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更新内容

我们本可以不做这么多次核酸,可以不必出示健康码,不必困于一地无法跨省,不必生活在随时被封控的恐惧中,不必承受疫情影响下更多行业的凋敝,不必担心失业,降薪。但我们默默承受了一切。

“我们完全忽视了一个基本事实,就是赢得那些社会所赞赏的成就,其代价是人格的萎缩。生活中许多——太多太多——也应该体验的方面,却躲在尘封的记忆的杂物间里。因为太正常而患上神经症和因为无法达到正常而患上神经症的人一样多。对于前者来说,想把他们教育成正常人这个想法本身就是个恶梦,他们最深刻的需求其实是能够过上”非正常“的生活。——荣格《未发现的自我》

今天派出所又给我打电话了,居然来问我的体貌特征?基本确定目的是要维稳了,我就此直接质问对方,对方承认是要防止越级上访… MD,我以后不会去不了北京吧。

真的很想做自己的独立游戏 ,是剧情向古风奇幻悬疑,但是完全不懂开发……有没有大佬能指点指点交流交流,看到这个贴文的朋友帮我转发扩散扩散行吗

@runrunrun 分享一个比较好的消息,雅思在家考在中国上线了!六月报名时间截止到17号,24号进行笔试。
具体文章见mp.weixin.qq.com/s/zwTosaEWMCy
接受在家考成绩的院校见takeielts.britishcouncil.org/t

我们从幼年开始,我们的母亲就把“顺从”像衣服一样缝在我们身上,我们要脱掉它,穿上更适合斗争的衣服。尽管这是一种自我解放的积极行为,但我们还是会感到痛苦。——费兰特

最近才知道一直看见在阳光下的光点叫普拉纳(prana),这个灵视能力在去年某一天巨大的情绪转折中突然看见的,后来就觉得奇怪,为什么有这么多光点在周围,因为我知道这不是飞蚊症,因为自己可以同时看见这两个东西,普拉纳自带转动速度,而且很快,在阳光下特别多,阴暗的地方就少很多。如果不是亲眼看见,我也不太相信真的有能量场的存在。

最近的境况想起17年去过一次俄罗斯的伊尔库茨克,刚去玩的时候觉得还挺新鲜,环境好人少,就是在网上看说哪个区不要去会比较乱。一开始印象都挺好。
但真正让我感到恐惧的是,有一天晚上和同事几个人吃完饭,走在小的街道上,那个时候应该九点多左右,第一次看见了路上的醉鬼,而且不只有一个,都是人高马大的,手上握着酒瓶,我们看见吓一跳就急忙忙走了。如今想起之前看李光耀书里提到俄罗斯,说它们经济状况一直不好,醉酒的人一直在增加,想来也是符合了理论与事实的验证,最近中国发生的事隐隐约约觉得已经再慢慢的走向这一步,肉眼看见失业的人再增加,就业机会少之又少,消费降级,未来还会发生什么,不知道,曾经的改革开放让我们这几十年避免了经济困境,但是否终究还是绕不开重走俄罗斯这条老路?

我现实里只认识【一个】我觉得是女权主义者的男士。他的工作室优先招募女性和性少数群体,他做的产品的核心是披露某个专业领域男性霸权对女性的不公平对待。我印象里他并没有怎么说过“我是女权主义”这种表态,他对待我的态度是尊敬友善专业的。

我记得跟他聊过某行业是否应该通过法律强制增加女性雇员的新闻。当时周围的男性基本持以下两种观点:
1)现在这个行业不是女的已经很多了吗?
2)那男的不就失业了吗,如果是为了政治正确这不公平吧?

只有这个人说:应该的,而且现在做得哪够啊。

真正的尊重女性,不是宣称会保护女性,也不是教女性怎么保护自己,是把女性当人,尊重她们的智力能力,理解她们的苦难,然后去抵抗不平等的制度本身。看上去很简单?但能做到的人寥寥无几。

虽然毛象上反贼同温层非常显著以至于性别问题其实不是很突出,但是女反贼还是不要忘记同温层外的主流世界,德普和Amber案子结果出来的时候,红迪上男反贼就一片欢呼雀跃与有荣焉,不论从技术性上来说Amber败诉是否有其原因,反贼男性对于“女告男家暴败诉”这类事情的普遍欢迎,都再次提醒我们历史上屡次发生的反政府运动中女性“以大局和更崇高的目标为重”遭过河拆桥的桥段,再次提醒我们性别问题是一个独立于阶级问题的维度,是不可以用“邪恶政权”四个字概括,从而推到少数高层男性身上的

