希望分享一下,感谢。
我之前在pramp模拟面试,里面出的题给的答案链接指到了github里。
https://github.com/donnemartin/system-design-primer
下面网站里详细的分了system design面试的步骤,看完基本上整个骨架搭起来了,只需要根据实际的系统填充东西就好了
https://www.hiredintech.com/classrooms/system-design/lesson/52
Grokking the System Design Interview算是经典的,不过需要付费https://www.educative.io/
3、模拟面试:pramp,里面算法,系统设计,behavior question的mock interview都可以,是你和对方相互面试,很实用的一个网站,我第一次面试遇到的对方是个印度面试官,他自己本身有面试官的经验,所以给了我很多建议,还推荐了Elements of
Programming Interviews in Java 和 Cracking the Coding Interview两本书,还有说整个面试都是有模板的,不用担心,多准备准备一定没问题的。
英语:
口语:
语言交换网站https://language.exchange/ 免费的,可能要找很久才能找到愿意一块练的。
meetup里面有很多活动是英文的可以参加,现在疫情很多改为了线上,有地域限制,上海的比较多,小城市基本没有。
淘宝上可以找菲律宾的外教,算是比较便宜的。
英语小说:今年到现在看来大概20多本吧,买了一个大屏的阅读器,周末或者假期有空的时候会看,因为我基本上一看就停不下来,所以平时晚上我不太看,电子书都是从下面的网站上下载的,是一个宝藏书库。
英语书籍下载:https://book4you.org/
英语听力:我从大学开始看美剧吧,老友记大概看了10多遍,所以现在已经不需要字母也都能听懂了,越狱,摩登家庭,动画片降世神通都可以练听力。今年开始听英文podcast:hidden brain, all ears english,stuff you should konw,guilty feminist很多,挑自己感兴趣的听,大概能懂个七七八八吧
其他我了解到的方式:
1、读书:这可以是一个备选方案,我之前看了欧洲的一些学校,读硕像爱尔兰荷兰太贵了,我自己负担不起,德国算是比较便宜的(有些只需要注册费), 但我自己本身在国内读了计算机相关的硕士,再读一个感觉没太大必要,所以我当时看了瑞典和德国的博士,读博是有工资拿的,这个目前也在我的考虑范围中。
2通过技术:
德国:德国有一个JSV签证,是让你在德国停留6个月找工作,我今年才知道,目前因为疫情已经停了。德国一个互惠生的项目,不过对年龄有要求,还在读书的可以网上搜一下。
荷兰:荷兰有一个searchyear的签证,也是找工作的,但这个对学校和毕业年限有要求,我看了看我已经不符合了,如果刚毕业可以研究一下看看。
加拿大EE:加拿大技术移民,今年2月份的时候了解到这个路径,算了下分大概460多分,我3月份考了一次G类雅思听写读分数还行,speaking低0.5分,目前我还在准备中,会先入池之后刷雅思分到8777,因为我的年龄过了今年要开始减分了,不过也是一个方案。
https://www.youtube.com/c/DecisionMade这个youtuber是专做加拿大移民的,里面有很多详细的解读。
3、直接往海外投递找工作:之前网上看到的案例挺少的,所以觉得很难,后来通过一个朋友加到一个群里,发现有很多人通过这个途径到了国外,推荐一个博客"小人物",里面有很多人肉翻的经验。当时评估了一下,觉得这个目前对我来说是最快的方式,刷了200道题之后开始投简历。
因为准备的过程中又要上班,可能还要加班,所以下班之后只想休息,我就换到了每天6点起床刷几道算法题,中间也有一段时间特别不想刷题,就休息了一段时间,所以中间想放弃也没啥关系,休息之后再继续就好了,不要苛责或者骂自己不能坚持,太菜了什么的。我自己英文水平一般,技术也不属于大佬,中间也经常躺倒休息,但回看自己刚毕业的时候,觉得自己这几年还是进步了很多。
等到拉着行李箱登陆目的地的时候,回看过去准备的时间,会发现一切都挺值的吧。
相比今天豆瓣时间线上大火的恋爱文学,我还是更喜欢暑假那篇锤人大国关的。前者7分后者9分。
最近看张爱玲《倾城之恋》也是,看了近百页都没有感觉,不知道我是喜欢淡如水的恋爱题材还是对这类爱情风波不感兴趣,我确信这里面没有厌女思想(一些男性认为小情小爱上不了台面之类的话)因为《why women kill》《甄嬛传》我也看,并且喜欢,可能是因为我对权力的渴望大于对爱情的渴望,我享受拥有权力而不使用它的道德快感。我认为更多的女性应该展露自己的欲望,不论是对性、对权力还是对金钱。
近期更多是在想女性不仅要在女权发声,我们也要在专业领域发声,我们要有从事科技的女性,有从事法律的女性,有从事经济的女性,同时我们也要扮演传教者,我们的话语也要围绕专业知识展开,因为要权利和权力必须自己斗争,而这两者更多的依靠过硬的知识和能力。我更想听到有女人在做关于科技,女人去谈一谈苹果公司的发展路径,女人去谈一谈经济的形式,女人去谈一谈如何轻易上手写代码,谈一谈物理化学生物,不只谈女权,我们也可以谈别的,当我们开始触及这些区域,我们的声音才会慢慢变得可信。
这两天把书店里偶然看到的这本《如何科学学外语》看完了……本来以为这会是那种畅销书,但其实不是,作者是应用语言学的一位日裔教授,从相关前沿研究和一线教学中总结出了一些第二语言习得的原理、本质和方法。因为太穷不想买书,把一些重要观点归纳一下:
*外语学习和母语的关系
-语言之间的相似程度称为“语言距离”,母语和第二外语之间的语言距离可以预判学习的难易度。不同语言之间的距离见表1.