——包括这次唐山的事情,从中又能挖出什么阶级问题呢?打人者他爸是李刚吗?当然,在打人不出警,打人者永远抓不到的背后,你看到了这个政权的存在,但却不是政权和大多数人民群众之间的对立——一些男反贼和学院派女权只要有机会就要把任何性别矛盾都引到这个点上来——正相反,是政权(高层男)对基本盘(大多数中间及下层男)的支持,以及政权与基本盘之间的媾和,政权试图通过这种支持和媾和,来让大多数男性通过一些其他方面特权上的补偿(比如对女性实施暴力和经济上的剥削),继续接受少数男性的统治,而基本盘很显然到目前为止是默认这种媾和的,即使不买账的人(比如很多男反贼)也并不认为,剥夺女性是错误的,仅仅只是认为这也不够弥补他们从上层男性那里受到的剥削

暴力主宰世界这样的情况,不是通过更有力地宣传女孩子都特别有同情心和平有爱,让女性在这些方面呈现出一种优越于男性的形象,就可以改变的,正相反,这是在传统社会中一再失败了的逻辑,即通过展示女性的爱去“感召”男性,按肉体暴力分配资源的情况,必然要通过科技革新和社会结构变化才能改变,只希望世界再次大变的一天到来的时候,咱们女的能回忆起,“顾大局”“谦让”“先x再x”的这种典型付出型人格,并不会对女性获得公平对待有显著的积极意义,从而至少达到一个不再重蹈历史覆辙的结果

建立文明很难,毁掉它却很容易,感觉社会动荡已经开始了,最近听老歌经常怀念起高中大学的日子,和现在比算是岁月静好,但它已经过去了,我们曾经见过文明,有过短暂的文明,在心里留下火种,总有一天会烧光所有阻碍文明的事物

之前初中的时候老师上课讲过一个案例,纽约的单身女性夜里回家,街头被杀,后来很多人都说听见了呼救,但没有人去搭救,因为他们觉得“大概有人已经去帮忙了”,“反正我不认识,我也没必要自己站出来去惹麻烦”。

然后后来研究这个旁观者现象的结论就是,如果陷入类似的情况,除了喊救命,要点名,并且给出针对性的指示,比如,“穿着黑色上衣的小姐,你现在打电话报警。” 比如,“穿着白色裤子的男士,过来扶我一下。” 能获得帮助的几率会比较大。然后最好是点名在场有职务的人,或者看上去有可以辨认工作职位的特征的人。再不济也可以点名稍微有交集或者特征的人,比如“拿着水杯的叔叔”。因为很多人看见事情发生都会犹豫,所以要抓紧机会,把旁边的人单个单个圈出来,单个单个针对性的发出求救信号。

我有幸没有遇见需要应用的危险…就在这里分享一下吧…

你最好不使用你最常用的昵称和头像,不分享你现实中的经历,吐槽你遇到的人和事,不使用你常用的国内邮箱,最好也不要用常用的说话方式,社会工程学能分享出你的语言习惯……好累啊,他妈的,这些肯定都对,但是,为什么我们要经历这些啊妈的。

@lecture

莱布尼兹:
在德国古典哲学与现象学之间

讲座信息

主讲人
丁耘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

时间
2022年6月12日 19:00-21:30

参与方式
壹 · 腾讯会议
356 8782 4693

贰 · B站直播间
live.bilibili.com/7481700
直播间名称:文艺复兴与近代哲学

叁 · 腾讯会议直播
meeting.tencent.com/l/bgW2QLsB

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苦难,做中国人不易—看最新一期十三邀有感

建议大家使用【首选项-导入和导出-导出】定期备份自己的账号内容,以降低意外情况造成的损失。

#在读什么

开始读《I didn’t do the thing today》了,发现了很有意思的点。

我时常为自己某天效率很低或者学习/工作不够时间而焦虑,而或许每天的效率不同且上下浮动是非常自然且正常的。而一直保持一个高效率才是反人类的要求,因为人就是会犯错,会有很棒的日子和低落的日子,一直要求效率变高是不切实际的而且会造成很多痛苦。

不必一直要求高效,也是要求不来的。效率似乎只是今天状态好的副产品,而状态好来源于吃得好睡得好和朋友一起很开心等等。我其实也有体会到当天如果很开心的话会更有动力做得更好。所以倒不如追求开心,效率自然就跟来了。

以及,Gently accept your humanness. 高效当然开心,但高效只是体验之一,还有更多的更不一样的体验值得追寻的。

显示更早内容
雾海

雾海是一个开放且不限制讨论主题的非营利性中文社区,名字来源于德国浪漫主义画家 Friedrich 的画作《雾海上的旅人》。生活总是在雾海中吞吐不定,不管怎么艰辛,他还是站在了这里!希望大家在这里玩的开心~