-“语言距离”对语言学习的作用方式部分体现在母语和第二外语之间的“语言迁移”上。母语可以直接应用到第二语言中的规则叫作“正迁移”,反之叫作“负迁移”。母语和外语的距离越近,越容易直译,即越容易产生正迁移。
-学习者对于非典型的语言规则,更容易依赖母语进行直译,因此如果没有充分输入就输出可能会固化错误表达。
-除去语言迁移外,还存在“发音干涉”、“语用迁移”(社会语言学迁移/文化知识迁移)等。
*成功的外语学习者的特征
1.“年龄”
-母语习得成功率极高,但二语习得成功率则很低。解释这个现象的“临界期假说”认为,学习者一旦超过临界期(十二三岁),外语水平就无法达到母语水平。
-“临界期”的一些解释:大脑可塑性;成人的分析能力导致事倍功半;心理差异;“母语过滤器”的形成;学习环境等。
-但对于二语学习,是否能够达到母语者水平上限并不特别重要。
2.“适应性”
-双语研究中关于语言能力的两个概念:“基本社会交际能力”和“认知学术语言能力”。
-评判语言学习适应性的三要素:“语音辨别能力”、“语言分析能力”、“记忆力”。其中记忆力最为重要,并不是记忆语法规则,而应该记忆大量的对话和句子表达。
-儿童和女性对于语言的适应性更高;外向性格对于提高“基本社会交际能力”更有帮助。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最重要。
3.“动机”
-无论是工具型动机(为了考试)还是融合型动机(为了了解文化/生活等),高涨的
动机和外语水平显著正相关。
*外语的学习机制
-语音、词汇和语法远远不构成一门语言。语言无法完全用规则说明。因此输入远比输出重要:输入能力可以迁移到其他能力,特别是听力。
-但语言习得的关键在于“大量的输入”+“输出的需求”。“需求”是指,你甚至不需要很多实际输出,而只要在脑海中反复练习,就能和实际说话达到的效果相似。
-“输入假说”+“监控假说”:理解输入信息时无意识的“习得”在语言学习中占大部分比例,而有意识的“学习”作用不大,除了在你检查自己对不对的时候。
-“自动化模式”理论:所有技能刚开始都必须要进行有意识地“学习”,在逐渐熟练后就会成为无意识的自动化行为,从而不再占用我们的工作记忆容量。
-现代学者的观点多处于这两种理论之间:理解输入信息可以产生无意识的“习得”,而有意识的课堂学习可以促进无意识的“习得”,并且加速语言处理的自动化。
-总结成功的语言学习的要素:理解并分析大量的输入+有意识地记忆例句、文章和对话+输出和练习的需求。
*高效的外语学习法
-集中某一领域进行输入。选择有基础或感兴趣的材料反复收听或大量阅读,避免过于不熟悉的材料。将同一份较有难度的材料同时用作阅读和听力:先听,再读,再听,同时进行一定的文本分析。精读/听可以借助语法翻译法,泛读/听侧重于理解内容。
-提高学习动机,尽快从“学”外语转换成用外语获取外界信息。
-背诵例句、对话、文章、表达等,比单纯“创造”语言要有用。
-坚持每天做一点输出,促进大脑的演练和自动化过程。把握好“正确性”和“流畅度”的平衡。
-比起无意义学习(背单词书),尽量有意义学习(语境记忆或联想记忆)。
-学习一些交际策略,有效避免学习过程中输出出现问题。
-模仿发音、节奏和语调。使用影子跟读法和模仿输出。
-掌握基本语法,忽略生涩语法。
-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不同人根据条件不同适合的策略不同,一些常用的策略:“记忆策略”-利用技巧储存和记忆信息;“认知策略”-整理已学知识;“补偿策略”、“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社会策略”等。
-有效的教学模式:“输入模式”和“输入-互动模式”。前者侧重输入质量,后者侧重交流质量。
….
发现内心确实有愤怒,从几年前开始,从微博到豆瓣又到这里,总有一种一路在逃难的感觉,以往(12年以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能过过日子,不挺好的么,就这样睁开的那只眼慢慢的要被强制闭上了,已经看过的世界和接触过的东西会这么被遗忘,不会。有时候也觉得可笑,大家都知道明朝以后专制极劝严重对后世带来的影响,为什么如今2021年了,我们还要面对同样的事情再次发生,想不明白,大家都傻了吗,为什么一些东西换了个模样就被蒙住了?明清时洗脑用的那些学和现在的xx主义又有什么区别,都是为了管控民众和他们的思想啊!我也不知道该说啥了,面对这样的环境真的很难过,今年下了好几个割韭菜的政策,连反抗都没有,直接把一个行业干趴下了,权力真的很可怕很可怕,特别是没有管束的时候。吐槽完了,真是憋了好几天,昨天就又开始管文艺了,去你大爷的,文艺在没有自由的土壤,长出来的就tm是屎
waiting for the day co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